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提升生物师范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探讨

2020-06-04付伟耿霄赵雨欣赵昕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传统文化

付伟 耿霄 赵雨欣 赵昕

[摘 要]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内外、日常生活中对生物师范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成为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期对新时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师院校;生物师范生;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GJJG525);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502018)

[作者简介] 付伟(1978—),女,副教授,硕士,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教学与管理;

赵昕(1977—),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056-02    [收稿日期] 2019-08-16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传统文化,它汇聚了中华传统的思想、情感、智慧和审美。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很多场合下,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师范生是未来教育事业的担当者,师范生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国人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见,师范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国家的富强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那么如何在今天,在外来文化、多元文化日渐深入人心,甚至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文化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当下,对师范生尤其是对生物学科这种理科特质的师范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養和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促进理科师范生科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地方高师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尽管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鼓励综合性及非师范类高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2],开展了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工作,打破了原有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的专属性,但目前的师范生培养主力仍然是在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的学生受过系统的教育类课程教育,但缺乏能够反映师范生核心精神的“师范性”的培养,也就是说师范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教师技能,更要能够不断强化自身专业发展,塑造出高尚的品德和个人的文化素养[3]。这就要求高师院校要以人格培养为师范生的高阶素质养成目标,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操、自强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帮助学生认识、发展、完善自我,陶冶理科生物师范生相对缺乏的人文素养,提升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历史使命感。而作为师范生,更会把这种历史使命感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使传统文化得于传承和发扬。

二、构建生物师范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的教育体系

依据理科师范生的学科学习特点,探索适宜生物师范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促进理科学生科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达到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构建了相应的教育体系(见下图)。

(一)课堂教育路径的探讨

依据生物师范生的学科学习特点,探索适宜生物师范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首先从第一课堂开始,充分挖掘课堂教学内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观念。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深入开展生物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生物学科的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学生在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知识,实现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一些生物生长规律、运动行为等往往蕴含着传统文化思想,例如“生物的进化”与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与感恩尽孝的情感等等[4],这些都说明,生物学科的教学与传统文化思想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能够促进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在提升生物学科知识的发展特性同时,也成就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达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课外教育路径的探讨

课外教育路径首先要结合生物学科第二课堂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辩论比赛、诗词诵读等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其次,构建文化生活导师带教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文化生活导师,加强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的联系,形成“师生互教相长”的良好教育氛围。再次,可以采取网络、自媒体、电子通信等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每天推送国学经典,在宿舍、信息栏等学生的活动场所张贴传统文化经典语句,强化学生的国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国学之美,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由外力推动变成主动涉猎。还要用传统文化填充学生的课下文娱生活,用学生喜欢的观影、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营造师范生国学素养提升的教育环境。最后,进一步发动学生团体,借助社团力量,积极与校内外的组织、社团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我国的地方高校大多偏重于市场需求、职业导向,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放在首位,导致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人文价值观念模糊,综合素质偏低,尤其是理科专业,缺少合理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途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迫切需要学校培养出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同时也是地方高校教学、育人、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因此,重构理科生物师范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师范生把传承文化的重任肩负起来,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会使我国真正成为现今世界的文化古国、文化大国、文化强国。

參考文献

[1]张倩,张朋刚.自媒体环境下地方理工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1):190-192.

[2]陈绍英.转型发展视角下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发展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2):59,109-113.

[3]叶文,郑如玉,贺寿南.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师范院校师范性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5-7.

[4]李影.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5):240-241,248.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Quality of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s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FU Wei, GENG Xiao, ZHAO Yu-xin, ZHAO X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Hebei 05600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and discusses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of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s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 daily life, making them compound talents with both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ormal colleges;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 traditional culture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传统文化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