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2020-05-31李雪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氯喹风湿性关节炎泼尼松

李雪松

(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医院药剂科,辽宁 鞍山 114000)

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当中,最近这几年病症的发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所以临床上对于这种病症应该提升重视程度。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病症[1]。该疾病从临床表现分析,主要以患者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存在有相关症状为主,症状是存在对称性和持续性的多关节炎症。患者的病理表现是关节滑膜存在慢性炎症,存在有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容易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和相关功能散失,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患者残疾[2]。这种病症大部分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有研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感染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存在关联,也有研究认为这种病症和患者的免疫因素存在亲密关系[3]。因此治疗上应该重点对于患者进行抗风湿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干预,以便于在短时间之内缓解患者的关节肿胀情况[4]。本文针对于此分析选择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硫酸羟喹方案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选择8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患者43例。本文大剂量组当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71.8±10.4)岁;小剂量组当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53岁,平均年龄(72.6±10.8)岁。本文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符合率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本文所有患者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损害患者,本文所有患者不存在有免疫系统疾病,也排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排除存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本文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标准,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本文的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常规选择采用来氟米特和硫酸氢氯喹片进行治疗,为患者选择来氟米特的药物剂量为20 mg,为患者口服给药,每日为患者给药1次,硫酸氢氯喹选择口服给药,每次给药0.2 g,每日为患者给药2次。在此治疗基础之上,本文的大剂量组患者选择大剂量的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患者每次口服给药60 mg,每日为患者给药1次,小剂量组患者选择小剂量的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每日为患者口服给药10 mg,每日为患者给药1次。本文两组患者连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患者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对于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价,采用VAS评分法进行,满分10分,以6分为中线,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就严重;选择DAS28评分方式(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如果超过5.1分,说明患者疾病为活动;评分不超过3.2分,则表示患者疾病活动性降低,评分不超过2.6分,则表示患者疾病缓解[5]。评价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患者的骨密度T值变化情况,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计量资料选择t值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2 结果

2.1 VAS和(DAS)28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患者的DAS28评分,治疗之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均得到改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免疫指标和骨密度T值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指标和骨密度T值的相关情况,两组患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VAS和DAS28评分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VAS和DAS28评分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以后的免疫指标和骨密度T值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小剂量组为9.30%(4/43),大剂量组为30.23%(13/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关节性病症,这种病情主要表现是患者受累关节存在疼痛和肿胀情况,关节功能大大降低[6]。当炎症对患者的关节软骨和骨质产生破坏的时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所以需要尽早对患者采取药物干预进行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炎性反应,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这是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关键[7]。现如今临床主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药物有多种,为患者选择非淄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案,也有为患者选择慢性作用抗风湿药物进行干预,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中药以及中药制剂等进行治疗十分常见。慢作用抗风湿类药物能够有效的缓解和阻止患者的关节炎,帮助患者改善结缔组织病情的进展,在临床上是对于抗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有效和常见药物,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起效时间较慢,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药物治疗的价值[8]。

来氟米特为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噁唑类免疫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9]。体内、外试验表明,该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来氟米特的体内活性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M1)而产生。而硫酸羟氯喹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包括与琉基的相互作用、干扰酶的活性(包括磷酸脂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胆碱 酯酶、蛋白酶和水解酶)、和DNA结合、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抑制多形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细胞的作用、干扰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的形成和抑制中性粒细胞超氧化物的释放。据国外文献报道:羟氯喹具有和氯喹相似的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和体内代谢过程。口服后,羟氯喹被快速和几乎全部吸收。

而泼尼松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治疗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明显的抗炎效果,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性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10]。但是因为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的选择药物的剂量,也是本研究推荐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本文的结果也能证实这种说法。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的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和大剂量泼尼松治疗没有明显差异,但小剂量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因此推荐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进行使用。

猜你喜欢

氯喹风湿性关节炎泼尼松
合理用药科普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磷酸氯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