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西传统建筑和谐美的文化内涵

2020-06-04齐伟民崔杨光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齐伟民崔 杨光辉

摘 要: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民族文化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和谐美在审美观念、建筑形制、空间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而这些审美观的不同,究其根本,就是中西文化理念的差异。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传统建筑;和谐美;文化内涵;中西差异

从古至今,中西方建筑文化在思维方式、视觉感受、艺术观念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差异。在对自然界、社会和艺术中的美进行探索和研究之后,中国和西方都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又使中西建筑艺术和谐美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特点。

和谐美不仅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感受。人们在观赏建筑时产生的和谐的心理感受,更多是由当时的审美思想所决定的,而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虽然中西传统建筑都很注重形式美,讲究建筑物的比例、尺度、均衡和秩序等,但在这相似的形式美原则下,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和谐美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中国传统建筑和谐美的文化内涵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美学思想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虽有不少派别,但最重要的还是儒道两家。儒家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十分强调“和”,也就是和谐,并将艺术上的和谐上升到人与社会的和谐,认为只有人的“身心之和”、社会的“人际之和”以及“天人之和”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以人心的和谐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和”在道德观念上,就是“善”,而在它们的美学思想中,“美”就是“善”,以善为美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社会文化结构是以儒学为主导的,因此形成了以“和”为主的古代社会数千年的审美定式。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濡染,是和谐这一哲学思想在建筑艺术中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在建筑理念的有机整体观中表现出来。中国的建筑艺术讲究建筑整体的和谐。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影响着建筑营造的各个方面,比如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形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也代表着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哲学内涵(图1、2)。

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也与“数”有关,不同于西方的抽象,中国古代的“数”很具象。通过“数”的等差变化来表现和谐与秩序,如房屋的进深、台基以及装饰图案的用量等。“数”的和谐形式在中国古代成为了仁政的标志,被赋予了礼的内容。如“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里递减。王城门高五雄,城高七难,隅高九雄;诸侯城按三、五、七递减。”这种对“数”的和谐关系的追求,几乎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审美标准的一部分(图3)。

二、西方传统建筑和谐美的文化内涵

西方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也呈现出了和谐美的审美特点,但西方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美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中西方古代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古希臘是西方美学的源头,而古希腊和谐的美学思想是随着自然哲学的起步出现的。一些哲学家在探索和研究宇宙的同时,对美和艺术进行了思辨,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中最开始提出和谐美的,是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比例构成美的和谐理论。他认为“数”构成了宇宙万物以及宇宙的和谐,由此在和谐中产生了美。美也就是由一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凡是符合某种“数”的比例的,就是和谐,从而产生美感。

柏拉图把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美就是“数”的和谐的思想,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内在的和谐,认为事物的美是从美的理念派生出来的,而美的理念就是“美本身”,他指出内在的和谐才是和谐美的深层内涵。亚里士多德则把它改造成为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一种东西要成为美的东西,无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还是一个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其组成部分的排列要有某种一定的大小。美是同大小和秩序有关的。”

在基督教统治一切的中世纪,美学与神学产生了联系,认为上帝的美才是最崇高的美,事物与艺术的美是低级的。“和谐之所以美,就因为它代表有限事物所能达到的最近于上帝的那种整一。”“现实世界仿佛是由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所以才显出整一、和谐与秩序。”而基督教在否认现世的美和艺术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艺术的存在,并将其服务于宗教神学,因此比较重视形式(图4)。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是提倡科学与理性,反对宗教神学。这时期的艺术家们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原则的创作才是美的。阿尔伯蒂的美的标准:第一是数字,第二是比例,第三是分布。这些概念的综合,就是和谐。古典主义时期自然科学开始发展,这时期的美学思想更加崇尚理性与秩序。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美学方面,笛卡尔认为艺术创作不应该是凭借经验和感觉的,而应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图5)。

西方的美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数”的和谐是西方古代一直没有脱离的美学思想。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沉迷于追求事物的本质,由此形成了思辨理性的精神,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之后,归纳出了形式美的规律,诸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称、统一等,来追求艺术的和谐美。

三、结语

古代中西虽然都以和谐为审美理想,但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传统审美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主要追求人人之和,而西方传统审美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主要追求人神之和。中西传统的和谐观,一种更偏重人文,一种更偏重科学。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的不同,使得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中西方传统建筑虽然都具备和谐美的审美特征,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齐伟民.室内设计发展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齐伟民.中西传统居住空间形态比较[J].室内设计,2004(1).

[3]李之吉.中外建筑史[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4]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梁思成.凝动的音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高尔泰.论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9]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M].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1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齐伟民,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历史及理论研究。

崔杨光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