APP下载

法学学生自办刊物的初心与使命
——纪念《研究生法学》发行一百五十期

2020-06-10高童非

研究生法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办刊刊物法学

高童非

相传元朝末年明军攻陷大都,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由此,西直门以北的西侧城墙有五里被荒废。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随着时间推移,渐渐长出小树并越来越茂盛,遂得美称“蓟门烟树”,被视为燕京八景之一。[1]对此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相关考证可参见李文辉:“蓟门烟树今考”,载《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105~108页。彼时佳木繁阴,为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胜地,不知衣袂飘飘的古人是否在此有过流觞曲水,但今日生活学习于小月河畔的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却的确是常常以文会友。

1983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创立当年,研究生院领导组织人员编辑在校研究生论文集,封面上的刊名由我国著名法律史学家,同时也是刊物主要创办人张晋藩先生亲自题写,名曰《蓟门法苑》。旧都的残垣启迪对历史的思考,新松的挺拔引导对未来的探索,取名《蓟门法苑》可隐约窥得其义。[2]参见周忠海、顾星星选辑:“蓟门法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优秀论文集”,1986年,内部资料,前言。1986年,《蓟门法苑》更名为《研究生法学》,并且正式组建编辑部,名称的更迭体现了使命的重塑,刊载厚誉博知的业界贤达之高作自然可以享誉文坛,《研究生法学》却希冀可以守护羽翼未丰而踌躇满志的青年学者之学术初心。对于初见学术魅力的青年学者而言,他们在撰写自己学术生涯伊始的作品时,心中或有忐忑,或有抱负,或有激昂,或有喜悦,当这一作品完成时,也许其观点仍需斟酌,也许其文笔仍显稚嫩,但这却是其踏入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捧在手上的初心,《研究生法学》看到了这一初心的宝贵,也一直致力于成为学术新人的引路人,为其展示学术研究的浩渺宇宙。

《研究生法学》认真对待每一份来稿,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文章还需打磨,而作者研究时的心血和学术热情却是无比宝贵和值得守护的,经常有作者发来感谢信,称《研究生法学》是其第一篇文章得以刊载的刊物,也正是由于编辑细致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不仅使他们在文章内容和写作上受益匪浅,也同样坚定了其投身学术的热情。前些日子偶遇1986年刊印的《蓟门法苑》旧刊,翻开泛黄的纸张,映入眼帘的是一串熟悉的名字——贺卫方、阮齐林、顾永忠、王敏远、赵旭东、李曙光、舒国滢、陈桂明、张树义等。这些当代的学术巨擘在第一次投稿《研究生法学》时也是稚嫩的青年学子吧。十年前在本刊发表文章的作者许多现已成为了各自学科的中坚力量,近十年本刊的作者很大一部分现在也已经在学界崭露头角,这也便是《研究生法学》的初心,也便是我们“培育新人、繁荣学术”的最好注脚。

在1986年《研究生法学》创立之时,学校就特别强调此刊物如《哈佛法律评论》那般为学生自办刊物。《研究生法学》编辑部的首任主编为日后担任《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的陈桂明教授,此后胡建淼、马怀德、孔祥俊、肖建华、李居迁、吴宏耀等各位当今法学界的知名教授均担任过《研究生法学》的主编或主要负责人,而这些如今的知名教授在从事《研究生法学》编辑工作时无一例外皆为当时中国政法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现任院长李曙光教授指出:“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学生学术刊物中,《研究生法学》可堪称鼻祖。学生创办学术刊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出现,进人新世纪后才成为潮流和时尚,《研究生法学》敢为风气之先,长期独领风骚十几年。”[3]李曙光:“作思想的记录者——《研究生法学》百期寄语”,载《研究生法学》2011年第6期,第3~4页。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法学院兴起了办刊之风,法学学生自办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4]学生自办刊物的标准在于学生对稿件的录用与否具有独立自主的评判权和决定权,一些刊物只是招聘学生充当廉价人力资源,而稿件的录用以及编辑部日常事务均由学校行政部门人员决定,这在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学生自办刊物的范畴。在“兴盛之势”的背后,法学学生自办刊物也呈现出种种困境,而其中许多问题都具有普遍性。譬如,刊物的性质和定位较为尴尬、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认可度不高、优秀稿源稀缺、审稿意见的专业性有所欠缺、[5]波斯纳就认为,学生编辑的法学评论在以前之所以还能马马虎虎说得过去,那是因为学生编辑的文章都是教条法学,如今,教条法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取代教条学说的是交叉学说,诸如法律的经济分析、批判法学、法社会学、性和法律、种族和法律、政治和法律,也就是说,纯粹的、法学自身的方法论正在不断被稀释。波斯纳认为,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都很难胜任交叉学说的编辑工作。参见Richard A.Posner, The Future of the Student-Edited Law Review, http: //chicagounbound.Uchicago.edu /cgi/view- content.cgi? article = 2875&context = journal_articles, 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3月29日。学生编辑流动性大、学生自主独立办刊与学院管理之间的关系较难处理,等等。[6]参见“研究生办刊与学术发表:困境与出路——《研究生法学》青年学苑第二期研讨会录音整理稿”,载《研究生法学》2017年第6期,第1~16页。《研究生法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困于此。同时,在法学学术期刊纷纷对与“影响因子”[7]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所谓复合影响因子是指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期刊若片面追求影响因子,则十分注重所刊载论文的传播效应和推广度,这造成了年轻学者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渠道十分狭窄,相对冷门的学科发表论文十分不易。相关的引用率、转载率趋之若鹜以及期刊市场化运作的大环境下,可供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高水平平台相对有限,较为冷门的学科和议题发表成果更是难上加难。在此环境下,不禁需要反思,法学学生自办刊物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对于《研究生法学》而言,这个问题可能不难回答。《研究生法学》一直以来秉承的是“培育新人、繁荣学术”的宗旨,这是初心,也是使命,从第一期到第一百五十期始终如一。《研究生法学》当然也追求影响力,也希望发表流传度广的作品,例如过去的一年里编辑部的一项工作重点就是加强公众号的宣传和推广,打造优质学生自办刊物的品牌。但是,《研究生法学》的知名度不是依靠数据量化而来,而是源自一代代编辑团队辛勤付出,用严格的审稿标准和专业的审稿意见在研究生群体中赢得的口碑。所以我们不在意作者的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也不在意作品潜在的“热度”,只希望发表年轻学子最优秀的作品。也正因如此,本刊通常不进行专题征稿,希望作者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无论何种学科,无论问题是否“热门”,均一视同仁。

