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前数学教育重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探索实践

2020-05-29郑梅

读天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探索幼儿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应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空间现象以及数、量、形之间的关系,并让幼儿逐渐产生影响,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孩子是人类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教育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教育时期。如何在幼儿阶段为今后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位教育专业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课题。本文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对学前数学教育展开探索。

关键词:学前数学教育;幼儿;生活体验;探索

华罗庚曾讲:人们对数学的固有印象总是枯燥乏味、神秘莫测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教育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幼儿而言,对于完全陌生、抽象性强、又缺乏趣味性的知识,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要想让学前数学教育契合幼儿的心理、性格与思维特点,就必须重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给幼儿留下“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印象,让幼儿在生活、娱乐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为《纲要》)提出:学前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娱乐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以此来唤醒幼儿内心对数学的亲近感,以主动、愉悦、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一、 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重视非正规数学活动的教育意义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其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唯实思考性、自我中心性、直觉判断性。3~6岁的年龄段,正是前运算时期,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符号意识,比如语言和心理表象,但这种符号功能所产生的只是静态而具体的实物图像,并非动态、内化、概括的心理表象。具体表现是:将水从细高的杯子导入粗矮的杯子,幼儿的第一印象是水变少了。前运算时期,幼儿更容易对静态的事物产生心理表象,对变形的、动态的事物很难形成表象,所以只有把动作内化之后,幼儿才会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的思维,继而形成符合逻辑的推理。非正规数学活动是实现动作内化的重要途径,如果仅通过单一的直观、口头传授知识,则很难让幼儿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数学教育中非正规数学活动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活动中,幼儿会對数学概念逐渐产生表象思维,为抽象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人类所获得的社会知识与自然知识是来自外部的,而数学逻辑知识则来自人的内部。比如,孩子在玩绳子串珠子的游戏时,时而拉长、时而缩短、时而把绳子围绕成各种图形,然后再一颗颗的数绳子上的珠子,他们会发现,无论如何摆弄绳子,珠子的数量都是不变的。这一结果是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并经过分析、比较,最终自己发现的。说明非正规数学活动在学前数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意识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的数学活动,都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将非正规数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当幼儿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后再开始正规的数学活动,会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大有裨益。在非正规的数学活动中,已经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难点有了了解,从而为正规数学活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②将幼儿作为数学活动的主体,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学,根据幼儿的年龄设计学习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形成数学概念与数学思维。

二、 从生活材料中探索数学的魅力

学前数学教育的价值更倾向于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国内的学前教育,仍然存在过度重视知识和概念,而忽略孩子思想情感的问题,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抽象性,让数学自成体系,数学和幼儿之间缺少联系,最终导致学前数学教育内容繁杂、重复且单调,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教育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针对幼儿的学前数学教育,同样可以从环境着手,设计一个有利于幼儿展示特长、挖掘潜力的生活环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活动与数学知识,比如什么时间吃饭睡觉?怎么分类玩具?怎么发放零食?公园里有几种花?路边停了几辆车?怎么排成一列?怎么拼搭积木……等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均与数学有关,幼儿对数学的最初感知,也往往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挖掘学前数学教育材料,有两方面的意义:①能够帮助幼儿系统、完整的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比如要让幼儿认识并学会分辨形状,如果把一大堆各种形状的材料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从中抽取某种形状,那么对幼儿来说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先向幼儿出示一张缺轮子的汽车照片,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合的轮子形状添加进去,那么幼儿就会很容易掌握“圆形”这种形状的特点,并了解其用途是什么。②能够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正如前文所述,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大部分来自生活经验,所以,越是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教育,就越自然、越生动,越容易获得幼儿的喜欢。如果要让幼儿认识数字,与其直接向其展示写着数字的卡片,不如带领孩子走进生活,让他们数一数路边的花朵有几片叶子。或者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在围墙和栏杆上粉刷不同的颜色,然后按一定的规律绘制数字或者图形,自然而然地将数学知识渗透进幼儿的生活。

三、 将发展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作为学前数学教育的目标

夸美纽斯始终坚持儿童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理念,并强调不能不加分辨、不加考虑地把成人世界的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幼儿。所以,学前数学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儿童在充分参与实践生活的基础上内化数学知识,以满足身心成长的需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而获得知识的需求。由此说明,学前数学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方式和认知水平,为幼儿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数学的途径。在与幼儿老师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忽视生活、忽视幼儿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的现象,只是单纯的向幼儿传授数学知识,片面地强调掌握概念和技能的重要性,导致幼儿对数学的认知出现偏差,认为数学便是反复的记忆和重复的训练。这种缺乏科学性的学前教育,会让幼儿对数学活动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排斥与逆反心理,在学习中无法获得快乐与成就感。实际上,学前数学教育不应成为小学教育的附庸,幼儿园也不应该是开发智力的场所,学前教育应该和幼儿自身、幼儿的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应该是与幼儿一生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启蒙教育,应站在幼儿成长需要、终身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去思考、去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让幼儿建立科学、正确的数学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运用数学,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维意识,无形中数显抽象数量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正是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儿童才会对新鲜的、未知的事物产生探索兴趣。学前数学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引导孩子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自然、轻松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意识和思维,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7(1):14-15.

[2]米国宇.数学启蒙教育与学前儿童成长的关系探究[J].速读,2018(1):40.

[3]王定茹.《指南》背景下如何提高幼师生学前数学教育试讲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8):168,176.

[4]高崴.重视数学应用:英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科教导刊,2015(11):95.

作者简介:

郑梅,四川省内江市,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探索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