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

2020-05-25胡文钦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胡文钦

摘 要:我们都知道,语文这门学科是集知识、文化、技能、情感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单纯停留在知识层面。核心素养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全面体现语文教育作用的关键。本文简述了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了几点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5-8877(2020)14-0076-02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现如今,我们的教育目标再也不是培养只会学知识,懂知识的“书呆子”,而是开始挖掘知识背后更深的价值,培养及能力和优秀素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正是体现出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改革特色,这是学生发展的诉求,也是新课程标准达成的路径。

1.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简述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多个元素。首先,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语文是语言教育的主学科,集文字、词汇、文章于一体,通过一点一滴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及表达水平。这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当然,单纯的积累语言知识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学生还要能灵活地运用,随着语言知识的丰富,获得更高的语言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彰显。其次,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离不开思考,而伴随着思考,思维能力会不断提升。在解读文章时,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和思辨思维,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与独创性。如此才能在解读文章时产生个性观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再次,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学作品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想要感受其艺术性,必须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在这一点上,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善于创造美的创新型人才。最后,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这门学科被赋予了很强的文化色彩,无论是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还是一些文章中歌颂的主题,都深深体现着文化,而教师和学生都要扮演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将优秀的本国文化发扬光大。下面基于以上四点说一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学透语言,精准应用

对于每一课中的生字和重点词汇,教师都会布置书写任务,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字词的读法,写法。但是会读、会写并不算是真正的掌握,能够灵活、准确地应用才说明这些语言性的知识真正被学生所占有了。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过去这种表面化的字词教学模式,争取让学生每学习一课,都能熟练地运用一些新词,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写作水平。

比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许多词汇去描写紫藤萝的外观,这些词汇也正是文章的点睛之处,犹如笔下生花,令读者生动感受到了紫藤萝的美艳。仙露琼浆、忍俊不禁、盘虬卧龙等词汇运用的令人称赞。在讲解文章时,教师往往只是解释词汇的意思,让学生背诵,却较少将学与用相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是浅显的,背诵的知识很快会忘记,下一次的写作构思中,能够运用到的仍然是那些基础的词汇,这显然是不够的。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将这些词汇一一列出,为学生讲解了词汇的意思。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景象还能够用“盘虬卧龙”来形容,借此也检验他们对词汇的理解程度。有的学生说,自己在一次旅游途中看到山上的石头相互盘错,堆集在一起,现在想来可以用“盘虬卧龙”来形容。还有的学生说姥姥家门口的大槐树,树根粗壮,还有很多细枝攀附在上面,也是“盘虬卧龙”……在这样边学边用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引导质疑,盘活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让学生听自己的,自己对文章的解读,对作者的看法,不容许受到学生丝毫的质疑。这样的教师能够教会学生的只有课本中有限的知识,很难使他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青春期,他们头脑中装满了大胆的想法,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应该打造开放化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质疑,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增强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对学生们说:“这篇文章看似有结局,但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你们认为结局真的这么简单吗?”一句话使课堂瞬间沸腾起来,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他们有的说皇帝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没有穿衣服,只是不愿承认。也有的说文章中的两个骗子和大臣是一伙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让皇帝出尽洋相。这些观点提出的有理有据,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个,这些都是学生思维活动擦出的火花,教师应该尊重和珍惜,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提出更具价值和独具一格的观点。

(3)创新方法,审美激趣

文学作品都富有独特的美感,特别是一些借景抒情的文章,将景色描绘的异常传神,带给人以心灵上的享受,教师应利用好这类文章,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准。教师在解读文章的同时,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感受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比如,《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唯美的雪景是写意的国画画面,学生还不算难体会;再说到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也还能理解;但是要体会作者心境和愁绪,突出作者的高雅情趣,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作者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这些学生就比较勉强了。多数学生能够被文字所打动,但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他们又如同“茶壶煮饺子”一般,说不出道不明。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好好体会自己此时此刻无从表达、又不能让人理解的这种情绪,说当时作者也是这样的,学生就多少能够有一次学习体验。所以最终学生多少都有了些感受,这种感受是书卷上的分数所不能衡量的。

(4)挖掘内涵,渗透文化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教师利用教学材料上的优势,必须发挥出文化教育的作用。要从文章的内容、体裁等多角度去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学习《驿路梨花》,明确传统美德;在学习古诗时,可以对古诗这种我国独有的文学体裁展开细致的介绍,体会它在语言上的艺术,包括押韵、工整对仗。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类文章时,带领学生深入接触这些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使他们产生民族自豪感、归属感。除此之外,还可以不时地组织一些古诗文诵读、对联欣赏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受到文化的洗礼,培养新一代的文化接班人。

3.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品格四方面入手,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升语文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步步实现的,只要我们肯坚持,多探索一些新的方法,一定能够看到成效。语文教学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上提出的策略仅作为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希望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灵感。

参考文献

[1]张德云.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4):26-28

[2]郑铭明.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88-189

[3]邓银凤.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0

[4]屠丽娜.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93

[5]李兴龙.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40-4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育核心素养 促语法技能
融入乡土元素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探讨在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