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2020-06-01刘英媛吴东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吉林颈动脉发病率

谢 辉,万 江,刘英媛,吴东垣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目前脑血管病占我国居民死因的第1位,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因此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尽早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颈动脉超声是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手段[2]。吉林市中心医院是吉林地区脑卒中头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及培训基地,承担吉林地区心脑血管慢性病超声筛查工作。本研究统计整理2016年1月-2019年10月吉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及危险因素调查数据,旨在探讨吉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高危因素特点,为尽早进行合理临床干预、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自愿知情接受颈动脉超声筛查的1962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791例,女性882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5.3岁。高危人群的纳入标准:(1)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房颤或心脏瓣膜病;(3)吸烟;(4)血脂异常;(5)糖尿病;(6)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 kg/m2);(8)有脑卒中家族史。具有≥3项危险因素者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1.2 方法按照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规定的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操作及诊断。

2 结果

2.1 男性与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

19620例脑卒中高危筛查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检出率 57.43%,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检出率18.05%,其中男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块斑形成检出率63.26%(6826/10791),显著高于女性的50.31%(4442/8829),男性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检出率21.01%(2267/10791)显著高于女性的14.44%(1275/8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男性与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比较(n,%)

注: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P<0.05

2.2 不同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年龄组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注:各组之间比较,P<0.05

2.3 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比较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具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者比例显著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比较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2.4 不同年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脑卒中高危因素特点不同。40-49岁人群中肥胖、血脂异常者所占病例较高,50-59岁人群中吸烟和血脂异常者所占比例较高,60岁以上者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不同年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比较

注:各年龄组组之间比较,P<0.05

2.5 合理干预人群与未能干预人群脑卒中发生率的比较

对经过颈动脉超声筛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4443例进行追踪,2755人发生卒中(62.01%),其中未进行干预者占72.61%,积极进行合理干预人群发生脑卒中比例显著低于未进行干预人群(P<0.05,表5)。

表5 合理干预组与未干预组脑卒中发病率的比较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3 讨论

据有关数据报道,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东北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以每年8.7%速度增长[3],脑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4],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防控脑卒中刻不容缓。

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等属于不可干预因素[5]。本研究表明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较高水平雌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关[6]。本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可能原因是老年人高血压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患病率增高,促进了动脉硬化的发生[6]。

本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具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者比例显著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阴性组,提示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且是可干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控制不佳不但可以引起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而且斑块破裂可以导致脑梗死[7]。本研究发现积极干预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低于没有干预的高危人群,所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合理干预,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吉林地区40-49岁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吸烟和肥胖者占较高比例,提示此年龄段的吉林居民更应注意积极戒烟、合理膳食、控制体重;50-59岁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者占较高比例,提示此年龄段的吉林居民更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加强运动,将血脂和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60岁以上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占较高比例,提示老年人更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全面控制危险因素以预防脑卒中发生。吉林地区人群普遍具有“高盐摄入”的饮食习惯,而钠盐摄入过多也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故吉林居民更应注意改善饮食习惯,钠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2.4 g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每降低2 mmHg,脑卒中风险降低10%[8]。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筛查不仅能尽早发现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而且便于跟踪随访评估防控效果,是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控的“侦察兵”,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在脑卒中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吉林颈动脉发病率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吉林卷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