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探析

2020-06-04徐海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教学

摘 要:本文着重以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进行研究,先阐述两者融合发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两者在融合期间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从设计教学目标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组织实践活动入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创新课堂评价入手,提高学生学习自信等,促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希望能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融合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22

伴随我国多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正在遭受冲击,尤其网络时代的到来,更让更多人使用“看”的思维方式感知世界,使得青少年越来越少地进行独立思考和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导致其对传统文化缺少充分了解。所以,如何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语文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语文学科作为向学生传播文化的关键,本身就具备承担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因此,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相融合,是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结构体系的一个分支,涉及文化传统与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和民族血脉存在关联。我国传统文化可以称之为全部思想观念的结合体,包含佛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与其他类型的文化融入在一起,构建具备特色性的观念结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可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深入接触传统文化精髓,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由此可见,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汉语的韵味,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

根据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现状可以看出,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因存在对传统文化教育缺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等问题,不仅对融合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更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以下分析。

1.对传统文化教育缺少重视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但有些人仍存在着传统文化是封建文化的思想,造成几代人无法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日益重视,但总体而言,仍在普及中表现出不足之处,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缺少认知,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2.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

要想在实际生活中传承文化,则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为其提供支持。但是,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可看出,导致传统文化教学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字教学不乐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独立的语言体系,而文言文曾经被先人使用,具有特别的语言习惯,并且包含特定的语法、语序及语义等,其本身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但也正因为文言文自身的独特性,使得它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二,阅读教学有待深入。纵观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能够阅读古代文献的人群越来越少,而且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也进入了“死角”。当读不懂文字的时候,就在一定层次上引发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现象。

三、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

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包括从设计教学目标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组织实践活动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创新课堂评价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等。

1.从设计教学目标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感情内涵,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把优秀的精神文明传承给下一代。以语文教材内容为例,其中包含很多值得学习的文化精神,如求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不屈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学生未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都要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展开教学,进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

2.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要想促进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带领学生参与其中,让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此外,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并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二,运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精神。

3.从组织实践活动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因此,要想让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就需要教师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知识和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可以给中职学生组织传统文化朗读大赛、国学经典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语文知识,并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进而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推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4.从创新课堂评价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根据近几年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现代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但很多学生会在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方面出现不自信的现象。对此,语文教师要加大重视。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对原有的课堂评价方式实现创新,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活動空间,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阅读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相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然后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在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尤其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更是需要在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从设计教学目标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组织实践活动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创新课堂评价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等有效途径,有效融合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为中职生的发展提供保障,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魅力中国》2020年第5期。

[2] 魏建华《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年第7期。

[3] 陈大涛《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现状探微》,《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年第8期。

[4] 郎伟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教育》2020年第18期。

[5] 吴攀《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25期。

[6] 曾雯佳《中职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策》,《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0期。

(徐海蓉,1975年生,女,汉族,江苏阜宁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于中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