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

2020-05-31马晓杰陈新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利水腹水乙型肝炎

马晓杰 陈新谱

(威海威里医院有限公司药剂科,山东 威海 264200)

腹水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起十分棘手[1]。研究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主要是由全身综合因素与腹腔局部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现主要采用钠摄入、控制水、输入白蛋白、利尿等西药综合治疗[2]。然而,西医综合治疗的实质为对症治疗,在改善肝功能与预防并发症方面的表现十分被动,因此不仅费用高,且临床收效差强人意[3]。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发挥出了显著的优势。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对52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施以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通过辨证施治,获取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104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相关标准;经《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确诊,且辨证为脾虚湿盛并血瘀水停型;腹水分级在Ⅱ级以上,持续时间超过4周。排除标准:合并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顽固性腹水、I级腹水与需要实施外科治疗的腹水;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原发性肝癌、乙醇中毒、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水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腹水。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5.6±5.2)岁;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0.6)年;体质量为48~80kg,平均体质量(60.5±4.3)kg;腹水程度为Ⅱ级27例,Ⅲ级25例。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5.8±5.6)岁;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0.6)年;体质量为48~80 kg,平均体质量(60.3±4.5)kg;腹水程度为Ⅱ级28例,Ⅲ级24例。在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与体质量比较中,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包括:①限制水、钠的摄入,每日限制水量在1000 mL,低钠明显者限制在500 mL以内;②卧床休息,并给予高蛋白南、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③对限水限纳效果不理想者,加用利尿剂,即口服20 mg呋塞米(国药准字H20046317,由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名生产),2次/天,联合40 mg螺内酯(国药准字H46020690,由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次/天,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利尿剂用量;④必要时加用人血白蛋白,1~2次/周,10克/次,静脉滴注;⑤根据肝功能分别保肝药物治疗;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桃仁15 g、白术15 g、党参15 g、丹参15 g、泽泻15 g、茯苓15 g、当归15 g、猪苓15 g、泽兰15 g。上述方药以水煎煮,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6]中的相关内容评价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超声显示腹水减少超过50%,脾脏厚度明显缩小,腹围缩小超过5 cm,24 h尿量超过1000 mL,肝功能指标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经超声显示腹水减少20%~50%,腹围缩小超过3~5 cm,24 h尿量在500~1000 mL,肝功能指标改善50%但未恢复正常;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计为总有效率。②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与总胆红素(TBil)。③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对比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与百分率(%)表示,对比结果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对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治疗前两组AST、ALT、ALB与T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TBil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ALB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2.3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在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所致的腹腔积液。据相关调查显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10年内腹水的发生率可达到50%,而肝硬化腹水1年内病死率约占15%,2年便可高达44%,给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7]。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利尿、限钠盐、补充白蛋白等方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以期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控制腹水进展。然而,常规西医方案疗程较长,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会诱发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肝肾综合征[8]。因此,探寻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联合常规西医方案促使腹水快速吸收,保障患者的肝功能十分必要。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属于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证。乙型肝炎硬硬化患者病程较长,肝肾脾脏长期受损而出现本虚,血瘀、气滞与水湿互结于腹则为标实,湿邪黏滞,久困于脾,脾气虚衰,运化不利,浊气不化,湿浊聚凝而胶结[9]。此外,热淫血分,耗血伤阴,久病血滞气虚,滞留瘀血。脾气虚衰,气虚无力运化,使津液运作失衡,水湿内停,滞留化为痰饮,瘀血与水湿互结,日久而膨胀[10]。由上述机制可见,水湿难化,脾虚失运是本病日久不愈的主要病机,而停而为水,瘀血不行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因此,中医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法为主。健脾活血利水汤中白术、黄芪、党参益气健脾;丹参、当归活血补血;泽泻、茯苓、泽兰、猪苓利水渗湿;丹参、桃仁祛瘀活血,以上方药共奏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健脾活血利水汤中的中药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白蛋白水平,同时具有利尿与促进肝细胞生长的作用[11]。其中方药中黄芪能够在体内代谢形成叶酸、多糖等物质,利于胆红素代谢,继而发挥出降低转氧酶的功效;丹参能够调节肝功能与微循环,促使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国猪苓、白术激活了细胞膜ATP酶,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12];白术、泽泻可以纠正腹膜开放数目,促使腹膜孔快速吸收腹水,达到消减腹水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TBil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ALB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可见,健脾活血利水汤可以增强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减少腹水,究其机制可能为:调节肝脏微循环,提高肝血流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肝解毒能力;改善机体脂肪与蛋白代谢,强化白蛋白水平。从安全性来看,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说明,健脾活血利水汤具有显著的药物安全性。

总之,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利水腹水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肉鸡腹水咋防治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