《研究生法学》创刊之时就是致力于培养有学术自由思想的人才、培养未来法学界学术骨干的。[8]参见“《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载《研究生法学》2018年第6期,第2~3页。可以说,当时办刊的“初心”已经实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研究生法学》当前的愿望就是在十年之后再回头看,如今发表文章的作者,彼时在学界也能有一席之地。据一位已著作等身的知名教授回忆,他学术生涯第一篇文章就发表在《蓟门法苑》上,而诸多年轻学者也将自己的处子作贡献给了《研究生法学》。这些学术新人将学术之路的起点选择在《研究生法学》,《研究生法学》也乐于见证法学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坚定了这一目标和理念,对《研究生法学》来说,学生自办刊物的困境也将迎刃而解。受益于前人的耕耘和多年积累的声誉,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对学生独立办刊的支持,我们得以继续“不计名利”地按自己的愿景打造学术品牌,选择发展道路。

1992年《研究生法学》从不定期发行改为每年发行3期,1995年改为季度发行,2006年改为双月发行。而今,2020年第2期是《研究生法学》总期第150期。在我国双月刊中,期刊总期发行150期以上的并不多见,作为完全由在校学生运营的期刊,《研究生法学》发行150期更是值得庆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计34届的编辑以赤诚和纯然之心,不分出处、无论学科,唯贤是举,于万千投稿中组出150期。回首望去,我们可以坚定的说,每一篇论文都是闪闪发光的星,随着时间的推移,汇成一片学术的银河——这是所有“研法人”永远热爱和守护的净土,也是对所有致力于治学弘道的青年人的礼遇。在此,谨代表《研究生法学》第34届编辑部向《研究生法学》编辑部的所有前辈们致敬!也向每一位惠赐《研究生法学》稿件的作者致谢!

除此之外,《研究生法学》第150期在2020年4月如期而至也实属不易。一方面,多年以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研究生法学》的出刊进度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原先四人一组定期轮换的“执行编辑”制度更接近于集刊的发行方式,而难以满足学术期刊对高效运行的要求。过去的一年中,第34届主编团队的主导下,《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改革了内部审稿机制和日常管理方式,废除实行已久的“执行编辑”制度,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审稿流程、加快出刊效率。比如考虑到作者投稿之后忐忑焦虑的心情,为了减少作者等待的时间,编辑部承诺一个月内出具审稿意见等等。这些不仅是《研究生法学》为促进自身良性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研究生法学》服务青年学子的用心举措。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获得了研究生院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好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由于疫情的原因,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在内的北京高校至今尚未开学,所有学生均被禁止返校。为了刊物的按时发行,两位副主编以及全体责任编辑和助理编辑克服了重重困难,远程线上完成了两轮电子校对和两轮“纸质校对”工作,这才有了第150期的到来。编辑们的辛勤付出着实令人感动,在此谨代表个人对全体编辑一年来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共聚小白楼!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学生自主办刊,为学术自由而自主。一路走来,《研究生法学》始终以学术自由为傲、以文稿质量为录用的唯一标准,积淀出厚重的品格,也彰显出卓越的办刊水平。我们会继续坚持刊登青年学者的优秀作品,为学术新人提供平台。“培育新人、繁荣学术”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学术自由是我们的灵魂。欢迎优秀的青年学者来稿,你我在学术的海上遇见,可能只是漫长生命中的短暂相逢,但相信精神的共鸣会让交会发光。

《研究生法学》编辑部第三十四届成员名单

?

猜你喜欢

办刊刊物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