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职业伦理中“一对一”导师与班主任制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0-06-08王晶黄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一对一导师制德育

王晶 黄洁

[摘 要] “一对一”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对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与个人医德素质指导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是回归传统“学堂制”与“师徒制”的有益结合。某校在四、五年级的儿科专业学生中实施“一对一”临床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班主任制;“一对一”导师制;德育;职业伦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导师制成为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本科生“一对一”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有机结合,集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之一[1];对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改革传统的学分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学院施行班主任制与本科生“一对一”导师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即每个年级配备专职辅导员三名,每个行政班配兼职班主任一名,每一位学生配备临床导师一名。共同组建学生管理体系,加大对学生的细化培养与思想教育。

一、导师的角色定位与传统班主任的区别

我院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提出,一是当前主流院校的传统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模式传承有其独特的传承意义和工作便捷的不可替代性;二是能够解决学生迫切想要了解熟悉临床相关工作的需求。因此,临床导师与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

(一)职责范围不同

传统班主任主要进行班级的整体管理,如班级整体学风建设、班会与团活安排、学生的各类评奖评优等,通过谈话摸底和宿舍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日常活动和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地给予关注和反馈。

“一对一”导师主要是发挥临床导师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在专业启蒙、专业发展方向、临床课程的学习方法、专业选修课程的选择等对学生专业方面起到了强化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方便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尽早接触临床,对培养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性有较大的优势作用。[2]

(二)选聘对象不同

我学院班主任队伍由附属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兼任,而导师由临床工作8年及以上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不同的人员组成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三)工作目标不同

班主任工作目标侧重于班级的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重点考察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同学的考试及格率和学生违纪率等整体情况。“一对一”导师制由于每位导师只带一名本年级学生,倾向恢复传统“师徒制”,导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3]。

二、对医学生的道德培养及影响

(一)分工不同,目标相同

班主任与导师虽然在工作上各有分工,但是其目标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稳定专业思想的医学生[4]。在大学阶段,班主任最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他在指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发挥着“第二类家长”的作用,不仅引导、指导学生,同时也承担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为此,在学生大三年级配备导师时,班主任就要将最详细的学生信息呈报给导师,同时也要将完善的导师信息公布给学生,来实现师生双向选择。同时,在“一对一”导师制的运行过程中,也需要与班主任一起形成育人合力,共建因材施教的格局。

(二)协同合作,共同培养

由于医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学生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理论课程多、见习医院路程较远、实习过程艰苦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等各项问题。导师是学生的另一位师长,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学生更愿意与导师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同时分享自己的困惑并获得一定的帮助。每一位临床导师只带一名本年级学生,同时可以带其他年级学生,这样同一导师下的上下年级学生之间也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影响。学生与班主任、学生与导师和班主任与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形成另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学生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生活问题都可以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决。

三、实施效果

本方案在我学院施行6年,参与导师48名,学生179名。对比同期实施班主任与导师结合联合培养的儿科班学生与单纯班主任制的临床医学学生。在成绩、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儿科班学生均高于临床医学班学生。

(一)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2010—2013级连续四届儿科专业学生毕业率及学位授予率均为100%,2014级预计毕业率为100%。参加考研的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儿科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分别为75%和51%、47%、55%,历年均高于本校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平均水平(每年为45%左右),很多学生考研时选择的专业就是自己本科生导师的专业。

(二)专业思想稳定性较高

在国内各级医院医生普遍缺乏、医生超负荷工作的大环境中,很多医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如医药代表、保险顾问等相关行业,并未从事医学本身。2010—2013级儿科毕业生就业医学相关程度均为100%,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四、实施意义与小结

(一)学生的医德需要全方位培养

医德培养方面,只有接受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以正确的社会导向为指引,才能培养出专业的、合格的医学生。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医生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对我国医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補充与完善,使得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充分知晓“医德”是一个医生不可或缺的职业道德。

(二)导师的榜样作用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实践科学,在行医实践过程中,医学生不仅要跟导师学习实践技能和行医规范,更重要的是学习优秀带教老师身上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情操,导师的医德水平将直接影响规培医生的医德水平。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它要求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医学职业的神圣性及社会责任,从而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三)小结

我院正在实施的班主任工作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是非常大的。只要认真推行,注意实施细节与双方快速的有效沟通,是非常有助于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目前,仍是以班主任为核心,每个导师既面向自己的单独学生,同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会为其他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利帮助。这种相结合的模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医学生的全面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成.实施“班主任+导师”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1(3):19-20.

[2]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86.

[3]张华纲,宋红松,樊东升.传统模式与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121-122.

[4]雷莹子.专职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5):148-149.

猜你喜欢

一对一导师制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