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5-17庄桂娟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乳化内皮细胞角膜

庄桂娟 季 敏

(1.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500;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患者出现高度近视后往往还会伴有白内障、弱视、青光眼等合并症,不但加大了治疗难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其中,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就成为手术优化的基本原则之一[2]。超声乳化手术是利用超声能量将白内障的核粉碎形成乳糜状的物质,而超声能量是由超声乳化针头通过每秒2万次以上的高速运动形成,超过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叫超声。本文为了分析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改良的临床效果,选取5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 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25例。常规组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5.53±4.85)岁;晶体硬核分级:Ⅲ级16例,Ⅳ~Ⅴ9例。改良组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3.65±4.38)岁;晶体硬核分级:Ⅲ级14例,Ⅳ~Ⅴ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经各项检查符合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诊断标准[3];②均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无外伤性白内障或后发性白内障;③近期未接受过白内障手术治疗或近视矫正手术者。排除标准: ①患有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疾病者; ②具有超声乳化手术的禁忌证者; ③ 合并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影响术后伤口愈合者。本次研究经如皋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手术的方法、过程等均表示知情,且签订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院内基本的超声乳化手术,其手术过程如下:首先,在患者的眼角膜或是巩膜等位置,作一个小小的切口,然后小心地将超声探头置入,将晶状体与浑浊的皮质进行击碎,使其保持乳糜状态,再利用抽吸灌注系统,在此处进行反复地抽吸,整个过程保持适当的抽吸频率。最后,待前房处于充盈状态时,缓慢、有效地植入人工晶体。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了手术的优化,首先,在患者进行手术的眼睛部位选择11点钟位置,作一个长度3 mm左右的透明角膜切口,然后再取患者眼睛部位3点钟位置,作一个角膜缘辅助切口,将其形成一个环形撕囊。其次,完成以上工作后,开始进行博士伦超乳机(武汉宜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参数的调节,将能量调节到30%左右,并将其流量控制在26 mL/min左右,将最大阻塞负压保持在400 mm Hg左右,在前房位置,采用适量的黏弹剂,保持其稳定状态,然后根据剩余的硬核情况(若出现残留的,可用齿镊轻轻地将其夹出),适当地将主切口进行扩张,将超声乳头深入到前房之中,将皮质吸出;最后缓慢、有效地植入人工晶体,结束整个手术过 程。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治疗前、手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统计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②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角膜水肿、晶体核脱落。③由医护人员分发自制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设置“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种不同的级别,患者可根据自己感受进行选择。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发现,手术前,改良组计数为(2 798.96±411.83)mm2,常规组为(2 799.34±411.14)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后1周和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s,mm2)

表1 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s,mm2)

组别 n 手术前 手术后1周 手术后3个月改良组 252 798.96±411.832 797.25±411.112 698.21±411.26常规组 252 799.34±411.142 632.21±448.502 025.51±513.52 t 0.012 2.461 2.835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将所有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改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而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对比

改良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2.00%,常规组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根据临床经验可知,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一般可分为常规乳化超声手术和改良优化后的乳化超声手术。据有关数据显示[4],常规的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许多高度近视患者的晶状体体积偏大,内核也偏硬,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会比较长,当患者的眼睛长时间处于超声的环境中,其实对角膜内皮细胞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同时还会诱发角膜水肿等情况,因此,采用改良性手术可以保留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并针对白内障患者的病情特点,将超声能量进行科学化运用,避免对患者眼睛角膜内皮的细胞造成伤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疲劳及不适感[5]。且改良后的超声乳化手术创伤面积更小,操作更为安全。但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一方面要确保前房保持稳定状态,防止出现玻璃体前移等危险情况,避免影响到患者的视网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眼核与后囊中存在的皮质不多,因此在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做好观察工作,观察后囊是否出现破损,在保障整个手术操作合规的同时还要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患者的安全性[6-7]。

本次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后1周和手术后3个月,改良组数据分别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00%(P<0.05)。改良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00%,高于常规组84.00%,(P<0.05)。从本研究结果数据可知,改良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稳定情况更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改良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稳定,降低其损伤情况,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此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乳化内皮细胞角膜
针对过薄圆锥角膜的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应用进展
猪眼看世界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