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棋类游戏中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策略

2020-05-25翁晨薇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有效策略

翁晨薇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棋类游戏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培养许多良好的学习品质,现已然成为幼儿园规则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旨在分析棋类游戏与学习品质的关系,以探讨指导幼儿进行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棋类游戏;学习品质;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48-02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1) 创设良好的棋区环境,激发幼儿下棋的欲望

幼儿的游戏行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注重棋区环境的“序”、“美”、“趣”、“意”,让幼儿在通过“看”、“触”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幼儿的下棋兴趣和下棋欲望。

第一,“序”—棋类品摆放有序,场地划分有序,动静分明有序。棋游戏因其本身特有的规则性,让“遵守秩序”显得尤为重要。从棋区创设到下棋过程,都应该让幼儿体验秩序性,从而产生秩序感,最后发出秩序行为。如,各类棋盘、棋子做好标记,整齐地摆放在幼儿能够自主取放的地方;利用屏风、隔断等划分出娱乐棋和常规棋的下棋场地,既保留了下娱乐棋时的畅快交流又不妨碍下常规棋时的安静思考。

第二,“美”—美观、和谐,颜色搭配令人愉悦。棋区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色彩的搭配,这既能使环境协调、美观,又能给幼儿美的熏陶,对其审美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调查显示,3-6岁的孩子一般喜欢亮丽和谐的颜色,这既是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心理的需要。多使用幼儿易于理解的,单纯的,有自然气息的颜色,如天空蓝、森林绿、香蕉黄等,但要避免用色太多,也不要枯燥单调,一般选择3、4种颜色作为主色便可。

第三,“趣”—童趣,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进行布置,能唤起幼儿内心的共鸣,让他们愿意来棋区,与其共情、共学、共玩;再者,也可充分利用墙面,创设让幼儿直接感知的物质环境,将棋盘化平面于立体,使其看上去有趣,以提供幼儿新异刺激,并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真正感受下棋的有趣。如结合主题《猜猜我有多爱你》制作的网格走步棋,因其独特且可爱的样子吸引了许多幼儿积极参与。

第四,“意”—墙面、材料设置有正面意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棋区的墙面设置、材料提供應落到实处,做到有用、有效、有益。比较常见的样式是,可将繁杂的玩法、规则用幼儿易理解、儿童化的图谱、短句进行表示,引导幼儿自主完成“读”—“学”—“做”这一过程;将孩子们平日在校、在家下棋的过程进行展示,也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方式;对于中大班的幼儿而言,也可收集平日下棋时遇到的问题,制作“你问我答”的答疑墙,引导幼儿自身进行 “发现”—“探索”—“解惑”的互助互动。

(2)注重不同棋类投放,鼓励幼儿下棋多样性

棋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种类多、数量全的棋盘、棋子,供幼儿自主选择,在帮助幼儿丰富下棋经验的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尝试。按棋的功能分类,大致分为常规棋、娱乐棋和自制棋三种。常规棋包括象棋、五子棋、围棋等;娱乐棋的种类广泛,如飞行棋、翻翻棋、跳棋等;自制棋分为教师自制棋和幼儿自制棋,教师常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符合幼儿阶段目标的棋,如简易飞行棋、五大领域棋等;幼儿自制棋指幼儿自主设计、操作完成的棋。

2.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1)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保证有效的下棋时间

下棋过程可长可短,可浅显可深入。同样类型的棋,性子急、活泼的孩子通常极快便下完一局,究其原因,是没静下心思考棋中的奥秘,求速度,不求结果。如,下飞行棋时,有的孩子紧盯一颗棋子,盼其早日到达终点,并没有关注到掷到数字X,另一颗棋子便可将敌方棋子送回停机坪,以增加自己的得胜率;再如常规棋中的象棋,就更需要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纵观全局才能掌控局势。提供相对安静的活动氛围是支持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前提;此外,也可通过讲评、讨论活动,引导幼儿关注观察的重要性,了解出色的观察力对下棋具有向上的作用力;当然,在幼儿下棋的同时,请“小助手”、“监督员”协助教师,帮助棋手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也不失一种好办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学习的有效性,这是培养幼儿坚持性的基础。

(2)引导幼儿正视困难,努力克服困难

对于幼儿而言,棋无疑是一种新鲜事物,而许多人又将棋游戏称为“聪明人”的游戏,说明其需要用到多元能力,如思维力、观察力等,面对这样一种新、奇、难的游戏,自然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困难。如果这个困难是幼儿自身能克服的,那教师必须鼓励、引导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同幼儿一起发现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化抽象为具体,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了解,遇到困难是普通、常见的事,而克服困难是光荣、骄傲的事。

同时,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的坚持性,必须帮助幼儿在活动前就明确学习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坚持完成此项任务,如在记录纸上划分3格,意在下满3局才可换棋。

(3)引导幼儿自主创新,寻找活动的延续点

在棋类游戏中,创新似乎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但正是由于它的局限性,只要针对个别棋类型进行突破,便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插卡五大领域棋,幼儿可根据自己需要改变卡片位置,也可自主设计卡片,设置难题;再如大班的多项组合棋,幼儿需通过自主选择棋盘、设计不同的线路、商定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也可从棋规则入手,通过协商,自主引进、删除棋规则,设置障碍等。引导幼儿学会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活动的延续点,是幼儿坚持性的重要方式。

3.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

棋类游戏规则性强,每个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游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被同伴接受。因此建立规则意识,是保证下棋过程公平公正的基础。下棋前,师幼或幼幼需共同合作、协商棋游戏规则,如终点倒退、猜拳出棋等,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协商后的规则需征得双方同意才可执行游戏。棋类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帮助幼儿逐渐学会采纳别人的意见,懂得遇事需协商、交流。同时,这也培养了交往艺术,让幼儿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基本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4.正视棋类游戏的竞争性,培养抗挫折能力

棋游戏充满了挑战竞技色彩,这也正是棋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在活动室中放置许多平时幼儿进行棋游戏的照片。同时,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棋谱,以及下棋名家的名言故事,常有幼儿驻足观看,这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内心中的挑战欲,埋下了竞争意识的种子。但在竞技的同时,要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棋亦有输有赢,必须摆正心态,将下棋的结果当成普通的游戏结果,学会一笑置之,欣然接受。如同光荣地克服困难一样,接受失败,才能越学越多,愈战愈勇,这也是学习阶段的必修课。在棋类游戏进行的每一个阶段,均可开设棋王争霸赛等比赛,并增加赛前、赛后起立握手致敬、“请多指教”等互相问好的礼节,通过礼仪教育锻炼幼儿的抗挫能力,有助于正面提升幼儿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使棋文化得到一个更好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崔群.幼儿园开展棋类游戏的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04)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有效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关注与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