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由巢父故事镜浅议

2020-05-18火丽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5期
关键词:金代

火丽娜

摘 要:文章结合文献资料、考古资料,通过对许由巢父故事镜及其年代、纹饰、承载文化进行解读,探讨许昌之许的本源,浅显地阐述承载着隐逸文化的许由精神是一种淡泊名利、实干苦干、务实开拓的农耕之隐。

关键词:许由巢父故事镜;金代;许由与许昌;许由精神与隐逸文化

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许之昌”基本陈列展览一楼“许之由来”展厅里展示的一面许由巢父故事镜,犹如一位老人娓娓地向观众诉说着许由、巢父的故事,以及宋金时期社会变迁中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社会风尚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1 许由巢父故事镜纹饰赏析

金代许由巢父故事铜镜(图1),直径11.2厘米,缘厚0.2厘米,外形呈圆形,球形纽,素平缘(镜缘有一裂纹)。镜背纹饰图案十分精美,采用高浮雕技法,图案立体感强。铜镜上部峰峦叠嶂,祥云环绕,茅屋隐现,树木葱茏。纽最下方是奔腾不息的河流,河左侧上游的人身穿长袍,面朝向右方,屈蹲于水岸边,左手自然扶膝,右手做舀水洗耳的动作。纽右侧有一站立的人面向舀水洗耳之人,似在交谈,又有牵牛离去之意。人物、流水、树木、茅屋、山峦、祥云,犹如一幅优美的古代写意人物山水画。铜镜上无铭文,铜镜的主题图案为许由和巢父的故事。

中国晋代名著《高士传·许由》①记载:许由,尧帝时代的一位高士贤人,隐居在箕山里。尧晚年时想把统治天下的权力让给有贤德的人—许由,许由不受。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此时巢父牵犊欲饮水,见由洗耳,问其故。许由就把尧让天下的事告诉了巢父,由此引发许由和巢父两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白。这段经典对白从口口相传到文献记载,后被技艺高超的制镜师傅以铜镜纹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后流传下来。目前能检索到的文献、著录中有明确出土、收藏地点的许由巢父镜标本62枚②,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长沙市博物馆、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等均有馆藏,形制、纹饰略有不同,但讲述的都是这段许由巢父对话的故事。

许由巢父故事镜属于人物故事镜的一种。我国古代人物故事镜的发展始于战国,流行于隋唐,盛行于宋,衰落湮灭于明清。截至目前,以许由巢父故事为题材的铜镜的考古资料最早见于1987年长沙市桃花岭中南工大M1晚唐墓,墓中出土的铜镜呈亚方形(图2)③,镜面铸有两组四字铭文,左侧为“巢父牵牛”,右侧为“许由洗耳”,纽下方是河流。这面晚唐铜镜的出土为后来宋金许由巢父故事镜的命名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城市居民识字率达到30%①,全国文人约有27000人,普通老百姓遇事感叹时也能做个打油诗。宋人整体文化素养较高,就连武将都有词作问世,比如充满爱国热情的《满江红》就是武将岳飞留下来的。但宋代又是一个朋党之争非常残酷的时代,求和派、主战派、保守派与改革派在朝堂上争得死去活来。宋代更是一个军事上屈辱无能的时代,军事上节节败退,最后金人竟然把一国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掳到了北方。这样一个连皇帝都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一个充满仕途险恶的朝堂,使很多士子不愿意跻身权贵、踏入仕途,士子们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开始回归自然、归隐不仕。而老百姓也渴望趋利避祸、幸福地活着,于是承载着隐逸文化精神内涵的许由巢父故事镜广为流行。许由巢父故事镜开始起源于赵宋王朝掌控的中原地区②,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随着金人攻入东京,金人很快被北宋先进的文化、发达的手工业吸引,并开始模仿、继承,许由巢父故事镜也被金人所承袭。但宋金战争使金代铜料十分匮乏,金政权实行“铜禁”政策:“(大定)十一年(1171)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直(值)半。”③政府严禁民间铸镜,民间百姓就以仿制旧镜来避过官府的耳目,出现了一部分仿制的汉、唐、宋镜,许由巢父故事镜就是受中原汉文化的熏陶而仿制的宋镜。宋、金两朝的文化在长期的军事冲突与政治、经济交往中彼此相互影响、不断渗透融合,许由巢父故事镜在金代的出现与流行便是这一社会背景下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典型个案。④

2 许由和许昌

许由,姜姓,字武仲,阳城槐里(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人,炎帝之后,许部落首领,许姓始祖,生活于尧舜时期。

