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理念的客家黄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0-06-06雍思曼刘仁路马晓晔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验室生物

雍思曼 刘仁路 马晓晔

摘  要 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多学科融合,立足客家黄酒酿造技艺,开发跨学科、多融合、重体验的STEM课程案例。案例将多个活动内容融入黄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包括客家黄酒诗词吟诵、探究水稻种子萌发和解剖水稻种子、用显微镜观察酵母形态、用pH试纸测定发酵酒液pH值等。在不同活动内容中进行多元评价,让核心素养内化到学生具体的行动中,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做中学、学中创、创中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客家黄酒;校本课程;STEM;核心素养;实验室;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133-03

1 基于STEM理念开发客家黄酒校本课程案例的意义

开发STEM课程案例顺应新时代创新潮流  新时代呼唤新的课程形式、新的授课方式、新的学习方式。STEM课程顺应新时代创新潮流,大有可为。STEM是由四个学科的英文首字母融合而成,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目前,大家一般认为STEM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的,核心要义在于多学科融合,强调学生动手参与体验,注重团队协同合作,在具体项目中学习解决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1-3]。当下STEM课程受到越来越多师生喜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该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唤起师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课程的真实体验中积极建构,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

学习客家黄酒酿造技艺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瑰宝。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4]。客家黄酒又被称为娘酒、月子酒,是客家文化与酒文化融合的精华。妇女坐月子的时候用黄酒煮鸡来滋补身体,所以也被称为娘酒[5]。

近年来,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渗入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地方传统文化被淡化的趋势凸显,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黄酒酿造技艺也受到冲击。曾有调查显示,2010年广东新生代大学生中只有52.3%的大学生对客家文化“了解一点儿”,而对于客家黄酒现在只有在一些客家人原住地才被人熟知,关于客家黄酒的传统酿造技艺,外人更是知之甚少[6]。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包括将糯米蒸煮,以红曲发酵,再加入米酒发酵、压榨、过滤、火炙、贮存等流程[7-8]。目前熟练掌握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承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面临一定的困境。

综上所述,开发基于生活真实情境,同时传承客家黄酒酿造技艺的STEM课程案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 开发融合客家黄酒STEM校本课程的过程

着眼未来,立足当下,本课程案例开发前展开前期访谈调查,访谈区域为客家人聚集地之一的深圳市龙华区,访谈对象为龙华区实验学校初中学生,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对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知晓度等。结果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感觉平常的生物学课程内容单调乏味,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探究的活动内容较少;龙华区实验学校初中学生中客家人比例不小,但是熟知客家黄酒传统酿造的学生为数不多。

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如图1所示,本校本课程案例在开发过程中意在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客家黄酒酿造与现代多学科融合?

2)基于生活真实情境,如何在STEM课程评价体系中彰显核心素养?

STEM课程的精髓在于跨学科、多融合、重体验。客家黄酒具有丰富的内涵,客家黄酒文化根基深厚,传统酿造技艺繁而不难,这与STEM课程注重学科融合具有很好的匹配度。如表1所示,在传承优秀文化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的过程中可以与现代多学科融合,从客家黄酒中开发出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供学生参与体验,具体可以围绕客家黄酒历史渊源、选材取料、工艺程序、包装設计、市场调研等方面展开,在真实情境中融入语文、历史、生物、化学、数学、3D打印等多学科融合教学。

如可以将制作黄酒的原材料糯米水稻与生物学结合,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实验。教材中设计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湿润和干燥),通过比较绿豆种子的萌发率来开展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探究绿豆种子,还可以拓展实验材料,加入水稻种子一起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探究相同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萌发,还可以探究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的植物种子萌发。由于绿豆属于双子叶植物,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在做种子萌发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种子解剖实验,在STEM课程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黄酒酿造过程中还可与工程方面的3D打印结合来设计教学活动。如黄酒酿造过程中的陈酿过滤需要用到漏斗,贮存包装需要用到酒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漏斗和酒瓶选定为3D打印对象,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形状的漏斗和酒瓶,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样式漏斗的过滤效果,加深对数学当中几何的理解。

由此可见,基于黄酒酿造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做中学、学中创、创中乐”,让学生在参与实际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与课程内容开发相辅相成的是课程评价体系。本课程立足于生活真实情境,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讲授课程,课程内容每一步都有可观可感的真实物体可以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可以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如表2所示,基于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等四大范畴,可以将各个课程活动划分到相应素养类别实施差异化评价。例如: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环境活动中,可以重点评价学生的科学精神;在设计3D打印酒瓶活动中,可以对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重点评价。

差异化多元评价可让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不仅能了解传统文化客家黄酒的历史渊源与传说典故,还能掌握酿造客家黄酒传统技艺背后蕴含的工程与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下逐渐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崇尚科学的生活態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3 开发客家黄酒STEM校本课程的实践讨论

STEM课程案例开设的阶段性成果  客家黄酒校本课程的开发自启动后,在场地和设备方面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新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客家黄酒酿造实验室,在实验室已经能够完整生产酿造出客家黄酒成品,第一批客家黄酒已经装坛贮存,如图2所示。

学生在STEM课程客家黄酒酿造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如图3所示,由学生参与设计的过滤酒糟的漏斗和包装黄酒的酒瓶已经做出构想图。学生对传统学科课程的认识发生转变:不同学科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分割,而是有机深度的融合,在客家黄酒酿造过程中融入诸多实验,如用pH试纸测定发酵前后黄酒pH变化和用显微镜观察酵母形态等。学生在动手参与过程中提升了研究能力,丰富了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课程开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内容,并且注重参与实践研究,在面向初中生开设过程中也遇到一定的问题。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还没有涉及微生物发酵的知识内容,所以在给七年级学生讲解黄酒酿造过程中的发酵环节和无菌操作等内容时,需要提前给学生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学习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等内容,但是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无菌操作还不够规范,导致有些学生的实践过程在糯米蒸熟加酒曲发酵后就出现微生物污染。

另外,由于本课程采用的是彰显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的个人评价和学伴评价有时主观性太强,存在过于褒扬自己和学伴的现象。因此,如何让自我评价和学伴评价更加客观和有理有据,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课程进一步改进的策略  STEM课程由多学科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分开授课的形式,因此,对于授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本课程团队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理工科交叉学科背景,在客家黄酒酿造过程中对学生手把手地言传身教,同时在教学中可以补充阅读客家文化相关文献书籍,提升客家文化气质,增强师生对客家黄酒酿造技艺传承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针对初中生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学科背景知识不同的现状,可以提前做好学科前概念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做好本课程内容的取舍和精简,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体验学习实践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做好照片、视频的收集工作,对客家黄酒酿造不同环节的粗产品都做好过程性的点滴记录,这样也可以让核心素养体现到具体的实处,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做中学、学中创、创中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素.《2017年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解读[J].现代教育,2017(7):4-7.

[2]杨玉琴,倪娟.工程设计:STEM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7(10):45-49.

[3]冯华,STEM教育视野下的综合课程建设[J].中小学管理,2016(5):14-16.

[4]鲁言.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解读[J].支部生活(山东),2017(3):56-59.

[5]贺超.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45-148.

[6]吕延明,周海兵,李静媚,等.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认知度的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1(15):208-210.

[7]陈伟,张舒华,陈晓芳,等.大学生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客家娘酒创新训练项目为例[J].中国商贸,2017(33):183-184.

[8]陈伟.广东客家娘酒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食品界,2016(8):134.

项目来源:本文是2018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的STEM课程开发案例研究:客家娘酒酿造”(项目编号:ybfz18077)。

作者:雍思曼,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518131)。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实验室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