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0-06-09于建辉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

于建辉

(喀左县南公营子蒙古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2018 年9 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弘扬吃苦耐劳精神。而且,加强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主张,即劳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加强劳动教育,是顺应自然规律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回归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发现自身优势,通过劳动使自身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而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2020 年3 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对加强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新目标、新举措。学校如何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特别是如何借劳动教育上好综合实践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我校对此问题进行了长久的思考,也进行了多年的实践。

一、在校园文化中培养劳动教育的意识

(一)以榜样力量激励,形成良好格局

《宋史》有言:“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可以说,榜样的力量就在于无声的带动,一次以身作则的示范,强过生硬刻板的命令。一支带头敬业奉献的班子队伍,一个乐业敬业爱生的教师团队,是孩子们成长路程中的好榜样。

学校承载着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职责,校领导率先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我校在“劳动最美,创造光荣”的劳动教育理念指引下,在《学生劳动教育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以“亲手实践,亲身经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责任心,锻炼身体素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校领导带领学校管理人员及劳动教育教师充分领会和把握劳动教育课的实质、开设背景、目标要求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其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意义;校领导和劳动教育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劳动教育理论,在活动中培养爱劳动的良好品行,在参与学校各项劳动实践中锻炼良好的劳动意志品格,促使学校劳动教育形成“领导带头实干,教师亲自示范,学生模仿实践”的良好格局。

(二)让每面墙壁“说话”,营造教育氛围

我校教学楼的四楼走廊文化以热爱劳动为主题,包括:以《劳动创造幸福》为序,阐述劳动与幸福的辩证关系;以中外名人关于“热爱劳动”名言开篇,展示了宋庆龄、李大钊、陶行知、列宾、高尔基等名人的名句;以近现代伟人、劳模的事迹为主要内容,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进喜、孟泰、时传祥、袁隆平、李素丽、吴仁宝等伟人或劳模热爱劳动的故事;以典型的劳动精神点题,展示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大寨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此外,我校各班级教室,也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等内容制作成条幅悬挂在墙壁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劳动最美”的意识。

(三)让养成教育生根,做到知行合一

一方面,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学校组织诵读“学生品质”活动,每节课的课前2 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和《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时段的教育,使这些规矩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另一方面,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孝亲”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帮父母分忧解难。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也使学生懂得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

(四)让扶贫攻坚助力,强调勤劳致富

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升教育效果。在近几年扶贫帮困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困难户“致困”的原因是:没有志向,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不爱劳动。根据国家“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总体要求,2019年暑假的弟子规夏令营,我们组织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与家长参加活动,活动中向二百多位营员宣传了学习和劳动的重要性,宣讲了党的政策。这次活动,使每个家庭都认识到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只有实干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只有创业才能给孩子提供美好的未来,既激发了困难家庭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又激励了孩子心中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在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中,为了营造劳动教育氛围,我们以研学旅行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参观喀左城市规划馆、喀左博物馆、东山嘴红山文化展示馆、东蒙博物馆、凌河文化园、龙凤山森林公园、辽西第一村——建平县小平房村等场所,聆听全国劳模钱学余、辽宁省“劳动模范”孙绍臣、“辽宁好人”乌春雷等人讲述创业故事,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勤奋劳动,才能改变现状,造就幸福人生,也为其今后努力奋斗、创造美好人生奠定了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知识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在语文、音乐等教材里,也有很多关于劳动题材的课文、语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学生进行着劳动教育。劳动可以使人的心理和身体获得巨大满足,也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渗透劳动教育。

(一)文科中的劳动教育

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例如,德育课上,通过布置“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德育作业,让学生体会家务劳动的繁杂与辛苦;语文课上,通过习作练习,让学生给父母洗脚,记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历史课上,通过总结农耕工具的变迁、工业革命的经过以及新科技的创新,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促进了科技发展,等等。

(二)理科中的劳动教育

在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结合面积单位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亲自考察,计算校园内花草、五谷、水果、蔬菜等的种植面积,根据植物株距,估算植物株数;通过生物课,了解杂交技术,让学生体会袁隆平团队研究杂交水稻的伟大与艰辛,体会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劳动创造了伟大科技成果,等等。

三、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劳动教育的能力

(一)种植活动

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是进行劳动锻炼的实践途径。我校有喀左县内农村学校校园面积最大的百亩校园。借着这个优势,我校近几年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新栽各种树木300 多棵,灌木6000 多株,每年栽花20000 多株,新增绿化面积6000 多平方米。春季栽树、种花,夏季除草,秋季摘果,孩子们按照季节打理着自己的“花园”“果园”“植物园”,每天按时清扫着担当区卫生,不仅美化了校园,也通过不断的劳动,使学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环境由自己打造,成果由自己分享,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校还特别开创“农业创新试验实践园”,在校园内开辟3000 余平方米的土地,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地,20 块地分别种植20 个品种。同喀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请专家指导蔬菜和农作物种植。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翻地、播种、施肥、打药等各个环节的知识,看到了20 种农作物的成长过程,了解了这些作物的成长规律,学到了比书本上更为丰富的知识。每年“秋分”,农民过丰收节,学生也过丰收节,大家不但体验了收获的快乐,也体验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二)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孩子们参与劳动的乐园。我校共有涉及文艺、体育、艺术、科技等各大类共计26 个社团,其中的紫砂陶艺社团、烹饪社团深受学生喜欢。

结合我县盛产紫砂的优势,我们聘请职专紫砂专业老师给学生指导,喀左县紫陶产业的带头人免费给学校提供紫砂泥,学校建成紫砂陶艺专用教室,购买了制陶工具,学生亲自动手将心中的设计与构思通过一块块的紫砂泥变成自己的作品,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也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培养了劳动观念。

学校还建设了专用烹饪教室,购置全套器具。烹饪社团的学生通过亲自购买食材,学习做饭炒菜的技术要领,现场品尝自己做的“美味佳肴”,从中提升自信。

(三)志愿服务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孩子们接受劳动教育的又一个有效途径。每年春季,学校周边的树林里、田野里白色垃圾遍地,学校组织“志愿服务社团”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树林、田野里捡垃圾,把有害的垃圾(如废电池)与可回收垃圾(塑料袋、易拉罐、纸张、矿泉水瓶等)分类放置。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实践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高了环保意识。

四、在合理评价中激发劳动教育的热情

恰当的劳动教育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等级+评语”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形成学生发展性评语,每学期期末进行。建立完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图片、视频、成果报告等进行写实性记录。

(二)开展“劳动之星”评选活动

我校开展的班级之星评选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劳动之星”评选,每个班级每周评选一名学生为劳动之星,在周一升旗仪式时进行表奖,在全体师生面前合影,表扬他们过去的一周内在劳动方面的优异表现,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不仅提高了获奖同学的自豪感,也给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形成了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