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型小汗腺汗孔瘤1例

2020-05-21李聪慧王文菊李钒张力文徐磊

关键词:汗腺真皮表皮

李聪慧,王文菊,李钒,张力文,徐磊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左足外侧缘褐色丘疹20余年。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侧缘出现褐色丘疹,不伴痒痛等不适,自诉4年前皮疹“磨破”后出血,逐渐长大,1年前手术切除,未行组织病理检查,10个月前皮疹再次复发,并逐渐增大,遂于2018年10月14日于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外侧缘见一约黄豆大小褐色丘疹,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可见黄褐色痂屑,锯齿状裂隙,周围可见黄白色角化性鳞屑,无糜烂、破溃,无压痛,见图1。皮肤镜检查:红褐色类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可见粉红色-红色不规则均质团块,部分周围可见白晕,可见不规则均质褐色色素沉着,表面可见黄白色痂屑,可见灶性分布的点状、不规则线状血管,见图2。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可见境界清楚的从表皮向下延伸入真皮的瘤细胞团,相互交织呈宽带状,瘤体内可见囊腔及导管样结构,间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导管腔结构;瘤细胞较棘细胞稍小,呈立方形,胞核呈圆形,深嗜碱性,未见明显核分裂相,见图3。治疗:手术切除。随访2个月无复发。

2 讨论

汗孔瘤(Eccrine poroma)是指有“汗孔样”或终末导管分化的一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既可以是小汗腺来源,也可以是顶泌汗腺来源。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少见,自1956年由Goldman等[1]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个案及系列病例报道。本病多为单发,好发于掌跖等汗腺丰富的部位,但也可发生于躯干、面部等[2-4]。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有报道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发生多发性皮损[5]。

图1 患者皮损临床照片

图2 皮肤镜检查(×50)

汗孔瘤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常模仿其他皮肤肿瘤,如脂溢性角化、化脓性肉芽肿、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6-8]。Marchetti等[9]通过分析113例汗孔瘤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提出了与汗孔瘤相关的5大皮肤镜表现:血管周围白色交错的均质无结构区,黄色无结构区,粉红色小球,模糊的血管结构以及圆头的分枝状血管。本例患者皮损皮肤镜下见分红色小球,模糊的点状、不规则线状、发夹状血管,对应组织病理上间质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血管周围可见交错的白色区域可能提示周围角化,褐色色素沉着则提示瘤细胞内散在的黑素颗粒。脂溢性角化皮肤镜下常可见粉刺样开口及粟粒样囊肿,化脓性肉芽肿可见白色轨道征及外周领圈样鳞屑,基底细胞癌常边界不清,可见清晰的分枝状血管,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有时与汗孔瘤难以区分,因此,临床上观察到肿瘤在皮肤镜下呈白色-粉色,粉红色小球,多形性血管,均需完善组织病理检查,鉴别恶性黑素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报道的汗孔瘤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多样,并无特定模式,Marchetti等[9]运用汗孔瘤的五大相关表现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8%和82%,因此对于临床及皮肤镜怀疑汗孔瘤者需要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图3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汗孔瘤的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基底细胞样,形态单一,从表皮向真皮内广泛增生,境界清楚,有细胞间桥,周边细胞不呈栅栏状分布。根据瘤细胞浸润的不同深度分为3种亚型:表皮内汗孔瘤又称单纯性汗腺棘皮瘤,肿瘤完全局限于表皮层;邻表皮汗孔瘤又称经典型汗孔瘤,瘤体突破基底层细胞向真皮延伸;真皮内汗孔瘤又称真皮导管瘤,瘤体位于真皮不与表皮相连[10]。本例患者病例符合经典型汗孔瘤的表现。

本病损害为良性,但是有研究报道约18%的汗孔瘤可恶变为汗孔癌。因此,及早彻底手术切除及术后随访,有助于防止汗孔瘤恶变[11-12]。

猜你喜欢

汗腺真皮表皮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