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STEP”教学模式研究

2020-06-09杜春华陈明娇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素养教学模式思维

杜春华,陈明娇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教学模式兼具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双重特征,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和优化实践是推进教学变革的重要基础与关键。建构与实际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具适用性和推广性,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提供依据和范式。

基于我校以年轻教师为主体,50%的教师教龄不足3 年的师资结构特点,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一种路径,让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手教师找到一种规范化的上课流程,即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模式,以减少教师的成长周期,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应运而生。

为了让各教研组的探索实践有所依据,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思维可视化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有效反馈机制等学术研究成果,我校提出“STEP 教学模式”,即 Setting goals,利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来设定学习目标;Thinking,利用思维图呈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学习内容的思维主线,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提升思维品质;Efficiency,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选择高效的课堂组织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Practising,倡导多种形式的实践应用,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内化。

本文将对“STEP”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阐述,并结合多学科的案例资料对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举例说明,以可观的实践成果展现出“STEP”教学模式的独特魅力。

一、“S”——目标设定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了解并与学生分享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是增强其教学效能及对学生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其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应该做到什么、理解什么、关心什么。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为教育发展的百年大计,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其意志品格与能力。这就需要设定目标时双轨并重,以课标明确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以核心素养来确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把核心素养和课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就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校自行设计的备课记录表中单独设有一项“课程标准”栏目,要求教师自行查找相应的课标内容,誊写在相应位置。

(一)依据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

在大的方面,我们用核心素养来确定课程目标。如信息学科,信息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被确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我们将它落实到各年段信息课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在纵向方面,按知识脉络来说,三年级的网络、八年级的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甄别等模块,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社会责任感;四年级的美图秀秀、WPS 文字与演示、七年级的Photoshop 图像处理、八年级的flash 动画等模块,将核心素养锁定在数字化的学习与创新;五~七年级的编程模块,着重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横向方面,每一节课在主题与素材选择上,注重选取传统文化、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创作主题与素材,同时在素材的应用与加工过程中关注与强化版权、隐私等信息使用意识,从而渗透信息意识和信息使用责任。如在七年级的信息课中,让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螺旋式地交互影响。

(二)参照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具体的课堂目标而言,我们利用课标来确定教学目标。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为例,在确定目标时,找到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一部分。其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参照这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可以确定本课具体的三维目标。

同样,地理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欧洲西部”一课时,也需要参考课程标准“认识区域”中“认识地区”的相应内容,即“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从而结合本课内容,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运用地图与资料,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国家及首都;举例说出欧洲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本区气候对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并解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二、“T”——思维主线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接下来便是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呈现。基于经验,同一个信息的两种呈现方式——文字和图片中,大脑对图片更有好感。事实上,人脑处理图片的速度是处理文字的60000倍,所以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思维图更有利于帮助师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有利于内在逻辑的呈现。

(一)巧用思维图辅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

在教师备课时,我们倡导用思维图将教师的思维方式外显化,在备课记录表中,对思维图做了硬性要求,精心设计思维图板书。对于偏理的学科,建立先前知识与本课知识的联系;对于偏文的学科,建立教学内容上的关联。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教师用思维图来辅助备课,明确学生要掌握哪些概念,知道哪些数量,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一课,以快乐为中心,分四条线索,呈现出四种不同状态,将课文内容有机组织在一起,明晰思路。

同时,课堂上教师利用思维图板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知识的连接,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如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课,通过思维图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本课的两条线索——抗战前线和人物故事,通过一幅脉络清晰的图,使学生明确知道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借助思维图提升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用自己绘制思维图的方式将知识点组合在一起,也是对知识的重构与理解的过程。如化学单元复习中学生用思维图整理知识结构。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对知识的组织形式也不同,所以思维图最终呈现的形式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整理、提炼、重构的过程。而思维品质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包括思考的连续性、深刻性、发散性。通过实践,熟悉联想思考、类比思考、形象思考、辩证思考等方法。

