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05-18惠祥兵

读天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摘 要:自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来,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开始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工作。企业中开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优质企业文化内涵;社会中开始积极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校园中也大力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四有”青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项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讨论了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中华文化的有效渗透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部分参考依据,为弘扬传统文化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学校教育是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并加以弘扬的主战场,要想切实深入实现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和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学校教学这一根绳。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到了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论是身心健康发育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养成方面,都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引导。语文课程作为国学经典传承的重要载体,必然需要担此重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这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务必应当引领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熏陶和精神洗礼,让学生从内心思维深处形成文化自信的基本理念。要想提升课堂中的文化渗透效果,需要引导教师寻求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弥补现有教材中经典内容严重不足的缺陷,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品位和质量。

一、 提升教师文化渗透意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风雨历史,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试想,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非常浅显,并没有对文章主题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和研究,就让学生自行领会,那么这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吗?还能够让学生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以此为己任,提升自身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渗透和传承意识,只有当教师开始针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之后,才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意义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同时,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生活中、教学中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才能够有资本、有内涵的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课堂中,进而提升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当以“电视”“书籍”“古迹”等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媒介,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观看“百家讲坛”栏目、游览文化古迹、阅读文化渗透方式书籍等,都有利于教师提升自身文化渗透意识和理论方法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二、 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氛围,建立浓厚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其本身也就蕴含着强烈的文化意蕴。但是就目前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而言,由于学生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就接受了语文课堂的学习和洗礼,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会逐渐对于语文课堂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认为语文课堂的内容没有什么重点可言。学生产生这种思想是极为危险的。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这一思想,及时纠正,引导学生重新燃起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则需要从教学设计开始着手,改善课堂导入内容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提升课堂讲授内容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课堂气氛,建立浓厚的文化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传统文化的课堂中,深刻认识并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必修一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就应当着重以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刘和珍君”的事件背景作为整节课堂的导入内容,虽然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他们却没有真正认识清楚鲁迅先生在我国近代社会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学生在重新认识鲁迅先生后,则会对整节课程和文章产生浓厚兴趣,此时的课堂气氛也逐渐与近代社会的中华文化变革连接起来,教师则可以以“刘和珍君”的壮烈事迹,向学生浸润不惧死亡、视死如归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刻认识这一精神的目的。

三、 着重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合理依托拓展扩充

教材作为课堂开展的参照物,是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此处所讲的必不可少,不仅仅是这一本书,还有教材中所收纳的经典文章,以及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教师要想使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以有效渗透,那么就必须利用好教材这一重要参照物。众所周知,教材文章的选定都是经过我国重要的国学大家共同商议,多次研究、反复推敲的,因此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值得学生去阅读、理解和深入研究的名篇。发挥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教师需要注重研读教材,深刻挖掘教材内的文化意蕴,并将其有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领会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文化思维。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作为基础,合理依托教材进行拓展扩充,丰富学生的文化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内容时,就应当深刻剖析编者为何要选择《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为教材内容。第一首词着重表现的是苏轼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自身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而第二首则是苏轼借雨中潇洒徐行举动,表现自身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两首词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以此为寄托,弘扬中华文化中坚持不懈、愈战愈勇的精神。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是否能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渗透,主要取决于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教师只有提升了自身文化渗透意识,改善上课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进行文化渗透并非一件难事。当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高中语文教师共同探索、思考、实践,最终才能得出一整套合理、科学且高效的渗透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爱云.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29):20-21.

[2]杨艳.高中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万志祎.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定位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惠祥兵,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舒城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