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Kronlein定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2020-05-21刘延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内镜

刘延荣,王 钧

1.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陕西延安 717100;2.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医院神经外科,陕西渭南 715100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及致残率高等特点,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生,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改善患者预后[1-2]。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开颅手术一次性清除血肿率高,但是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多[3-4]。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避免了开颅手术损伤大、止血不彻底等缺点,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直视下清除血肿等优点,且适用范围比较广[5]。然而,有部分临床医生在行内镜手术时只考虑到入路便于清除血肿,而忽略了神经纤维保护,对患者造成比较大的手术创伤。利用体表标志定位,操作比较简单,能有效指导手术治疗[6]。其中改良Kronlein定位法量化了体表定位中各条线间的距离,简化了操作流程,新增了丘脑层面脑中点的连线,节约了标记时间,有利于找到与脑内血肿密切相关的正常结构,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7]。本研究具体探讨了改良Kronlein定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明确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年龄为18~60岁,起病24 h内入院,具有手术指征;血肿体积>30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5~<13分;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威胁生命的其他合并症;存在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存在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能耐受手术的疾病;入院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继发于病理学出血、海绵状血管瘤或动静脉畸形等。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手术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上头架固定头颅。常规额颞部翼点开颅,头分离外侧裂中后部,到达血肿腔。在内镜下清除血肿,双极电凝器止血,硬脑膜和颞肌行篷状缝合,分层缝合颞肌、帽状腱膜层和头皮,充分减压。

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前用CT扫描,基准线为眼眶下缘和外耳道上缘,双侧外耳道在一条直线上,头位摆正。画出6条水平线、4条纵垂线、62条斜线,标记出新的4个点(中脑的室间孔、脚间窝,上脑组织高度的中点和侧脑室顶部),从而标记出丘脑和侧脑室体部投影。标记外侧裂、中央沟和血肿在体表的投影,依据定位确认切口位置,血肿主体位于内囊膝部之前者取Kocher点,血肿主体位于内囊膝部之后者,取Keen点。后续手术步骤同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在术后1 h、24 h、7 d测定患者的颅内压;(3)在术前1 d与术后7 d评定患者的GCS评分;(4)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血肿清除率为100.0%,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2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比较 观察组术后1 h、24 h与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7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1 d,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比较

表4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7 d的再出血、颅内感染、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27)。见表5。

3 讨 论

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程凶险、起病急促、预后效果差等特征,在急性期的病死率接近30%。当前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使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增加[8]。随着微创理念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神经内镜具有一次性清除血肿率高、组织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但是在定位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部分临床医生在行内镜手术时只考虑到入路便于清除血肿,一般依靠经验盲穿,导致患者预后恢复不佳[9]。

改良的Kronlein法简化了操作流程,标识的脑内结构增多,找到了与脑内血肿密切相关的正常结构,也能了解脑出血部位相关的周围组织,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切口的设计有重要帮助,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10]。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血肿清除率为100.0%,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h、24 h与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神经内镜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成功率,而改良Kronlein定位法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自发性脑出血的一种,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血管壁上发生玻璃样变性,从而引起脑内毛细血管或动脉破裂出血[11]。该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改善患者预后。能否及时清除脑内血肿,解除或防止脑疝的发生,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恢复受压神经元是治疗该病的基础。GCS评分能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的病情,当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也具有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12]。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7 d的GC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 d,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GCS评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快速清除血肿、控制颅内压升高及预防并发症[13]。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是导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颅内感染与肺部感染是颅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多个脏器功能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脑水肿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约发病48 h达到高峰,可持续2~3周时间。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7 d的再出血、颅内感染、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表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应用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可以调整脑通道的方向和深度,提高术者对颅内结构方向和位置的感知力,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但是本研究随访时间短,且改良Kronlein定位法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并不一定适合基层医院,需要根据医院条件合理选择定位方法。

综上所述,改良Kronlein定位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内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