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07杨燕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杨燕

【摘 要】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更深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结合高中学生的阶段特点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仔细分析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出让高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51-02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教学和生活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高中数学的难度逐渐增大,然而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却忘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且根据相关的教学案例对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1   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抽象性更强,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吃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1  减低学生压力,提升教学效率

高中生即将面临的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从高一开始就面临日益沉重的学习压力。针对极具抽象性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能激发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一些数学知识难点,降低学习压力,进而使其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获得优秀的数学成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2  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机会并不多,甚至不愿意主动联系数学知识。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2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1  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很多教师由于教龄较长,习惯于自己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式,对于生活化教学等一些较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会主动学习吸收,甚至认为在课堂中应用一些新鲜的东西会打乱自己多年的教学习惯,降低教学效果[1]。所以,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思想、方法的交流借鉴会,甚至可以请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名师来交流自己对于新的教学观念和策略的态度,以让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逐步在教学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模式。

如笔者所在学校针对教学生活化专门召开了一次应用推广会议,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各科教师尽快在自己熟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针对高中数学教师,学校将教师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教龄较短、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教师A组;一部分是教龄虽长但善于顺应时代步伐的教师B组;还有一部分是教龄长且处在退休边缘,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教師C组。学校邀请当地采用生活教学方式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名师来校开展了一场讲座交流会,让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观摩到了一堂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数学课,初步感受了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紧接着,学校开展了生活化教学的研讨交流会,让教师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和应用的重要性。对于A组教师,学校让其自主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并逐渐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改进;对于B组教师,由于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所以学校让其采用“渐进”的方式,从举一个生活例子、做一道生活习题入手,逐渐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融合到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C组教师,由于教龄或者思想的原因,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践行新的教学观念,于是学校让其观摩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并组织思想交流会,逐渐改变老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还开展了专门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培训会,帮助教师进一步总结、研讨相关的教学内容。

2.2  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高中数学中,由于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很多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习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理论,在后续的习题练习中也无法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轻松地让学生学会该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如讲授“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课时,笔者便对教材中的例题和理论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改进,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快速掌握这一课的内容。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随机事件的简单定义和计算,于是笔者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硬币和近视学生等简单案例融入更多生活元素进行改进:先拿出2019年版和2000年版的1元硬币,让学生分辨两者的区别,猜测将两版硬币抛掷出去得到正反面的概率是否一样,并进行实验;然后随机说出一个学生的学号,再让该生随机说出另一个学号,依次类推,直至站出十个学生,接下来让这十个学生说出自己是否有近视的情况……教师在教材的例子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活化元素,普及了生活常识。笔者还结合二战时期英美“运输队”与德国“潜艇队”的事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事件,明白数学在生活的妙用。

2.3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但部分教师认为进行数学教学不需要构建特定的教学环境,只要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讲解重要的习题就可以了[2]。事实上,进行任何一种学科的教学,都要构建教学情境,哪怕只是讲解理论,教师也要在无意中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因为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且能在数学和学生间搭建一座生活桥梁,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

如讲授“平面向量的概念”时,笔者将自己比作一个向量,将自己在教室中的移动方向作为向量方向的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向量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教室或者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向量举例,进一步明确向量的含义。学生用教室中移动的窗户、移动的黑板、学生自行移动、行驶的汽车、飞机等一系列物品来阐述自己理解的向量,然后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指导。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学习数学中向量的含义,生活气息浓厚。在学习“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时,笔者又利用生活中同规格的两盒牛奶、同样大小的两本书籍、同款并行的汽车等物体进一步带领学生学习向量的具体知识。举完简单的生活例子之后,又让学生充分观察或者回忆生活中的场景,并且举出“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例子,学生很快就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2.4  课后作业和实践联系生活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课后作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所以做题最重要,是否与生活相关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然而,如果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习题难以下手,那么他们也就很难根据数学相关知识点做题;在动手实践环节,一些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也脱离生活,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和实践内容时,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从而使学生有效解题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如讲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课后习题,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判断两种条件时经常出现混乱,于是笔者让学生自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编写10条带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逻辑的数学例子。比如,若李丽身高164厘米,体重47千克,那么李丽是一个偏瘦型的身材。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来举例完成数学作业,学生能关注到很多平时生活中不曾关注到的数学现象。在学习“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家中废弃的纸盒制作了长方体、圆柱体还有正方体等简单的几何体,并让学生从家中带了几件是正方体、长方体或者圆柱体的物品到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关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形状,并计算该物品可以盛放多少体积的东西,进而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中阶段实行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同时,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次丰富教学模式的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杨丽艳.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

[2]姜春江.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7).

[3]白占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明日,2019(2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