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育特色课程推进学校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9阎家祎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德育

阎家祎

(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小学)

研学旅行是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

自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地教育机构陆续开展研学旅行,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或不确定性,以及相关条件不足,导致研学旅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应该建构课程体系,以德育特色课程推进有助于研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对小学生研学旅行认知上的误区

(一)研学旅行与学生安全有冲突

曾几何时,以安全为名,部分学校办起了“关门教育”,封闭的校园和家庭管理让学生在貌似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的知识全部来源于教师的传授、可视化教学资源中。很多教师也想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听听鸟叫虫鸣,但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忧使他们不敢走出去。

(二)研学与传统春游概念上的混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研学政策的颁布,研学旅行逐渐进入师生视野。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学校和家长认为,研学就是春游,学生带上可口的美食,在老师的带领下游山玩水。有些学生在研学这天甚至开心地奔走相告:“今天我们要春游啦!”这种只“游”不“研”的活动让研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以德育特色课程推进研学旅行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17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我校在进行研学活动之前,确定研学德育主题,明确制定课程目标如下:引导学生在实地研学中探究科学知识、锻炼科技技能;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与行业专家“面对面、手拉手”深入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科技创新的思维。

在德育特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研学内容的选择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旅行体验中实践、应用、检验后进行重新整合,进而形成相对系统化的思考和认知。

(二)提升研学工作科学性

《指南》中对于小学各年段的德育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如果学校在设计研学活动时不分年级,一至六年级使用同一方案,显然不符合教育规律,更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因此学校在研学旅行之前要以明确的德育课程目标来确定研学的地点和内容,针对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既满足其对实践活动的渴求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让研学有趣味、有序列、有梯度地开展。例如,我校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

表1 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置表

三、以德育特色课程推进研学的实施路径

(一)以德育课程思路整体架构研学课程

要发挥德育课程的作用,就要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对研学目标、内容安排、地点选择等进行编制。要组建校领导、德育主任、班主任、各学科教师、教育议事会共同参与的研学课程团队,负责组织开展学校的研学活动。

(二)以德育课程资源落实研学基地建设

学校的德育课程与研学工作相关联,挖掘有利于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用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优势,为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提供相应的体验场馆、场所,是增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垃圾处理厂、武术博物馆、现代博物馆、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研学课程基地。

(三)德育特色课程评价反馈研学效果

德育特色课程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能有效地反馈学生的研学质量,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评价。

1.以展代评

我校中高年级在太空植物园进行研学后,对学生的研学收获“自然微观察(九宫格)”进行展评,内容包括:什么是太空植物,航天育种比普通蔬菜的营养素有哪些提升,写下你记下的几种太空植物,果实形状最奇特的是什么,哪些果色是复色,哪些植物叶子像蒲扇,哪些植物可以水培,假如你能上太空最想培育哪种植物,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等。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我的研学”照片、“我眼中的研学之旅”绘画展示等形式,用图文记录研学体会,表达研学收获。

2.评价手册

德育中的评价手册也是反馈研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将研学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反馈记录,指导和促进今后研学活动的开展。

(四)以德育体验式教学方式达成研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体验学习概念。他把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体验循环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循环反复,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过程。这恰好符合研学旅行的教学初衷:设计研学目标—进行具体体验—在研学基地重新认识书本知识的含义—进行教学反思并呈现研学成果。这种体验式研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位传授者,而是一位促进者、协助者,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思考,进行自我发现和发展,其重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学生在教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自主体验、自主探究中得到的是自我的感悟,最终在认知提升下将“知”转变为“行”。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国德育》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