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参赛”对大学生能力提升的驱动性研究

2020-06-08刘福聪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工科

刘福聪

[摘 要] 新工科建设改善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参加比赛的大学生能力提升的驱动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参加比赛能够对大学生的兴趣驱动、项目引导、跨界学习、创新创业、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为此,应当鼓励大学生参加更多的创新项目类比赛。

[关键词] 新工科;参赛;综合能力提升

新工科建设从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传统大学教育的模式,从诸多方面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并未完全改变学习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间的联动关系,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并不能直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再学习,才能在企业技术发展中发挥作用[1-4]。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以致用,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如导师制、项目驱动、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而参加比赛(简称“参赛”),尤其是参加类似机械创新大赛等需要创新设计并制造创新产品的比赛,会给学生带来更高层次的综合发挥和锤炼[5-6]。

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参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驱动性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参赛”是兴趣教育的最好表达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了来源于自律,更多的是来自于兴趣,在极力倡导兴趣教育的大背景下,“参赛”是兴趣教育最好的形式。例如,机械工程专业大一年级某同学对魔方具有极大的兴趣,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已经“打乱”的魔方进行还原,他快速找到了具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了兴趣团队;他们通过与指导老师沟通,自主设立了智能还原魔方机器人的开发项目,准备开发该智能机器,并计划以此为技术支点,开发更多的智能装备,去参加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众所周知,开发该智能装备不仅需要机械工程专业的知识,还需要电气、控制、计算机、软件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相信该团队通过该项目的锻炼,能够达到预设的目的,因为他们拥有最佳助手——兴趣。

2.“参赛”是“导师制”的完美实现

很多专家学者倡议在整个大学阶段实行“导师制”,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导师对其学业负责并且进行学业和专业内容的指导。这种方式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会有诸多问题,例如,中途因兴趣变了而对导师的研究方向不再感兴趣,或者因学习任务较重无力参与导师的项目而接受指导,等等。而在“参赛”机制下,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相对固定的参赛团队,不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团队队友,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在努力,共同设定任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参赛”,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2至3年的融合,并在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学习和配合,会是大学阶段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模式。

3.“参赛”项目促使跨界学习,融会贯通

任何一个“参赛”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可能利用一门或者简单的几门课程的知识就能获得成功。需要进行学科内各课程之间的综合性学习,甚至跨学科、跨专业获得急需的知识、能力和方法,通过跨界学习,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参赛”项目是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锻炼。例如,自动化专业某大二学生为了参加智能家居比赛,自学了自动化专业外的机械设计、智能Zigbee开发板WiFi网关套件、软件等跨界课程,并进行了深度研究,完美地完成了比赛项目。

4.“参赛”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极大促进

大学生会在“参赛”的过程中孵化一批创新型项目。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对大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有效的扶持,将会在学生毕业之前就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保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础上,还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機会,同时提升社会技术和服务发展。例如,环境工程专业某学生研发了一套完整的废水处理系统,毕业后创业,一年后即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同时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问题,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5.“参赛”能使大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实现毕业后的快速转型

通过“参赛”,学生获得了技术积累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来在企业项目中也会得到有效发挥。在“参赛”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项目进行目标规划、技术路线设计、解决方法研究、团队建设等系统性组织和研究工作,使得“参赛”学生在毕业前即基本掌握了项目工程师的组织管理流程,通过“参赛”提前获得“高级工程师”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也都会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实现快速转型。

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参加比赛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参赛”是兴趣教育的最好表达方式、是“导师制”的完美实现、能够促使学生跨界学习融会贯通、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促使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转型适应社会。

大学生参加比赛会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驱动性,为此,应该组织更多的创新项目类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亚娜,金丽馥,毛罕平.学科竞赛中大学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5):104-114.

[2]王少伟,范霖,王涛,等.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竞赛参赛总结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9(16):178-179.

[3]童光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高职物流技能竞赛形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31):178.

[4]李腾龙.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培训指导研究——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5):75-77.

[5]宋渊明,赵英杰.浅谈如何带领学生参加节能车比赛[J].内燃机与配件,2019(19):256-258.

[6]彭应奎.让孩子拥有描述、分析、质疑数据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47.

猜你喜欢

新工科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