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对美容整形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作用分析及影响

2020-05-31杨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整形手术美容护理人员

杨丽丽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整形美容属于外科手术的一种,患者围术期护理水平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效果,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瘢痕等不良后果的发生。随着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关要求[1],提升本院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患者对于美容整形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本院于2016年下半年对部分美容整形手术患者开展术前宣教联合心理干预。从临床观察来看,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对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回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进行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168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入组病例分成两组,观察组84例,女性71例,男性1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8.64±2.62)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含高中65例,初中以下含初中19例,面部整形33例,鼻部整形29例,胸部整形22例;对照组84例,女性70例,男性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8.59±2.59)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含高中62例,初中以下含初中22例,面部整形34例,鼻部整形28例,胸部整形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在本院进行美容整形手术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病例;②成年病例,可配合完成相关观察项目检查;③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的病例;②失访病例。

1.2 方法:观察组84例给予术前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84例给予空白对照。观察组总体护理方案如下:①美容整形科室护理科室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选定质控专员对干预效果进行环节控制,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小组护理人员均为3年美容整形工作经验医护人员,入组前统一由护士长制定护理干预术前宣教、心理干预目标,并对落实方法、考核机制及患者分配方案进行具体规划;②每日上班前和交接班时进行落实情况并随机抽查,收集所发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对责任患者的心理和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总结。术前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咨询、手术方案讲解、术前检查、手术实施配合和术后伤口保护等。心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交谈、心理定位分析、疏导方案制定和心理疏导方法指导等。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手术效果满意度和护理满意度试卷的投放时间为手术结束后3个月,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调查问卷的投放时间分别为入院时和手术前干预结束后。手术效果满意度调查试卷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医师技术水平、操作效果、术后瘢痕等情况,按满意程度按0~5分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共计20道题目,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调查试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操作水平、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指导水平等情况,按满意程度按0~5分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共计20道题目,满分100分。焦虑评分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2],按程度1~4分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说明发生该情况越频繁,满分8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越严重。抑郁评分使用SDS抑郁自评表,按程度1~4分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说明发生该情况越频繁,满分8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心理抑郁情况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将患者资料及临床观察数据录入电子表格,用序号表示每位观察对象,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相关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版本号为SPSS20.00),手术效果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均以()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健康知识知晓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均当P<0.05说明比较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手术效果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比较()

2.2 心理状态评价:观察组(n=84),干预前:焦虑(71.58±2.30)分、抑郁(69.16±5.61)分,干预后:焦虑(46.58±1.65)分、抑郁(43.88±1.72)分;对照组(n=84),干预前:焦虑(71.66±2.19)分、抑郁(69.62±5.44)分,干预后:焦虑(62.19±1.79)分、抑郁(60.34±1.79)分;(干预前:t=0.2309,P>0.05、t=0.5395,P>0.05;干预后:t=58.7678,P<0.05、t=60.7702,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健康安全以及护理配合质量,不仅仅要求可以看上病、看好病,更希望可以更美、治疗时更加舒心、护理人员素质更高并可以给提供更为全面的心理及健康教育指导[4]。完善这些医疗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干预,更需要我们医疗工作者发挥专业水平,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勇于改革、创新,更加精准的对应医疗患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健康要求。本院于2016年—2017年对部分美容整形手术患者开展术前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表明了护理专业队伍智慧和服务意识的发挥对于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及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通过临床调查我们发现,美容整形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的是和医师之间的配合,而没有提高对患者的术前宣教以及心理干预,本文研究通过建立针对于美容整形患者建立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加强对其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的指导[5],观察是否对手术效果可起到积极影响。

进行美容整形的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心理,通过临床病例收集我们发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类型:①急迫的救治心理:主要表现为容貌有显著缺陷,或者因伤至毁容等病例。患者会由于在参加求职、求学、求偶时遭受打击,而迫切要求进行美容整形治疗。针对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收诊后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认真讲解治疗方案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患者清醒、冷静的面对手术治疗,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工作,疏导不正常情绪;②试探的,考察美容整形心理:主要表现于一些性格内向,想对自身容貌有所改变,但由于缺乏相关美容整形知识,了解比较片面[6-8],惧怕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放大一些不良报道的患者。针对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倾听他们的顾虑,重视使用引导、启发的态度,让患者对正确的美容整形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耐心解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让患者充分了解要进行美容整形项目的步骤及术后护理注意,在患者自身认可和医师达到一致后,再进行手术治疗;③对手术后效果期望过高的心理:主要表现于一些年轻、时尚的患者。他们会通过一些虚构的电视、电影产生对于美容整形手术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只要通过美容整形手术,自己会出现十分显著、快速的容貌、外形改变,在接诊提出过分苛刻的手术要求。例如:“我要整形和××明星一样呀”,还有认为美容整形手术不会产生任何瘢痕。针对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态度,让患者尊重科学,详细了解自身的状况,和他究竟可以产生那些改变后才进行手术;④过分恐惧、焦虑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一些较为有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这类人群对手术操作每个环节都要详细的了解,对于自己的情况要求医护人员严格保护,怀疑医院相关制度、措施,提出很多自己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患者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诉求以及顾虑,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正确引导其焦虑、抑郁心理。制定责任护理人员和患者交换微信号,将相关手术细节信息,心理调节方法,围手术期注意发给患者,并让患者在出院后每日上传照片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可及时进行指导[9]。通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建立,护理人员通过不同案例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整改,质量标准不断完善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热请,和患者无拘无束的深入沟通,让患者解除了防御心理,可能更好的表达出真实想法,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资料,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美容整形学科是一个较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科室,治疗效果的不可预见性,以及患者的真实期望值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更加重视“医患共商”,提高彼此沟通程度,在审美和效果判断上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10-11]。本研究充分表明了良好且深入的术前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操作的配合度,以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水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临床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研究表明美容整形手术患者在手术前给予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整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整形手术美容护理人员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鼻整形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美容须防被“种草”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巴西政府掏钱“帮你美”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