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习作与生活的桥梁

2020-05-23陈昌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陈昌梅

摘 要:生活是作文的大课堂,而课堂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传授作文技巧的主渠道,而它很多时候却又显得封闭和局限。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对接学生的内心世界,搭建起习作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生活与习作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习作—生活”的循环。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作文;真作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确,“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与习作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习作—生活”的循环。写作教学,正是搭建了习作与生活的桥梁,对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写生活化的作文。具体来说,我认为写作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做文章”。

一、一个理念作支撑——真

作文就是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写作教学正是要体现出“真作文”的理念。

1.话题真

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渴求长大、独立,大人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也越来越高,有些时候不太理解孩子的想法,亲子之间会有矛盾和代沟,不妨吐吐槽——《我的世界,你不懂》。俗话说,生活就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麻烦事”还真不少,有的是学习方面的,有的是生活方面的,有的麻烦很好解决,有的麻烦还挺棘手,就来聊一聊——《有麻烦了》。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改错,就是反思、成长的过程,认真道个歉——《对不起,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生活的体验是作文的基础。只有体验之深,感受之切,学生的写作才会畅通无阻,才会情真意切。真话题,真作文,唤醒学生的生活,激发表达的欲望。

2.事例真

有了好的话题,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真话的空间,吐露出很多鲜活的真实事例,比如:我想周末休息一下,可是爸妈给我报了好多培训班……我想养宠物,可是爸妈嫌不卫生……我拿着妈妈的手机玩游戏,一不小心手机摔在地上,屏幕裂了……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小区停电停水了,该怎么办……孩子们纷纷吐露心声,平时不敢说的话、不能说的话、不想说的话,此时一吐为快,说到伤心处更是抽泣哽咽。

3.情感真

写作文要诉真情。若是虚假,令人反感;若是复制,则会乏味。老师始终和孩子们站在一起,以一个大朋友的角度,真诚倾听,鼓励孩子们吐露心声,抒发真情,孩子们可以通过吐槽、聊天、倾诉、道歉,将心中的委屈、愤懑、纠结、愧疚一一道来,并懂得换位理解、心怀感恩、智慧化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了作文要真实,应当是真我的体现。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真作文”的教学,既是教孩子们写作,又是教孩子们做人。

二、兩大目标定方向——明

写作指导课,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是具体的材料,学生经常头疼找不到好的题材,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选材思路。

1.选取真实的材料

小学生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二字——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当然,也只有写真实的内容,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对方,打动、教育读者。编造、套背的内容,既不符合记叙文的要求,又难以表达真实的感情。比如,学生一开始讲到的大人不理解的事局限于作业、补习上,老师适时引导——“除学习外,生活中也可能有一些事情大人不太理解”,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生活中、校园内,独立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写进文章就会具有新意,与众不同,习作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说真话,诉真情。

2.选取熟悉的材料

生活是一切素材的重要源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感觉容易,才会有话可说,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写清楚,把细节写准确、具体,文章才会令人信服。内容很真实,只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捕风捉影,自己根本不熟悉,不了解详情,文章也照样是写不好的。比如学校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上演,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谁和谁正在闹矛盾;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每个节日都有精彩的“节目”。

3.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就是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众不同。这首先是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生活中每一朵细小的“浪花”,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鲜活的素材,却往往以小见大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独特的材料来自独特的经历,一般来说,孩子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正如著名作家浩然所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就是新。”只要我们拓宽思路,对日常生活多角度观察、体验,作文素材也会大放异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关注“怎么写”。“怎么写”是形式,是学习表达,这也是学生最苦恼的,写不具体,写不生动。老师要注重写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锤炼语言,重点写清“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抓住细节,我们可以写清事情的过程;描写心理,我们能把事情描述得更生动。写作指导的目标明确,能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根本性问题。

三、三方维度促交流——活

写作指导的教学流程,从热身谈话、唤醒生活,到自主习作、以写定教,从交流赏评、写清事件,到表达感受、学会沟通,最后总结升华、促进参与,始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三个维度促进学生的交流,既有学生的自我表达、自主习作、内省反思,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评议,更有老师悉心的点拨、精心的引导。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绘本,结合思维导图,画龙点睛,环环相扣。

1.习作课堂中的语言互动

互动是教学目标突破的重要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例如在上《“漫画”老师》这一作文时,如何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通过真实有趣的事例凸显老师的特点?学生议论纷纷,这时候课堂上是学生主动思考,多向交流,大家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令人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兴趣十足,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习作教学中的体验互动

通过对重难点的写作素材点进行互动体验和对不同活动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观察、深刻体验,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

如体验式作文《吹瓶子》,通过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型游戏,营造活动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立意、表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加学生的动手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老师在活动中起到点拨的作用,随时告诉学生观察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吹瓶子时的动作、表情以及瓶子的变化,逐步把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说具体、说生动,在互动中让学生心中保留了写作的要点,选择不同的观察点对文章进行框架的搭建。体验有差别,习作的呈现也是不同的,更真實,更有感染力,使笔下的摹写对象有栩栩如生之感、历历在目之效,通过这种体验式的互动,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四次动笔学表达——实

有了相互的交流,有了老师的点拨,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层层深入。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四次动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写作:第一次动笔,可用简洁的句式写一句话,即作文的梗概;第二次动笔,由一句话展开,写下完整的事情,记的是过程;第三次动笔,关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展开自问,丰富想象,内心独白,描写的是心理细节;第四次动笔,激发学生对事件、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此时书写的是由衷的感受。写作指导课,老师要给足学生时间,充分表达,学习表达,落实写作指导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我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作为而发,言各有的,辞不徒作,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老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由此可见,写作理应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总之,写作指导,就是要创设开放的话题,树立明确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表达,给予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出生活化的作文,写出真作文。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精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2.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0.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