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020-06-09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运动会校本生活化

李 超

(大连市甘井子区行知小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要进行劳动的教育,就要过劳动的生活,要进行艺术的教育,就要过艺术的生活。”大连市甘井子区行知小学认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努力让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学校的核心产品是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要让学生过健康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建构健康的课程体系。我校根据生活教育的理念,依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了“生活化”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大课程版块。

一、“生活化”课程的概念及实施意义

生活化课程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课程,即学校在组织、设计和实施课程时,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程、学生的情感经验与课程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生活的情感与价值观。

(一)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是要培养全面发展且能够完全适应未来生活、未来社会的人。行知小学“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是开放的教育、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走进现实生活,获得经验、逐渐成长。我们致力于创造不同的机会,开发形式多样的课程,让学生接触更加真实的社会,放眼更加广阔的世界,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使其更加深刻地体会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二)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

1.培养开拓型教师

生活化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善于将不同学科、不同活动进行整合。我校的拓展型课程,将专题教育、校园节庆、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规范、构成体系。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主动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实践。

2.培养特色型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命题,就是要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让教师逐渐从“雷同型”向“特色型”转变。我校自主拓展生活化校本课程,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这四大类由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给教师极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形成特色,展现出教师队伍百家争鸣的教育新局面。

二、“生活化”课程实施的策略

几年来,我们加大力度对课程生活化、校本化规律的探索,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重新架构,形成“生活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版块:第一,基础型课程;第二,拓展型课程;第三,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拓展型课程指的是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探究型课程主要是指研究型学习活动。我们构建了行知小学“生活化”课程结构框架图(见图1)。

图1 行知小学“生活化”课程结构框架图

(一)基础型课程的“生活化”实施

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而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又是国家课程生本化、“生活化”改造,如何将基础课程进行“生活化”的改造?我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目标“生活化”

(1)增设生活目标

教师在授课前,会根据课标要求全面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除此之外,还会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挖掘教学目标中的德育渗透点以及生活技能等。只有教学目标涉及生活,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只有目标与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教学时才能突出“生活化”。如小学1至6 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有涉及到战争题材的课文,教学时教师都会设定一条教学目标,为感受“红色基因传承”;科学课上的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相关教学内容,目标中必定会有掌握某项生活技能的要求。设定符合课标要求、文本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更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2)细化目标体系

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的课型,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如我们要求语文教师要从全册书整体建立知识框架,每个单元设立单元教学目标,再设立具体每课目标。

2.教学内容“生活化”

(1)重构教材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重构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拿语文学科来说,我们深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要求,再结合实际生活确定出每一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按照一定的样章编写出一套《读写结合教材》,其中不仅有生活情境,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还有具体的写法指导,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每一周的读写结合课,让学生从最初的不爱写,到后来的想写、会写、爱写。

(2)学科整合

传统的习作教学观是把习作教学与其他内容、其他学科孤立开来,单兵作战。我们认为,习作教学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行为。于是,我校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渗透习作教学。例如,美术课中的手工制作、绘画过程等,都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音乐课上,一首优美的旋律,足以让学生展开无限遐想;体育课上的踢球、游戏、动作技能等,让学生可以尽情地进行动作描写;就连数学课中的公式推导、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写推理日记。

(二)拓展型课程的“生活化”实施

为了补充基础型课程,我们根据学情状况和学校实际,开设了生活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拓展型课程。

1.限定拓展型课程

学校从专题教育、校园节庆、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开展限定拓展类课程,这一类课程主要以德育活动为主。为了不影响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限定拓展课程一部分会专门拿出半天时间进行,另一部分基本安排在升旗仪式、间操、午会等时间进行。如,我校以节日文化育人,我们深知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所以精心设计实践体验活动,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如端午节开展顶鸡蛋、编彩绳活动,中秋节开展做月饼、画月饼活动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教育。

2.自主拓展型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兴趣,我们开发了自主拓展型课程。这类课程其实就是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分为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一特色校本课的开发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下是自主拓展课程一览表(见表1)。

表1 自主拓展课程一览表

自主拓展型课程充分体现了“自主”的特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教师自主报课

全校所有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四大领域选择擅长或感兴趣的授课内容向学校申报,相关的审核工作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负责。

(2)课前宣传造势

任课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将课程的内容、特点等介绍给学生,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张贴海报等形式。

(3)学生自主选班

每一个学年的开学初,学校要将校本课程的“菜单”统一发放给学生,再在统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选课,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选择相同课程的学生便组成了一个新的校本课班级。课程是教师自主申报、学生自主选班,因此师生属于双向选择,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均能达到理想化。

(三)探究型课程的“生活化”实施

打造特色的生活化课程要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要对课程进行精品化开发和实施,进行品牌化打造,从而彰显个性,创造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彰显办学特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为探究生活,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探究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以我校主题运动会为例,为了创新运动会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热情,我们改变传统运动会模式,尝试召开主题式运动会并将其作为系列化的课程,打造品牌特色。

运动会用主题来牵动,各班级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探究,其实就是一次用任务牵动的研究性学习。本次运动会不仅仅是运动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包含了民族知识、民族团结、探究性学习、音乐、舞蹈、运动等诸多教育元素。当学生学习到各民族的常识,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身着民族的节日服装,唱着民族歌曲,跳着民族舞蹈时,我们就成功开展了一次民族团结教育。

主题性运动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延续,如世界足球运动会、动物运动会……如此,运动会课程就会年年有主题,次次有新意,运动会的形式将变得更加丰富,使我们的探究性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形成独特的品牌特色。

总之,我校“生活化”课程的架构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全方位培养了学生未来的“生活力”。课程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前行,使“生活化”课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运动会校本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龟龟运动会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春季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