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秧歌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2020-05-25朱炳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朱炳越

摘  要: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秧歌舞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

关键词:秧歌舞蹈;审美变化;群众文化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鼓子秧歌等。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秧歌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在群众文化的娱乐方式中不可或缺。

一?秧歌舞蹈的起源

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秧歌舞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为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主要形式。因为秧歌内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也给林区人民、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舒缓身心疲倦的好方法。

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现今广义的秧歌大致有三种类型:

唱歌舞蹈小戏。狭义的秧歌只指秧歌舞。之后扭秧歌更发展成为一种唱腔和舞姿,但又因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群众感觉,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陕北秧歌健壮明朗,自由奔放,东北秧歌生动活泼、幽默俏丽,山东秧歌豪迈粗犷、舒展大度等。

现在的秧歌舞样式除了保留了传统的扭、高跷、腰鼓、花棍、旱船,又加进了现代的舞蹈、滑雪舞、扇子舞、灯舞等。秧歌的音乐由原来较为传统的民乐,好像唢呐、锣鼓、钹等,发展到电子乐,不同的高科技乐器。音乐的旋律不仅仅有原来的秧歌调,还加入了民乐合奏、摇滚乐等。

秧歌舞蹈起源于中国唐代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是一种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活动,以其红火热烈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风采深得历代人民的喜爱,而健康?长寿又是人们追求的时尚。在当前扭秧歌的群体中,大多数人是以健康?娱乐为目的。所以秧歌舞蹈的运动方式?强度等都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被众多中老年朋友当作强体健身的首选方式。

二?秧歌舞蹈在现代意识中的审美变化

首先,产生这种影响的是西方芭蕾舞传人中国。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审美对圆形美的追求,人们的审美意识显然走向了多样化。但是秧歌舞蹈有其特定的风格,失去了这种风格就不再是秧歌舞蹈。可是一味因陈又会失去观众,所以编导就要在不改变其主体风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观众耳目一新。一个动作元素,不再按照秧歌舞蹈的习惯那样,多遍重复。如果动作需要多次重复,那在其中必然有所变化,如对所使用的基本动作进行向度?力度?幅度上的调整,使动作发展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多种可能性,打破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变化的“可预期性”的美学原则,一反观众对动作变化的心理期待,从而使观众在观赏时感到变化莫测的新奇。

其次,动作幅度的加大,是秧歌舞蹈現代意识的又一个鲜明表现。加大动作幅度的原因是为了增强秧歌舞蹈的表现力,使其更能适应现代舞蹈者的内心体验和意境追求。原始秧歌舞蹈素材可以是创作的基础,它只是为创作者主观世界的表达而服务。当舞蹈创作向人回归的同时,必然引起秧歌舞蹈动作的某种程度的变形。它似乎不象原来的样子,失去了所谓“原汁原味”。但它更具有舞蹈特性,更具有艺术性,也更具有现代审美意识。比如《红扇》这一作品,道具以一把红扇为主,要求演员在能够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将动作做到最大幅度,表现出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秧歌舞蹈动作幅度加大的做法,在中国民间舞蹈中是没有的,是从西方现代舞中借鉴的,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舞蹈的相融,无疑是秧歌舞蹈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个突破和具体表现。

第三,秧歌舞蹈的现代意识还表现在节奏变化上。节奏,是时间性的概念,对节奏的理解与运用并不是单纯的节拍运用,非仅仅是2/4?3/4?4/4的概念,特别是现代音乐,从外形上,是没有节拍规律可寻的,在一般音乐里是由不同的节奏型来共同组成。同时,由不同节奏型时间上的各种差异?不和谐融汇成新的一种和谐状态。这种不平衡的和谐恰恰是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最根本的差别。

三?秧歌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秧歌舞蹈的先锋作用。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在北方都存在着秧歌舞蹈,它产生并贯穿于浩瀚历史长河的劳动生产过程。在一些广场文化中,秧歌舞蹈更是起着打开场面,烘托气氛的作用。人们可以随意的表达喜?怒?哀?乐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群众文化与秧歌舞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她在群众文化中的确起到了一个先锋作用。

在现阶段,秧歌舞蹈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也会因地区的不同,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秧歌舞蹈在传承遗留下来的形式中,更是吸收时代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演出形式,使得自己在保持原有“土风味”外,逐步适合现代化的艺术欣赏水平。现在无论是在农村?企业,还是在社区?部队,到处都是敲腰鼓?扭秧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个个兴高采烈?笑逐颜开。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获得了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

秧歌舞蹈起着和国际文化交流和与时代接轨的作用。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秧歌舞蹈单纯的传承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也已经跟不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传承原有的特色外,必须增强时代感。比如,北京新秧歌就是在传承了秧歌舞蹈的“土风味”外,又集时代的节奏?韵律为一体。我们也应不断拓展思路,在原有舞蹈形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和打磨,使秧歌舞蹈这颗明珠更加光彩夺目,既保持了民间舞蹈的“土风味”,又能适应现代化的艺术欣赏品位。

总之,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均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秧歌艺人,很多民间艺人对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的今天,能够掌握传统秧歌技艺和纯正舞蹈风格的民间艺人已寥若晨星,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进行。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探究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浅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以民间文艺团体推动基础群众文化的繁荣
刍议墨江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群众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