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研远思促“优教乐学”

2020-06-01张坤

教育界·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要】课堂是师生活动的舞台,课前的教学设计决定着演出的精彩程度。精心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探究发现;灵动的课堂能够唤起学生注意,提升他们的生命体验;教师的智慧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文章从史料“精”挑、学法“精”选、架构“精”建三个方面阐述历史课的设计,以此追求“教容易,学轻松”,达到“优教乐学”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教学设计;精研致思;优教乐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师附中宿迁分校“优教乐学”课堂改革成果之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设计来体现课程思想,教师的智慧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课堂预设到师生课堂交流、互动生成 ,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架构。教师要为学生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精妙设计的课堂中得到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体验。笔者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追求“优教乐学”的理想境界。

一、史料“精”挑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其文章《理解历史》中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设计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案例:一张“保田牌”烟标

手里有课标,心中有学生。教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容和本课导入时,史料选取在保证真实性基础上,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基础史实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目前所具备的初步分析、探究的学情,我们从海量史料中先后选取了乡土人物抗战英雄周士金老人纪念章、解放南京的视频、毛主席的诗词、土地改革文字材料等,经过试用,这些材料的确能反映历史史实,但零散、单一的缺点比较明显,一次性使用价值不高。将其否定后,我们经过讨论,按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的标准再次查找史料,又找到一张土地革命时期的奖状,可惜仍不满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家拍卖收藏网站上,我们查到一张“保田牌”烟标,经过仔细观察,认真解读这张烟标的信息,我们两次上课打磨,围绕这张烟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将史料与教学目标融会贯通,紧密联系,用一根主线统摄全部内容。

案例:一组“三大战役”邮票

烟标的灵感,打开了史料选择的视野。从初一时我就喜欢集邮和集烟标,这些东西我一直保存完好,当打开邮册后,一组邮票让我眼前一亮。1998年11月14日,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5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纪念》纪念邮票,全套5枚,包括(5-1)J 运筹帷幄 50 分、(5-2)J 攻克锦州 50 分 、(5-3)J 决战淮海 50 分、(5-4)J 解放北平、(5-5)J 支援前线。其主题和设计完美贴合本课教学要求。

深度分析:本案例选取的史料与常规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相比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史料作为证据重构了历史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课堂起步,提升到能力课堂,再进阶到思维课堂,沉淀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素养。

二、学法“精”选

1.问题“巧”设

认识学派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头脑中认识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个体认识结构的过程,是知识的组合和重新组织。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小坡度、低起点,精问多引,设障激趣,引导学生多维度、多层次思考,让学生在思辨中体会探求真知的乐趣。

案例:一组“保田牌”烟标的N个问题

烟标呈现,与学生一起挖掘烟标的信息,问题如下。

(1)大概年代?(提示文字的行文顺序)解放前、战争

(2)大概主题?(提示图画和品牌)农民保护土地

(3)追问:如何获得田地?引出土地革命的目标、做法、结果

(4)农民用什么方式保田?参军、人民的保障

(5)哪些军事行动促使“胜利在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6)“胜利在望”最终胜利了吗?请用史实证明。请说明时间、地点、事件(结合地图册《渡江战役》)首尾响应

深度分析:简单问题的“巧妙”设置,交互性、生长性的互动交流,学生或对,或错,或浅显,或深刻的回答,教师循循善诱地点拨、指导、辨析,教师倾听其意见,追踪其思路,鼓励其自信,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最佳的讨论效果,展示历史课堂教学的灵动,培育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素养。

2.思维“巧”构

以学定教,构建创意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互动智慧、分享共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平台。

案例:一组“三大战役”邮票

(1)(攻克锦州、决战淮海、解放北平三张邮票)请每组同学尝试介绍这三张邮票背后的战役,完成表格。(提示:起止时间、参加军队、指挥人员、战果等)思考后,任选一幅邮票介绍。(回答略)

(2)再看另外两张邮票,请结合“攻克锦州”谈谈为何将“运筹帷幄”放在五张邮票之首?可结合地图回答。见微知著可以看出战争胜利的因素,不仅仅体现在战士的英勇奋战,还体现在战争指挥者的正确指挥、英明决策,整个解放战争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艺术。

(3)《运筹帷幄》无可厚非,但是还有一张《支援前线》,又是怎么体现呢?请看书本118页思考题,结合视频 ,谈谈你的感想。男女老幼,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前线的战争,他们可能默默无闻却激荡心靈,他们只是543万人中的沧海一粟而已——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而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并不奇怪,因为这是人民的解放战争!

