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泪囊炎采用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020-05-17马水群纪业江郑雪慧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泪囊泪膜内窥镜

马水群 纪业江 郑雪慧

(肇庆市广宁县中医院,广东肇庆 526300)

慢性泪囊炎为常见疾病,罹患者易发生溢泪、溢脓等情况,不适感较为强烈,有较高的治疗需求[1]。伴随治疗技术进步,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因脸部无瘢痕遗留、视野清晰且操作简便而逐渐取代传统鼻外入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4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4 月肇庆市广宁县中医院收治的 42 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1例,男性6例,女性 1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2.17±3.69)岁,病程 0.6~10 年,平均病程(5.39±2.09)年,其中右眼10例,左眼11例;研究组21例,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41 ~ 64 岁,平均年龄(52.46±3.37)岁,病程 0.9 ~ 10 年,平均病程(5.41±2.03)年,其中右眼 9 例,左眼 12 例。上述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肇庆市广宁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系单眼患病;②泪点、泪小管正常;③经眼眶三维 CT 检查、泪囊碘油造影,确定鼻泪管阻塞,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排除标准:①予以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疾病,不符合手术指征者;②不能耐受手术者;③精神异常或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诊断标准[4]: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予以诊断,患者有流泪及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对泪囊区进行挤压可有分泌物溢出,并伴有局部肿胀或轻微压痛,泪小管阻塞者可触及囊性肿物;行泪道冲洗时,不通畅且有脓性分泌物或是黏液出现反流现象;观察患者结膜呈充血状,下睑皮肤有湿疹出现;行 X 线泪道造影,结果提示泪囊阻塞。

1.2 方法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均给予患侧鼻腔呋麻滴鼻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2546,规格:10 mL)应用,1 ~ 3 滴 / 次,3 次 /d;对于结膜囊予以氯霉素滴眼液清 洁。

对照组行鼻外入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取 75% 酒精予以术眼周围皮肤消毒,予无菌手术巾铺设,取 4 mL 2% 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45250,规格:2 mL∶20 mg)实施局部阻滞,经由皮肤切口处完成皮下浸润麻醉,相距内眦 5 mm 处,进行弧形切口制作,方向为沿内眦韧带水平中线向皮纹外下方,切口长度在 8 mm 左右,随后进行钝性分离切口操作,使其长度在12 mm 左右,持续分离皮下组织,将所暴露出的下 1/2 内眦韧带予以剪断。沿泪前嵴方向并稍偏于鼻侧骨面,予以骨膜切开操作,并将之分离,以使泪囊窝内侧骨壁予以显露。经泪囊窝前下侧壁制作 15 mm×10 mm 骨窗,形状为椭圆形,并施以鼻黏膜“工”形切口制作,于相应位置进行泪囊黏膜“工”切口。随后予以泪囊、鼻黏膜后瓣的缝合操作,将凡士林纱条于骨窗处进行放置,施以创口关闭。

研究组行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同样取仰卧体位与 75% 酒精消毒、铺巾及利多卡因局部(眶下神经、钩突前方、鼻腔内鼻丘、中鼻甲前部、泪囊区皮下等)浸润麻醉。准备 0°鼻内窥镜及相应器械,取 1% 丁卡因 (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83,规格:5 mL ∶ 50 mg)30 mL 与 3 mL 0.1% 肾上腺素混合,浸湿棉片,进行鼻腔黏膜收敛,其后界为钩突,于中鼻甲根部前段附着处予以黏膜切开,直至骨表面,其直径在 1.5 cm,向上翻转黏膜瓣,直至嗅区后,予以良好固定,使上颌骨突与泪骨前部充分暴露。借助于咬骨钳、电钻等制作 1 cm骨窗,将泪囊内壁予以充分显露,于鼻窥镜引导下,经下泪小点、泪小管将探针于泪囊中插入,以镰状刀对泪囊内壁前缘实施切开操作,形成蒂部在后缘的黏膜瓣,并将之与钩突前缘黏膜进行贴合,复位鼻腔黏膜,使之于上颌骨额突骨面覆盖,取适宜锥型可吸收棉于泪囊凿孔部位予以放置,并对黏膜瓣予以妥善固定,术毕。

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应用典必殊眼膏(Alcon NV,批准文号 H20130743,规格 3.5 g/支)5~10 mm/次,2~3次 /d、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南京天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303,规格:5 mL∶ 15 mg×20瓶/盒)1~ 2滴/次,3~ 5次/d,时间为 3 周。

1.3 观察指标

①就手术效果展开比较:患者溢泪、流脓等症状均消失,予以泪道冲洗为通畅状,行鼻内镜下观察,可见造瘘口呈宽大通畅状,上皮化良好,此为治愈;如上述症状均有好转,泪道冲洗或予以加压后呈通畅状,行鼻内镜检查,可见造瘘口通畅,但较狭窄,此为好转;相应症状均无缓解,泪道在冲洗或予以加压后仍不通,行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造瘘口闭塞,此为无效。剔除无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②比较患者溢泪程度,以 0~5 分依次为无溢泪、1~2 次溢泪 /d、3 ~ 4 次溢泪 /d、5 ~ 10 次溢泪 /d、11 次以上溢泪 /d以及持续存在溢泪 1 d 情况,评分越高说明溢泪程度越明显;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③记录并发症率,包括鼻腔不适、眼部异物感等。④给予 1 年随访,调查复发率,即再次有流脓、溢泪表现者。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比较

经对手术效果展开分析,研究组 95.24%,高于对照组的 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例(%)]

2.2 溢泪程度与泪膜破裂时间的比较

经对溢泪程度评估及泪膜破裂时间调查,两组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溢泪程度和泪膜破裂时间均优于术前,且研究组溢泪程度评估分值比对照组低,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感染患者 1 例、鼻腔呈干燥不适者 2 例,并发症率 14.29%;研究组鼻腔呈干燥不适者 2 例,并发症率 9.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经 1 年 随 访,研 究 组 无 复 发,对 照 组 则 有 5 例,占 比2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6,P=0.017)。

表2 两组患者溢泪程度与泪膜破裂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溢泪程度与泪膜破裂时间的比较(±s)

注:与术前对比,*P<0.05。

组别 n 溢泪程度(分) 泪膜破裂时间(s)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研究组 21 4.49±0.51 0.91±0.11* 7.74±1.22 12.98±1.57*对照组 21 4.47±0.54 1.23±0.17* 7.79±1.16 11.01±1.84*t 0.123 7.242 0.136 3.732 P 0.902 0.000 0.892 0.001

3 讨论

针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传统手术的造骨孔易发生出血,且会对患者泪囊、鼻黏膜造成较大损伤,术后遗留的面部瘢痕也是患者难以接受的[5-7]。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因其术后并发症较少、面部不遗留瘢痕而得到广泛认可。

分析本研究结果,研究组手术疗效高于对照组,溢泪程度评测分值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进行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可获得更佳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且安全可靠,与相关研究保持一致[8]。但需注意的是,为有效防范术后肉芽增生造成的造孔闭锁,在术中应对鼻腔黏膜瓣予以良好保护,并使骨窗尽量扩大,因骨窗后方骨质对于黏膜修复而言更为有利,前方骨质则应予以最大程度地去除,同时应保证泪囊达鼻泪管开口的充分暴露[9]。

综上,针对慢性泪囊炎病患,积极开展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可切实改善患者相应症状,获得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泪囊泪膜内窥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