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精神成长中思考与蜕变

2020-05-25雷洁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独特性

雷洁

摘要:开篇对小说主人公林震进行简单定位,展现这一时期青年人具有斗争性的特点和林震的独特内质。从生命序列的角度,结合青年人思想独特性和刘世吾特点深入分析林震不太可能成为第二个刘世吾的原因。然后以正面典型人物为方向,剖析《家》中高觉慧和林震精神成长的相同点,凸显蜕变的重要性。在整体上对精神成长的内涵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震;斗争性;独特性;坚定执着;精神成长

十七年文学作品在党的号召下诞生,创作者们为此开辟了一条模范式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王蒙也旨在承接“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批判精神和作家的启蒙意识创作文学作品,因此主人公林震身上所包含五四青年的血液以及精神成长蜕变的过程都值得探讨和深思一番。

一、“林震”人物角色的简单分析

五十年代的青年王蒙擅长描写青年人且“把青年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人生、对真理的追求联系在一起描写的”①P48。因此,林震是“单纯而热情的青春、朦胧的初恋、对于生活的坚定而不无幼稚的信念,以及革命的原则和理想”②P24的青年人。

林震渴望爱情,但在与赵慧文的感情波流中,他却困惑迷茫,一方面是内心诱惑,一方面是理智清醒。在他身上可以明显看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影子,有理想、有目标,一心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林震恪守原则,工作认真负责,这也是林震能调到组织部的前提之一。除此之外,他很执着,有着一副“在斗争中使自己变正确”的姿态,在麻袋厂调查中发现情况之后他支持魏鹤鸣写信曝光真相。

但是作为初入官场的青年,林震对将要从事的区委组织部工作缺少实践经验。在组织部会议中他渐渐看到刘世吾对王清泉采取容忍麻木的态度即“条件成熟论”和韩常新浮于表面的工作方式即敷衍了事式的“领导艺术”。他也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但积极反抗换来的却是权威的指责批评。

由此可见,作为官场青年,林震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争精神和自己内心对正义公平人间正道的追求。

二、生命序列的必然性之林震不太可能成为第二个刘世吾

作为主人公,林震起着核心作用,将刘世吾、韩常新、赵慧文等人有机串联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生命的激情也在不断消退,林震、赵慧文、刘世吾构成一个生命的序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生命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谈吐老套且有分寸的他不管初次见林震如何纯熟灵活驾驭语言,还是之后对王清泉评价的模棱两可,或是在小铺子吃混沌时回忆往事的真诚,他都把握得十分到位,诚然是官场老手的代表。林震和刘世吾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这并不能忽视赵慧文作为中间环节的存在。正因为有赵慧文这样心向阳生却观事不语的人,才折射出林震积极付出和刘世吾消极怠工的两个侧面。他们都是生命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但需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林震也有一套属于这个时代自己的思想原则。

究其原因,首先,林震作为知识分子具有天然的社会责任感,这使他“全身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腔滥调,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者的说法或做法”③ P25其次,坚持原则、敢公开批评领导是林震最本质的特征,如果说上面的条件也符合年轻时期的刘世吾话,那么林震还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象着党的工作者就是电影中无私为公的人民公仆,想象着自己能够像教书那样在组织部开创新天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接触真相时,他也会胆怯彷徨,但终在坚持自我中发出争取一切力量的呐喊。这也体现出青年人的倔性与执着。但林震从小学教师变成党的工作者、从青年人走向成熟之后,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特征可能会减弱,却并不会消失殆尽,而是在循序渐进中“被抑制。这些被压抑的特征也会影响、制约到所激活的特征的呈现。当时不同的身份、特征也会出现冲突构成某种矛盾”④P212。

由此可见,林震在未来的工作矛盾依然存在,只是他在面对与自己原则相悖的情况时,也学会几分成熟与淡定。生命序列随着时间演进,但林震不论变化多少,都不太可能成为第二个刘世吾。

三、向阳而生之评析高觉慧和林震正面典型的相同点

纵观文学史,如林震一般的人物大有人在,他们身上所兼具的相同点也使他们在精神世界中获得涅槃,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巴金《家》的叙述中,高觉慧是作为一个孤勇的人物所存在,鸣凤的死让觉慧思想得以瞬间清醒;梅芬的死让觉慧不顾情面发出控诉,瑞珏的死让觉慧对家的厌恶情绪达到高潮,“以前我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以前我还没有胆量而且以前我们家里还有几个我所爱的人,现在只剩下敌人了”⑤P314觉慧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在无助与绵长的思索中,终于出走。他走向的是正义,是光明,五四时代告诉觉慧必须坚决,故他身上五四青年的激进精神比林震要更猛烈些。但覺慧和林震一样,他们身上都有五四青年的标志,向往生活的自由和对世事的期望。在思想的不断深化和进步中努力着国家的强大和守护着人生的成长,一样的坚持理想,一样的无畏执着,他们身上共同的闪光点都成为了精神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驱动力。

综上所述,在世界上总有人以积极热烈的姿态反抗着成人化的麻木与世俗,但当发现这种成人病不是个人现象,而具有更复杂的病因时,他们没有颓废消沉,而是采取了审人与自审、斗争与对话的“交流”方式,表现出在思索良久后更具建设性的成长心态。这样的林震是勇敢的坚定的,这样精神成长实现的蜕变也值得当下的人们去反思与坚持。

注释:

①曾镇南:王蒙对五十年代爱情生活的探索和反思[J].江淮论坛,1987年第3期,P48。

②杨鼎川:献给生活和文学的情诗[J].,海南师范学报,1997年第3期,P24。

③[美]爱德华.W.萨义德:《单德兴.知识分子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P25。

④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P206-212。

⑤巴金:家[M].3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P314。

参考文献:

[1]毕光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重读[J].琼州大学学报,1997(2).

[2]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J].人民文学,1957(9).

猜你喜欢

独特性
画册设计中的品格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应展现独特的教学魅力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偶遇”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