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具应用 点亮数学课堂

2020-06-08王玉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课堂创新

王玉玲

[摘要]学具应用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打破思维定式、灵活替换学具、活用生活素材等方面,引导学生创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学具;应用;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23-0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形象——抽象。”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学具操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动脑中习得新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操作的兴趣,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服务。那么,怎样创新学具应用,使学生的思維能力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呢?

一、打破思维定式进行操作

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些学具仍按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操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挖掘数学的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回顾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是用它的几条边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七巧板,用拼接法来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多边形进行切割、拼组,如把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变成学过的图形。这样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感悟。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思维进行学具操作,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能够灵活变换思维方式,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二、灵活替换学具进行操作

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相似或相关的学具进行替换,以保证学具操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具有替换意识,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功能,让数学知识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位置》一课时,由于本课属于坐标系范畴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图例来让学生理解,学生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让学生先绘制一张熟悉的五子棋的棋盘图,然后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把棋盘转化为坐标系,讲解坐标系的知识。这样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坐标系知识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主动构建出立体的坐标系。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找出(1,2)(3,4)等位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具操作兴趣的激发,尽可能地让学生利用身边方便、简单的r:具进行操作,避免操作方式呆板单一。长此以往,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活用生活素材进行操作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寻找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物品,如太阳、车轮、瓶盖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为学生提供铅笔、绳子、尺子等学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面出一个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大都能够以固定的一点为中心,用绳子围绕一圈经过的地方画出圆。这种操作方法是学生运用网规画圆的前身,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网形物体,想办法测量出它的直径。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的理解更加深刻。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形成数学生活化观念,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具操作进行创新与优化,丰富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途径,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课堂创新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