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笑脸的故事

2020-06-09徐正杨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笑脸表格矫正

徐正杨

(大连市沙河口区书香园小学)

儿童在小学入学初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习惯冲突,主要原因是儿童学前生活的自由空间很大,之前无拘无束,上学后则需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大多数儿童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下都能愉快地融入学校生活。

然而,也有少数孩子不能很快适应生活习惯的改变,出现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针对这些孩子,教师应在小学入学后尽快解决他们的习惯矫正问题。

实际上,在每一个出现适应问题的孩子背后,其家庭或是家长身上一般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孩子幼年阶段,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时常陪伴孩子。如果亲子分离的时间过长,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逐渐降低,形成一定程度的病态心理。

再如,孩子的父母存在溺爱孩子的问题,也会导致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习惯的矫正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如果家庭和学校两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学校教育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失去了家校之间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学校需要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教师与家长相互信任,在矫正过程中形成合力,孩子的习惯矫正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个每天上学都哭的孩子

今年秋季开学之初,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一年级的班主任提到,开学已经两周,有一名男孩每天上学都哭着不肯让送他的妈妈离开,不愿意独自入校。家长和教师尝试了多种诱导办法都无济于事,这个孩子成了家长和班主任眼中的“疑难问题孩子”。我意识到,这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进行习惯矫正的对象。

为了解决问题,我决定以他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一次习惯矫正的教育实践。一天早上,我特地在校门口等候这个孩子的到来。果然,他又在校门前哭闹起来,无论孩子的妈妈如何哄劝甚至要打他,都无法说服他留下上学。我及时上前才阻止了这位妈妈要打孩子的举动。

我经过初步了解得知,这位妈妈为了工作,从孩子两个月开始就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母子时常分离导致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和依赖与日俱增,以至于无论什么场合都害怕与妈妈分开,一旦分开便哭闹。同时,这位妈妈对孩子又心存愧疚与不舍,感到万般无奈。

通过初步观察,我越发觉得必须深入分析这个孩子的问题起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策略和方案。经过仔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抚养过程,我基本确定,家长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母亲在孩子太小时就与孩子聚少离多,使得孩子心中留下了很深的不安全阴影,总是担心妈妈可能不接他回家。另一方面,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及时采取矫正措施,而是不断地迁就他,这导致孩子觉察到妈妈的内疚心理后形成了要挟意识。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我让家长明白了孩子习惯的矫正宜早不宜迟的道理,家长同意与我们共同制定矫正策略,配合学校开展矫正工作。

让孩子选择画“笑脸”还是画“哭脸”

矫正的第一步是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我开始设计合适的情景环节,保证孩子能够无抗拒地纳入矫正渠道中。我决定首先以教师的身份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引导激发他对学校生活的好奇心,争取使之留在学校学习。如果第一次引导暂时不能奏效,我就顺应孩子的要求,由他妈妈带他回家,而不是逆其心愿强迫他留下。

为此,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张卡通表格。表格的形式和色彩设计力求引起孩子的兴趣,缓和其抗拒心理。表格的功能则是每天上学时由孩子在表格里画一幅卡通画,以此让他表达自己的心愿——画“小笑脸”表示愿意上学,画“小哭脸”则表示不愿意上学。如果每天上下学家长能按时接送,就让孩子在表格中为家长画“小笑脸”,否则就画“小哭脸”。一周结束时,对比表格中孩子与妈妈的“小笑脸”数量,约定如果笑脸多就给孩子奖励。

当我第一次将表格呈现给孩子时,他将信将疑地看了一会儿,画了一个“小笑脸”。他虽然选择画了笑脸,但还是哭闹不愿意独自上学。此时,我便耐心地再次为他讲解卡通脸的含义,提示他下次不要再画错。

按照预设方案,我同意他当天不用上学,让妈妈带他回家。同时,我嘱咐家长回家后按照预定方案执行,不管他表现如何,都不许打骂,而且要留一名家长在家观察他。作为约束和惩戒,在家里要限制他的活动范围,例如只允许他呆在自己的卧室里,而且家长要有意识地冷落他,不过吃饭、睡觉等需求都要正常满足。这些做法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到不正常去学校上学会有一些痛苦感受,以促使他能逐渐转变。

孩子在家矫正的过程中,我与孩子家长随时保持微信联系,了解孩子的状态,以指导家长及时应对。为了保证配合效果,我把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的几个儿童心理及教育视频发给家长,进一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以提升家长配合的主动性。

当天下午,孩子妈妈告诉我:“我从单位回到家,孩子就大哭起来,他大喊大叫,说我是坏妈妈。”看来,半天的约束有了效果,我便提示她,此时让孩子爸爸出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做到表情严肃、态度鲜明:第一,作为小男子汉要守信用;第二,不能对妈妈没礼貌。同时更要给以出路引导:“想和妈妈交流需要先尊重妈妈,如果骂人,妈妈不会理你,必须跟妈妈道歉后,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一小时后,孩子妈妈回复我:“孩子跟我道歉了。我俩商量着明天再尝试让他选择去上学,如果他想去上学,我就正常送他到学校。如果还是哭闹不想上学,就继续今天的步骤。”

