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说 “老人和饭店”

2020-05-18潘春华

食品与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蟹粉青鱼菜馆

潘春华

“人和”饭店,是上海现有本帮菜馆中最老的一家。上海电视台的纪实频道《往事》栏目,曾播出过由沪上资深历史学家薛理勇与著名滑稽明星王汝刚搭档的《食话食说上海菜》。节目里,薛理勇先生介绍说:“上海本帮菜馆……最早的菜馆是‘人和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屈指算来,“人和馆”已在上海开设了二百多年,可谓是沪上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本帮菜馆。

新老“人和”之争

老上海本帮菜名馆“人和”饭馆,始建于老城厢的馆驿街、方浜中路口,即今老城隍庙斜对面。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几位上海本地老板合伙开设该店。老板根据《孟子·公孙丑下》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取用“人和”两字作店名。抗战爆发,南市沦陷,“人和馆”被迫停业,并于1938年秋迁法租界八仙桥恺自迩路(今金陵中路79~81号)继续营业。店内经营上海本帮菜和各式河鲜菜肴。由于位处商业繁华之地,该店生意兴隆,在当时的上海滩颇有名气。

不久,公共租界二马路甬江状元楼隔壁也开出一家“人和馆”(今九江路521号),老板为刘某。为此,“老人和馆”老板告了刘某一状。法院为安抚双方,宣判:既然原告称自己的“人和馆”最老,可冠一“老”字,叫“老人和馆”;被告的“人和馆”是新开的 ,冠一“新”字,叫“新记人和馆”。

一楼菜品经济实惠

据《上海地方志·通志》第一节 “酒菜行业”中描述:本帮,起源于本地家常菜。清嘉庆年间,“人和馆”在小东门开业,以糟醉为特色,1942年改名“老人和”。此后,“老人和”一直沿用至今。1997年秋,该店迁至瑞金二路416~418号重新开业,胡铁生先生为其题写“老人和饭店”新店招牌。

原先开设在八仙桥金陵中路、龙门路口的“人和馆”,是一家二层楼、砖木结构的本帮饭店。楼下前面是堂口,后面是厨房,堂口摆满了八仙桌、长条木凳。楼下专供大众菜肴,如素什锦、炒三鲜、咸肉豆腐汤、炒酱、肉丝黄豆汤等。这些菜都是批量制作好的。客人来了就吃,吃好就走,类似现在的快餐。因热菜热饭、价格合理、不必久等,深受小商小贩、附近店员的欢迎。

二楼菜品四季

各有特色

二楼摆设考究,清一色红木八仙桌、靠背椅,两侧悬有名人字画,十分雅致。店堂左侧摆放着一架上海青帮头子黄金荣赠送的镜子,该镜子尺寸颇大,方方正正的镜面上,用红漆书写有“黄金荣题赠”的字样。来“人和馆”二楼用膳的大多是一些工商界的巨头、社会知名人士、军政要员等。二楼供应本帮名菜,品种丰富多彩、四季不同,颇有特色。

春季有春笋鳝糊、油焖竹笋、清蒸时鱼、白汁鮰鱼、碧波芙蓉虾、大鱼头、什锦砂锅、红烧划水等。

夏季特色菜肴為各种冷糟菜。冷糟菜,上海人习惯叫“糟货”,是沪上夏季时令冷菜。“糟货”的灵魂是糟卤。“老人和糟卤” 妙用古法糟烹,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因而糟鸡、糟脚爪、糟白肚等菜,不但闻之糟香馥郁,食之糟香入骨,食后更是齿颊留香,在上世纪就获得我国菜品之冠的“中商部优质产品”殊荣。 每当夏天,上午九时许,“人和馆”面向金陵路的冷盆间里就会摆放起一只只装糟品的长搪瓷盆。冷菜师傅把一款款需冷糟的食品切好放入盆中,然后倒入事先调制好的糟卤,用铲勺翻动食品,使之与糟卤混合均匀。这样,美味冷糟菜就制成了。此时,人们也顾不得烈日暴晒,排起长队候购。

秋季供应以蟹为主的菜肴,如清蒸大闸蟹、炒蟹粉、炒蟹黄油、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等。尤其吸引人的是,该店厨师把上好的大活蟹,蒸好后一只只放在盆子里标上价,放在供应冷菜的橱窗里销售,吸引了不少的食客。

冬季则供应各种热糟菜。热糟菜,是在菜肴烹饪中,巧用糟腌并恰到好处地加入糟卤,使之成为糟香扑鼻、糟鲜魅人的热糟菜。如“青鱼糟菜”就有糟香浓郁、肉白肥嫩、鲜美舒口的煎糟青鱼、汆糟青鱼、煮糟青鱼 、糟鱼片等。

由于该店菜肴正宗、价格合理,饭店历史悠久,牌子老,所以八仙桥的“老人和”生意相当不错。二楼的吃客基本上都是回头客。

今天依然受顾客欢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人和”公私合营后,经营层中有几个极会做生意的,如公方经理袁寿生,他充分调动大厨王庆财制作糟菜的积极性,发扬光大了该店历史悠久的糟货系列,使冷、热糟菜至今仍闻名沪上,成为现址“老人和”的招牌菜。

主演《新白娘子传奇》而红极沪上的赵雅芝,拍摄电视剧《百年沉浮》时,剧中有“裴家宴请”这场戏。这场戏不仅借用“老人和” 饭馆古老的陈设实景拍摄,而且采用“老人和糟卤菜”和“老人和本帮菜”表现剧情。赵雅芝品尝了“老人和” 菜点后,激起了极大雅兴,不但高兴地和饭店经理合影留念,还为“老人和”留下了“祝生意兴隆” 题字。

猜你喜欢

蟹粉青鱼菜馆
酒后垂钓不幸溺亡 索赔无据驳回诉请
青鱼石的独特魅力
粉身碎骨的“后蟹时代”
蟹粉入菜(一)
认真拆蟹粉
侧逆光
有些菜,换了名字你就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