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

2020-05-19关懿

丝路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互联网+互联网

关懿

摘 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象征着民族精神,各民族的文化遗产,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当今传承和弘扬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疆文化遗产是中华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其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了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新疆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路径

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核心。新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实现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能彰显新疆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当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

(一)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合理利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古遗址和古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文化遭到破坏,大多数物质文化处在交通要道或是人迹罕见之地,这样的特征使人们难以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容易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认可度不高,面临传承人断层的问题,文化遗产的资源合理利用力度不够,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品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无法放心大众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总之,社会没有形成文化遗产的保护氛围。

(二)“互联网+”难以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效融合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提出来,但是多数方法只限于理论层面,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不够,满足于传统的旧方法,没有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优势,更没有将互联网运用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意识,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度融合,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都使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

二、互联网应用于新疆文化遺产保护传承的可行性

(一)互联网的发展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因此,在新疆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具有可行性。当前,互联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催生出了相应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全方位记录非遗物质文化,运用数字化的手段记录和保存,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非物质文化传承断层的问题。

(二)互联网技术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文化遗产是脆弱的,在长期的侵蚀和破坏下,一些脆弱的文化遗产已经残损不堪,难以识其全貌,而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文化遗产的还原,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相关人员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要调整技术使用的方向和思路,不断探索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三)互联网和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奠定基础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理念应运而生,因此,利用“互联网+”思维,为文化传承保护赋予新的内涵,并且实现和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也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供了可行性。

三、“互联网+”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

(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保存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实现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路径。运用数字技术,将记录、采集,以各种方式将文化遗产以声音或图像的方式保存起来,运用现代技术使其数字化,实现了永久保存,为文创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新疆”,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欣赏新疆的丰富文化遗产,既达到了保护目的,又拓展了其文化的广度。不仅如此,基于互联网出现的数字化技术,为文化创意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文化遗产进行文化产品开发,借助新疆地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特点,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延伸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

(二)“互联网+”旅游,促进经济价值

互联网和旅游行业的深度融合,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新疆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融合旅游行业,以文化遗产为基础,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网上新疆旅游”项目,将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网络全方位呈现,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不仅延伸了新疆文化遗产的长度,并且迎合了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对于非遗文化而言,运用互联网和旅游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出新兴旅游形式和新兴旅游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对于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实现技术融合共生

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5G移动技术的发展,必将引发新的变革,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信息数量之广,足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新疆地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1.营造个性化的体验

“互联网+”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通过智能技术,运用个性化的方式吸引大众兴趣,增强大众的参与感,让大众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首先,新疆地区在此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例如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楼兰美女”智能聊天机器人,在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用户在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对新疆文化的认知,在智能技术的引导下,培养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2.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基于互联网的VR技术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历史情景再现,通过这样的方法,将新疆的文化遗产内容,利用例证的方式进行演绎,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大众传播,让大众在参与文化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新疆文化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VR技术和AI识别技术,将新疆地区的文化遗产制作成高清图片,让文物活化,借助VR技术,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展览,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受众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新疆文化的魅力,从而拥有遗产保护的意识。

3.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

互联网的发展缩小了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分身”,使物质文化从遥远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并且依托互联网和受众展开互动,使受众获得更为丰富有趣的体验,通过这样的不断引导,能够做到全民同享,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增强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出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四、结语

综上,文化遗产是属于环境的产物,文化遗产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环境的保护,在保护过程中既要体现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也要弘扬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因此,将文化遗产融入生活,实现人人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敏.非遗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刺绣技艺发展现状为例[J].新疆艺术,2019(09):122—128.

[2]周娟娟.“互联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9(22):37—41.

[3]王敏.新疆文化旅游商品品牌研究——以“花之毡”为例[J].新疆艺术,2019(08):28—30.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