三、“E”——学习效率

对于课堂组织形式的确定,学校倡导学习金字塔理论。如图1 所示,不同的学习方式,知识留存率差异显著。可见,同样的40 分钟课堂,选择高效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因而,学校倡导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鼓励课堂采用合作学习的多种方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同伴教学、讨论组和研讨会,以及学习共同体等。期待学生在课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的学习方式,来内化知识,增加知识的留存率。

图1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教学方式。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自主阅读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开课师生齐读课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刘姥姥进大观园——’请你补充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使它成为一个歇后语”,学生回答“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笑料百出”。随后教师将这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一节课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找出支持他们观点的课文内容,进行“读与赏”结合。教师的角色转化为组织者,作用就是鼓励学生,让他们去表达、去讨论、去呈现。课程结束,学生在问题讨论中获得了阅读、赏析、总结的方法。同时也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要求。

(二)同伴教学

同伴教学即学生教学生。同伴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再认识和重建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数学课堂,让学生说思路、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一对多的学生讲题、一对一的同桌互相帮扶,是每节课的常规环节。在思维过程中,学生需要依靠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与分析能力;在讲述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知识有详细了解,还要掌握具体的表达技巧,同时要学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这是学生多方面核心素养的落实与体现,全面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三)实践促学

实践促学,即以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以苏教2017 课标版小学科学为例,二年级上册“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去操场看太阳,看云,感受风,感受温度;二年级下册“养蚂蚁”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到有草的地方去观察蚂蚁的头、胸、腹、眼,从实践中总结昆虫的身体结构等。学生在接触大自然中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明确了自然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道理。

(四)实验助学

实验助学,即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明确科学原理、探究方法,并得出相应结论。在初中物理和化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增加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磁现象、磁场”一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磁体与其周边多个指南针之间的作用关系,让学生了解磁现象;通过磁体吸引曲别针多少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磁场强弱的规律;通过自制教育磁力小车、悬浮地球仪,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教师演示实验,烧杯中有两根燃烧的蜡烛,向里面倾倒二氧化碳,下面蜡烛先熄灭,学生观察总结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水是否会发生反应,学生猜想,并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都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求得真理的做法。

四、“P”——学以致用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目的都是为了应用,学为所用,学以致用。包括课堂上内容相关、难度递进的练习、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课后的有效作业、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的有益补充。

(一)有效作业布置强化课内知识

课堂上学习新知后,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强化知识,融会贯通。每节课教师根据课堂时间,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强化练习的内容。教师以出示PPT、任务单、学案等形式将练习的层次全部呈现给学生,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完成速度来决定练习的容量。

同时,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包括结果性反馈和过程性反馈。教师保证一只红笔在手,随批随改,对于典型共性问题,及时全体讲解纠正;对于个性化问题,面批面改。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激励学生有方向地去努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教师通过评价反馈的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布置作业环节,我校集备记录单中就有“分层作业”项目,每周集备,教师需按分层作业要求,来布置安排下周作业任务。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数学课作业布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两个组。其中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为A 层,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为B 层,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供AB 两层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二)多种活动形式拓展学科思维

除此之外,通过与学科相关的社团活动及学科竞赛,也能延伸课堂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如生物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校本课时间,布置生物教室,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历史教师带领学生编写演出历史剧;化学教师开设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科学知识竞赛;信息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机器人编程比赛等。

“STEP”教学模式,以多种教育理论成果为依托,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关注学生思维体系的构建与提升,倡导高效的学习方式,在练习与反馈中强化所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在“STEP”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探索和指引下,各学科的年轻教师都得到快速成长,教学成果显著。建校以来,70%的年轻教师获得了区级及以上推优课、示范课的机会,40多位教师的科研论文在教育刊物上公开发表,全校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种奖项教师共有227 人次。2018 年、2019 年连续两届中考毕业生综合排名名列前茅,跻身全区第一团队。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教师脚踏实地的实践,也得益于教学模式的引领。

猜你喜欢

素养教学模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