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生活化”活动 培育学生的“生活力”

2020-06-09郭宝华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成果生活化生活

郭宝华

(大连市甘井子区行知小学)

“生活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它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具有创造性又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教育理论,是从国情出发的、联系生活的教育理论。

一、“生活化”活动的实施意义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阵地在课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实施和完成。生活教育使教育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将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坚持从生活出发,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活动,就叫做“生活化”活动。设计开展“生活化”活动能使学校教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像生活那样丰富多彩,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生活化”活动在活动主题和形式方面往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小学生知识经验较少,抽象思维欠缺,信息加工能力较弱,而往往直观的、新鲜的、有趣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知效果。“生活化”活动“看得见”“摸得着”“跳得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并进行积极的实践。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参与活动,展示实践能力,每一位学生就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如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并将其发挥到最大,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受教材的限制,不如“生活化”活动生动、直观、高效、灵活、全面。此外,学生在参与“生活化”活动时,需要调动全身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具备的。因此,“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全面。

二、“生活化”活动的实施渠道

践行“生活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在实施“生活化”活动时不仅要回归生活,还要多渠道挖掘生活中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将活动完全限定在校园内,而要以学生的生活为线索,构建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多彩的“生活化”活动,多渠道实施“生活化”教育。

(一)在参与校园生活中实施

校园生活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生活化”活动的主渠道。教师结合校园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例如,为让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让他们爱上读书,学校开展了“读书节‘生活化’教育系列活动”,如开展“书市交换大集”“古诗词大王”“积累大王”“演讲故事”“作文赛”和“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像这样的活动还有柿子采摘、开心农场系列,等等。

(二)在体验家庭生活中实施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生活化”活动不能脱离家庭生活。在开展“生活化”活动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

例如,为让学生懂得感恩,更好地学会感恩,学校开展了“母亲节‘生活化’教育系列活动”,如开展“感恩主题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家务我来做”“给妈妈写封信”和“自己赚钱送妈妈礼物”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家长的不易,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家风家训、小小理财家系列,等等。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回归真实的家庭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发展。

(三)在接触社会生活中实施

社会生活是小学生生活的有益补充。陶行知曾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活动主题,我们要善于从本地区或某一段时期的社会热点中挖掘主题,引导学生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现象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学校开展了“湿地公园研学‘生活化’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去大自然中感知、探究号称地球之肺的“湿地”的重要作用。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大船海工研学活动”“亮化社区研学活动”,等等。

三、“生活化”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前期周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开展“生活化”活动亦是如此。活动前,对于每次活动的主题、目标、学情、流程等,学校都会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在活动的安全性、时间安排、路线、后勤保障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并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保证活动质量。

以我校每年举办一届的主题运动会为例,当确定本次运动会的主题之后,接下来便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军事运动会,为了在运动会当天体现出运动会“军事”这一主题,我们前期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教师安排孩子们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去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军事情况,在大体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各个班级挑选出自己班级比较喜欢的军队作为本班级的代表。当班级确定好本班级的军事代表队之后,下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支军事队伍的风格、传统和特点等。通过读书、调查、访问等多种渠道初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在运动会当天进行精彩的成果展示。若没有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周密筹划部署,就不会有运动会开幕式上一个个精彩的绽放。因此,前期准备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过程注重指导

过程的参与是活动实施的主要阶段。过程的参与和指导效果,决定了活动实施的最终成效。活动过程中,学生带着前期准备好的问题、任务、研究的阶段成果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实践、探索、检验和发现,教师进行跟踪、反馈和指导,保证活动有序、高效实施。

以读书节活动中的课本剧为例,各班做前期相关准备后,便进入到课本剧的排练、修改、完善、展示等一系列的实践、实施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班级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班级展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剧本中的文字付诸实际表演时,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方面,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现、修改、调整、再实践;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及时跟踪、发现、反馈、指导,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使课本剧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活动有序、高效实施。

(三)后期总结提练

活动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在实施有效的活动后,我们会形成外显的成果,如文本成果、影像成果、制作成果等;也有内化的成果,如知识成果、能力成果、态度成果、行为成果等。对成果的进一步加工、交流、评价,将进一步强化活动所带来的效果。

以“湿地研学之旅”活动为例,在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我们从文字、图片和实物等方面对湿地的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取证、记录和检测。各个调查小组将各自的调查研究材料汇总、分析、加工形成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之后各小组从调查研究角度进行汇报、交流、汇总,最终形成本次研学之旅的较为全面的活动成果,也为下一次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生活化”活动的实施建议

(一)注重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整合资源

生活的整体性造就了教育的整体性。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活动时,我们就应该有效整合活动资源,使教育活动具有整体性,这样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学校教育不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可以把学校所学和社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活化”活动所特有的价值。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所谓的生活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因此,“生活教育”中的“生活”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诸多领域在内的“大生活”。这种“大生活”决定了“生活教育”所具有“大教育”观,可以表述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这样的“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开展的活动必然是形式灵活、层次鲜明、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

(二)强化真实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

“生活化”活动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所以,学校与教师应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想、善问、多看、乐做,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各项活动中去。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共性身心特点;而作为个体,每个人又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点。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发现特点,将特点发展成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想法,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爱好,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教育。

正如陶行知所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力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成果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