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5-28杨丽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丁苯瑞克注射液

杨丽慧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123)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现象日趋严重,其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人力及经济负担。因此最大可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梗死的预后,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2018年指南[1]推荐脑梗死超早期给予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对发病时间超过时间窗的患者,尽早给予开放侧支循环、改善脑灌注等药物治疗,能够挽救残存的神经细胞,改善预后。已有研究[2]证实,丁苯酞具有重构微循环血管状态、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脑部缺血区血流,且在《中国急性脑梗死诊疗指南2010》中将其列为指导用药[3]。尤瑞克林也是指南推荐的脑梗死急性期常用的改善侧支循环药物。本文旨在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否更大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4 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均经头颅CT、MRI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且未予静脉溶栓或介入治疗;NIHSS评分在6~25 分。排除标准:既往发生脑血管疾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合并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53 例(丁苯酞)、B组46 例(尤瑞克林)、C组55例(丁苯酞+尤瑞克林),各组在一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尤瑞克林、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取脑梗死急性期的一般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及控制血压、血糖等,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静脉滴注,25 mg(100 mL)/次,2 次/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50 min,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 h,连续用药14 d。B组在一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0.15 PNA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 h,1 次/d,连用14 d。C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同上。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价,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记录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2 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3.3 治疗效果: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9 1%~1 0 0%,定义为基本治愈;评分减少4 6%~9 0%,定义为显著有效;评分减少18%~45%,定义为有效;评分减少18%以下,定义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本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治疗后比较,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组NIHSS评分较单用丁苯酞或尤瑞克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丁苯酞组和尤瑞克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2.2 Barthel指数 治疗前三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 d治疗,各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比较,联合组治疗14 d后Barthel指数较单一用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丁苯酞组和尤瑞克林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治疗14 d后三组患者的疗效如表3,三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丁苯酞或尤瑞克林治疗效果好(P<0.05),而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单独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研究对象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表3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周围缺血半暗带是急性期治疗靶点,由于该区域存在侧支循环,残存大量神经元,如果能在短期迅速恢复血流,即可挽救神经细胞,恢复缺损的神经功能。因此早期开通侧支循环,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关键。

丁苯酞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合成的消旋-3-正丁基苯酞,研究[5]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与预防血栓形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所致的缺血区再灌注损伤,改善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血流量等显著作用,且其脂溶性高,可高效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丁苯酞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急性期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尤瑞克林是人尿液中提取得到的蛋白水解酶,主要通过催化激肽原产生胰激肽,酶解后靶向作用于缺血诱导产生的激肽受体,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尤瑞克林能选择性舒张缺血区细小动脉,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亢进。另有研究[6]表明,尤瑞克林能提高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表达,继而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以提高组织灌注,挽救残存的神经细胞。本次数据提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能力。

本研究显示,对于急性期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14 d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者,同时其日常生活能力也较单用丁苯酞或尤瑞克林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说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通过不同的药理机制,更大程度开放侧支循环,改善缺血脑组织灌注,最大限度保护神经细胞,强化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丁苯瑞克注射液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