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社科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020-06-08曾晗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

曾晗 刘婷

[摘 要]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社科教育长期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在工科专业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提高工科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科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教育认证;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学生作为未来的从业者,教育有效性的最直接证明是其学习成果[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专业办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评价所有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来实现的[2]。

由于人文社科教育的长期失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工科建设方面突显出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3],例如,文化底蕴浅薄、趋利导向严重、知识维度狭隘、人文情感淡漠、社会责任缺失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阻碍了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的实现。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的。人文社科教育着力于升华人的道德精神价值,完善自我、肯定自我。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文社科教育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当今科技阶跃式发展促使理工学科领域日趋细化,然在细化的末梢又呈现出与人文社科范畴高度综合的现象,科技与人文在应用的层面上互融互通。这种发展趋势致使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成为达成工科学生学习成果的必由之路[4]。

二、专业指标点体系中人文社科因素的体现

本文以某工科专业为例。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特别要求毕业生在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5],工科专业往往通过“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项目管理”等多项毕业要求的具体指标点,在大学毕业生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等行为中,注意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人文社科知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制约作用[6]。

在上述具体指标点的设定上充分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的人文社科因素,即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为更好地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该专业设置了数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建立了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支撑课程体系。

三、建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支撑课程体系

该专业将凡是涉及到“综合运用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相关知识”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皆落实为支撑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支撑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组合,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下表为该专业中本科生的毕业要求所构成的体系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支撑的对应关系。

四、人文社科课程在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政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通识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为例分析说明,通过建立相关课程目标对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并以此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有效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从而确保对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理解和运用环境、法律、伦理等相关知识的工程综合能力”的支撑作用明显,其课程的目标对应着相应的毕业要求,如下表所示。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课程大纲规定了支撑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通过表2可以看到,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中,本课程将“环境、法律、伦理等相关知识的工程综合能力”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的内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例如,为了支撑指标点“能够客观评价工程设计方案或产品对社会、健康、公众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本课程设置了“培养大学生具备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义务的能力”等课程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际案例剖析工程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具备工程伦理的基本意识,使其能运用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

而在通识教育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中,则对培养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职业规范、终身学习”的能力起有效的支撑作用,确定了与相关能力培养明确对应关系的课程目标。其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到,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中,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将“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职业规范以及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糅合进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之中,例如,针对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对于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本课程设置了“具备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追踪行业热点,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等课程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已毕业成功校友的实际案例引导和培养学生取得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能力,认识到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五、结语

毋庸置疑,一位合格的工科毕业生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良好的工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朴素的社会责任感、活跃的创新态度和意识,以及敏锐的国际(跨文化)视野等特质,也应当具备组织管理、表达、终身学习、人际交往、良性競争与合作等基本能力。这些特质与能力在充分地反映出现代工程对工程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外,也充分体现了工科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需要。唯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这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综合能力培养中所应产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以兰州交通大学工程教育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2):105-107.

[2]施晓秋,徐嬴颖.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

[3]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的几个重要视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

[4]谭春娇,陈微,赵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9(2):127-130.

[5]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6]李艺芸,王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伦理维度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83.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形CAD/CAE/CAM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