许由为躲避尧的禅让,带领氏族沿颍水而下,来到了今许昌县东、鄢陵县西南一带。他和大家一起架木结草、驱逐野兽、使用笨拙的石器,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荒蛮土地上进行耕种。许由不图名利、吃苦耐劳,带领氏族开垦许地。于是人们把许由氏族开拓的土地叫作“许田”,活动的地域称为“许地”,牧耕居住的地方尊为“许由村”“许由岗”“许由寨”,还以许由的姓名对禹州的许由台、许由庙进行命名,以他的事迹对鄢陵的洗耳河、魏都区七里店村的许由挂瓢处等地进行命名。他的足迹自东向西踏遍现在许昌市辖区的鄢陵县、建安区、魏都区、禹州市、长葛市。至今许昌大地上还留有许田、许田村、许由村、许由寨等遗迹。许由去世后许地人民为感念他、怀念他,在鄢陵陈化店镇许由村村西修建了许由冢。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许昌的许由冢很可能是許地先民感念他在许地辛苦劳作成为许地的开拓人建立的衣冠冢(古代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1994年,海内外许氏后裔来此寻根谒祖,又立“高士许由之墓”石碑一通。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乐意尊许由为许地之祖、许氏之祖。许由成了许地、许国、许县、许昌等冠以“许”之称的本源。

许由已去,但在许由务实精神指引下的一代又一代许地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使昔日的许地,从人烟稀少、刀耕火种的荒蛮之地,变成今日许昌人口过百万、面积4996平方千米、农业生产现代化、工业生产科技化、生态环境美如画的场景。许昌市民“开窗见绿、推门入园、出游亲水”,已形成“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生态格局。昔日干渴的北方内陆城许昌,变成了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花木之都”等,已成为这座古城的新名片。许昌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已成为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的保障。

如今的许昌在许由足迹、许由精神的引领下已成为一方宜居、宜业、宜游的热土。

3 许由精神——隐逸文化

许由一生行为方正、情操高尚,“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⑤。他淡泊名利拒绝尧的禅让,认为:“子治天下,天下已经安定了,而我还要来代替你,我是为了声名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难道我还去求取从属的东西吗?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你回去吧,不要再说了。我要天下做什么呢?”①于是他耻之,逃隐,不愿当帝,却愿脚踏实地为百姓解决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带领氏族成员使用石铲、石斧刀耕火种、辛苦劳作,播种五谷,开发许地。他这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不仅赢得了尧帝的尊重,更赢得了后世的敬仰。虽然许由乃史前人物,但他的精神如火种一般照亮后人的夜,被战国的《庄子》《荀子》《韩非子》、汉代的《吕氏春秋》《史记》、晋代的《高士传·许由》、近现代的《中国史稿》等20余部文献记载。特别是到了晋代、晚唐和宋代,他的精神更是慰藉了那些以学而优则仕为奋斗目标但又投抱无门的士子或不愿跻身朝堂的士大夫,他们从许由身上得到慰藉,找到一条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光明之路;为身处战争、流离失所的普通老百姓找到了一条趋利避祸、努力活着的精神指引。这也是许由巢父故事镜在宋代盛行的原因所在。因此,许由被后世尊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开山之祖”。

隐逸文化,360百科的解释为:以简单朴素及内心平和为追求目标,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它是针对世俗文化而言的。世俗文化以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作为追求目标。尽管隐逸文化和世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提到隐逸,至今还是争议之声不断。有人认为隐逸之人行为太过消极,有能力却不为国效力,根本不值得提倡,怎么还能形成一种隐逸文化呢?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把它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去全面审视它、研究它,才能得出一个客观的评论。

许由的隐绝不是一种消极颓废的隐,而是一种积极的隐,是一种不图名利、实干苦干、求真务实的农耕之隐。把这种隐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全面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不图名利、重视农耕、务实笃行的隐。今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相传为许由聚族居住之地,在这里的许由寨遗址中出土了石铲(图3)、石斧等。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器物与口传许由的时代相近,这也至少印证了上古人类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过着靠天吃饭、采集、渔猎的日子,吃成了人类生存的本能、人类进步的动力。农耕在那个时代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人类要在刀耕火种中求得生存。許由作为氏族首领,不图帝王之名,隐于箕山之下、颍水之滨与民同劳、开荒垦田、播种五谷,在许昌大地上洒下汗水,留下点点足迹、串串脚印,靠着他那勤劳的双手在荒蛮之地生存下来,自此点燃了许昌星星点点的文明之火。文明之火自此在华夏大地上熊熊燃烧。许由行为上淡泊名利的隐,行动上承载务实开拓的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许地人、华夏人、中国人。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人的传承,这种精神从未断裂、失传,而是自然地融入我们中华文化的血脉当中,与其他优秀文化一起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金代
浅谈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的伤痕与道义
激活乾安历史遗迹为吉林省全域旅游增添文化吸引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浅议金代货币流通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昌黎县康念坨村发现金代窖藏钱币
浅析金代佛教在上京地区的传播及发展
浅析金代红绿彩瓷器
承德县闫杖子村出土的金代窖藏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