我同意了他们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毕竟是个孩子,能这么快道歉。但今天晚上还是要继续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即便他答应明天来上学,也要等到明天真的来上学后才能恢复正常。”

到了傍晚,这位妈妈告诉我:“孩子这个时段表现得有些不耐烦,独自在屋内用脚踢床,他爸爸去加班了,我在屋外,没有理他。”

对此,我提示她:“你应该去房间看着他,但不说话,并可以开始接下来的步骤。”

事先安排的其他几个邻居孩子开始在楼外喊他一起出去玩耍,而这位妈妈故意大声回复:“我儿子不愿意上学,以后不能出去玩了。”

孩子妈妈后来说:“我大声说了几遍,他却假装没听见,但我一进他的房间,他就跟我纠缠。可等他爸一进门,又装作没事似的,自己去玩了。真是无奈啊。”

我对这位妈妈分析了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这时你要沉住气,而且要比他更有耐心才行。你们夫妻可以假装商量国庆节的安排,并且有意识地说给孩子听:‘听说别人家要带孩子去旅游,如果孩子听话的话我们家也可以去旅游。但如果不听话,不上学,我们就哪里都不去。’因为小时候曾经哭闹到晕厥,你们忧心孩子的身体,所以过去你们遇事尽量哄他不哭闹,让他尝到了哭闹的好处。但是现在,你们要矫正他哭闹要挟的不良心理”,家长对我的话深表赞同。

为了能促成孩子第二天主动选择上学,我与家长商定:让孩子爸爸设定小闹钟,六点五十叫孩子起床,以后逐渐养成习惯。起床后,爸爸告知孩子:“今天妈妈要去上班,如果想去学校就画‘小笑脸’,妈妈可以去送你,但是不能哭,要想清楚,如果不去上学,爸爸今天在家看着你。”

结果,第二天早上,这位妈妈告知我:“刚才孩子说,因为玩具都被爸爸收了,很难过,有点想去上学。但是又很勉强和无奈,他内心肯定还是不想去的,是不是再让他在家一天呢?”

我看到这种情况,意识到转机来了,马上提醒这位妈妈跟孩子商量:“如果今天去上学,并在老师给的表格上画‘小笑脸’,放学回来就把玩具还给他,而且由妈妈送去学校,放学时妈妈按时去接,并由他为妈妈画‘小笑脸’。如果还不想上学,以后妈妈再也不去送了,全交由爸爸负责。所以今天一定要想好,如果以后想让妈妈送上学,就不准哭闹。”

后来,孩子犹豫了一段时间,自己说愿意去上学。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是他意识到做了选择就要算数。当这位妈妈带孩子再次来到学校,看到早已等在门口的我,孩子终于在表格上画了“小笑脸”,然后与妈妈告别,一步一回头地自己走进了校门。

这位家长激动地对我说:“孩子终于能自己进学校了,太感谢您了!”

随后的几天,每天我都看到一个男孩有礼貌地跟妈妈说再见,孩子每天都在那张卡通画表格上画了笑脸,而且越来越主动。为了巩固矫正成效,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也时常给孩子一些奖励。

在校园里,他时常会跑到我面前,兴奋地和我打招呼。看到他灿烂的笑脸,我内心十分欣慰。现在,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这个孩子的厌学情绪已在不知不觉中化为乌有。

精准施策需家校合作

儿童教育均是由一些小事构成的,但越是小事和细节,越需要爱心和智慧。面对教育中的每个小问题,教师都需要首先理清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因为只有真正做到家庭和学校教育融合,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儿童教育无小事。学龄儿童的初始入学阶段是儿童心智发展的起步时期,起步的毫厘之失有可能造成其人生的千里之差。为了精准施策,开展学龄儿童的习惯矫正,以下三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到兼顾,不可偏颇。

首先,要把握学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设计符合学龄儿童的矫正策略和方案,这是保证习惯矫正成功的前提。

其次,要对孩子满怀爱心,相信孩子的本善天性,基于此才能确保矫正方法和过程不会伤害孩子。虽然矫正的过程必定会对孩子有所约束和限制,但是充满爱的过程一定能使孩子体会到温暖而不是伤害。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您把整个心献给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最后,在矫正实施过程中,校方与家长之间的互相信任、充分沟通和密切配合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学校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方,应树立“家长是学校的同路人和合作者”的理念,既尊重家长,又引领家长,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

猜你喜欢

笑脸表格矫正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统计表格的要求
一笑脸就大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别毁掉你迷人的笑脸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本刊表格的要求
小绵羊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