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瘦漏皱透”

2020-05-18张陈晨

考试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命教育情境教学法

张陈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如今地理教学的主议题,笔者借鉴古人“赏石法”,使用情境主导、课堂留白、注重生成和生命教育四步,重新打造初中地理课堂,以求获得如同苏式园林般精致灵动的新型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教学法;生命教育;课程改革

苏州园林名震天下,在文人精致灵秀的庭院中,总能找到一两块太湖石。针对太湖石,明代大书法家米芾曾提出“瘦漏皱透”四字赏石法。一块兼具“瘦漏皱透”四方面的太湖石,即为上品。如将此“赏石法”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想必也能够帮助教师打造出如同中国古典园林一般精致优雅的地理课堂。

一、 瘦——设置情境,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使课堂有“灵气”

米芾认为“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形状怪异;石体挺拔,线条清晰。但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瘦”。同理,初中地理课堂也需要这种“瘦”。初中地理内容繁杂,由自然到人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无法进行取舍,使课堂看起来杂乱且没有头绪,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也很难找到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白白浪费了45分钟,这样的课堂是效率极低的。所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成了教育业界的时尚。而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才能获得既“精”又“气”的效果呢?

选择合适的情境就变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情境教育以“学生动情”为前提,联系“教师设境”为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提供良好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式。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启发学生思维。如果说枯燥的知识是一把难以下咽的盐巴的话,那么教学情境就是一碗清汤,将盐巴融入清汤中再加以精心的烹调,就能够尝到一碗美味的浓汤。知识在融入教学情境中才能显出更强的活力和更令人惊叹的美感。初中地理的很多知识都是深刻而抽象的,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生来说,农业、农民、农作物之类的概念都离他们非常遥远,若只是死板的照本宣科,非但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从此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学科,课本中的大多数知识都能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地理”,并將其活用在教学中。

如《世界的气候》的教学一直是初一地理的难点,这块知识点繁杂并且对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中,笔者巧妙地将世界的气候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淘宝”联系起来。课堂开始从“双十一购物节”导入,以帮助“天猫国际”采购各地特产为教学主线,通过可可豆、葡萄干、蓝冰、橄榄油等富有当地特色且学生能够十分了解的物品来学习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思索这些物品与当地气候的关系,并用客服提问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反馈,整体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活化的情境最好是真实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交通运输》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一条苏州新闻《中欧班列为高新区打开货物进出口新通道》作为教学主线,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担任四个快递公司的角色,整节课围绕帮助“××公司从中国苏州运送四百万台平板电脑去波兰华沙”这个问题进行,引导学生提出空运、海运、铁路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在地图上规划出运输路线,学生运用多种资料现场辩论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线路的优缺点,最后用新闻片段完成教学,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各种运输方式和线路的特点,从而在生活中能够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地理知识切实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二、 漏——课堂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课堂有“生气”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灵现隽智,智有乖巧。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漏”主要对应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一节好课如同著名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面只有一叶扁舟,一个独钓的老翁。虽未有一滴水,却给了欣赏画作者满幅满眼,烟波浩渺之感。正所谓“大音无声”,恰到好处的空白,可使读者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出作者的意境,从而达到思想的交融。而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则需要教师在精确掌握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精心地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索的课堂。在这样探索的课堂中灵活地用好“留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笔者在进行人口教学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家里三代亲属的祖籍,并且在地图中将那些地点标出来,在课堂教学时,先不急着进行新知识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时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他们体会人口的迁移和增长及其在地图中的变化,并且展示完之后,给学生留了两至三分钟的思考时间。学生这时会想到以下问题:①作为一个新型移民城市,“新苏州人”主要从哪些地区迁移而来?②“新苏州人”为何而来?③移民对苏州带来了哪些影响?利还是弊?④中国如此之多的城市,移民们不约而同选择苏州的理由又是什么?再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便接受并理解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地理意义,而且对所生活的城市——苏州的包容性更多了一份热爱和理解,这样的留白有利于课堂生成,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寻找到答案。通过留白和课堂生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加深课堂记忆,做到高效学习。有了“留白”打造的初中地理课堂,就不仅仅是45分钟的被动学习,而是灵动而和谐的美丽人生。

三、 皱——注重生成,启发学生思路,使课堂有“朝气”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但皱中见变,变中有态,态现神秘。而在地理教学中的“皱”,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课堂的生成。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提出,注定了如今的地理课堂必须要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因而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的出现与否及资源数量的多少,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源及其学识和生活常识有关,更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启发、引导有关,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

如在农业的教学中,笔者提到中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影响了南北方居民的饮食习惯,这时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欧洲西部与中国北方同样种植小麦,为什么欧洲人的主食是面包,而我国北方居民的主食却是馒头面条等面食呢?”

这个问题提出后,班级先是一阵沉默,接着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提出了类似“小麦品种不一样”“欧洲技术先进”“欧洲人喜欢吃面包”的答案,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欧洲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很快便有学生回答:“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阴雨天气较多,常年光照不足,很多地区只能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所以牛奶、奶酪等牧产品的产量较高,将这些奶制品加入面粉中,自然就做出了面包。而在中国北方,种植业发达,大多数汉族人很少进行畜牧业生产,所以才产生了面包和馒头的差异。”如此的课堂生成,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理解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性”有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贯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

又如在探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路线的优缺点时,一组学生提出“由苏州去往华沙可走传统的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路线”,另一组学生反驳道:“这条路线过长,完全可以经过白令海峡—北冰洋地区的北极航道。”两组学生就两条海运路线进行了一番比较和讨论后,分析出传统航线有路程过长、风险过大等缺点,同时北极航道也有通行时间太短,技术要求较大等问题。在讨论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资料、新闻和地图,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最具生命力的课堂,也是最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

四、 透——生命教育,关注学生和生命,使课堂有“人气”

“透”是指观赏石石体玲珑剔透,表里如一;体态纹理纵横;石质细腻洁净;石色斑斓,光泽夺目。这种石头虽然玲珑剔透,却透中见深,透中见光。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具备可行性。地理教学不仅包容了自然界客观的生命元素,还蕴含着人类之间的生命体。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我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及人与宇宙的教育。无论进行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笔者认为,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其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如在《日本》的学习中,利用他国经验丰富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再通过一些防灾演习和防灾小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到日常防震减灾的小知识,更新对生命的认识,更加的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教育。

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教学中,学生认识到了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并且了解到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对雪山、高寒荒漠、沙漠戈壁、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之前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搜索的内容,都能够说出一二可利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贵勇.情境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1(23):5-6.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生命教育情境教学法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