深度分析:教师定位为参与者、陪伴者、示范者、引导者、课程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经由思维的深度探究、大情境大概念的构设、整合型项目的实施,使教学朝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生学、为学生服务”等方向转变,学习朝着“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体验、实践”等方向转变,将思维的教学“巧”构在课堂中。

3.情感“巧”升

任世江在《读书与教学研究》中表述:“历史学的两大功能,一是把事实搞清楚;二是解释的时代性。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教学情感升华的初心和归宿。”

案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片断

一辆从车架到车轮全木头的独轮车,为泗水县模范运输团运粮功劳车。“该运输团一次接受了6天运粮4.5万公斤的任务,结果3天就运粮5.6万公斤,提前3天超额1万公斤完成任务。”这架功劳车所在的支前队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带队的是年仅18岁的宿迁大兴姑娘朱永兰。淮海战役中,支前的大小车共计88.1万辆,可以从南京并排两行排到北京。值得今日的人们注意的是——这些支前小车,可都是无动力的独轮车,靠人推行,跨省而来。

唐和恩是特等支前功臣,当年带领支前小车队从家乡山东省莱阳县出发,随军转战整个淮海战场,五个月靠双脚步行4000公里,在一根小竹竿上刻下88个村庄、城镇的名字,记录下一幅宏阔的“支前路线图”。

深度分析:以小见大,在细微之处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由此,他们懂得了应有的担当。那就是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在学生胸中激荡起了厚重的家国情怀,使情感在体验、反思中“巧”升。

三、架构“精”建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个性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宏观的课堂架构能否突出历史课堂的学科特点,再现历史固有的精神智慧与丰富的生命内涵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精心建构,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历史味。联系我校实施的“优教乐学”课堂改革,历史 “优教乐学”课堂架构“精”建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历史脸谱

“脸谱”一词带有个人的加工与看法,“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历史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由一名同学介绍一位历史人物,要求必须制作PPT(此项工作课前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还原一位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并给出自己的评价或者说出欣赏的理由,以绘制他心目中该人物独特的脸谱。通过“历史脸谱”的介绍,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组织、梳理、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将学生思维习惯和模式迅速拉回历史课堂中。如本课例中学生介绍了身边的英雄周士金老人,精心选料,用心加工,以小见大,展现了平凡人的伟大精神。

第二环节:历史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进而切肤、入脑,直抵心灵深处。历史情境环节的设置旨在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历史和现实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入情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学内容,并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其思维迅速过渡到历史的时空中,这在无形中架构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如本课例中设置的一张烟标和一组邮票情境,新颖、独特,内容与本课主题、重点丝丝入扣,串接了知识目标教学,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

第三环节:历史探源

所谓“探源”,其实不仅是要求学生弄清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弄清为什么,在自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独立梳理基础史实,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抽样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解释模糊的知识,教师精选各种形式的史料,精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在合作中逐步解决。教师主要负责引导点拨和及时纠正。这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实做出科学解释。这种探源有助于架构学生的历史时空观,有助于其进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树立学生唯物史观。

第四环节:历史勾沉

勾沉取自历史学术语,意旨“勾起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生命体验,并艺术化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一到两个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辩论,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多元评价,适当引导,让学生将历史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让学生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价值取向,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厚重的家国情怀。所以对历史内容提出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实则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如本课例中《支援前线》邮票的问题设计。

深度分析:历史作为千万年人类生活的风干和浓缩,往往带着艰深与晦涩。核心素养的出台,对我们的历史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通过对历史课堂架构的精心建构,从宏观叙事角度让学生一改旁观者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参与到历史中,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并在探索中提出“优教乐学”的课堂改革思想。“优教”是以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优化课堂生态,提升学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促进学生“乐学”。

曾经的历史课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言说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一个冷眼旁观者,缺少参与体验;如今历史教学不再只让学生记住朝代更迭、历史人物作为旨归。在历史的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注意,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课堂上我们追求“教容易,学轻松”,教者,化繁为简,探幽思远,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精研远思,对“优教乐学”课堂改革的追求,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何成刚,等.历史教学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张坤.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