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2020-05-16郑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郑敏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折的常见类型,西医称为克雷氏骨折。多发生在桡骨远端关节面大概3 cm 处,老年人是多发人群,女性多于男性。需要更长的骨折愈合时间[1]。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机制较为复杂,若无法及时治疗,会引起手腕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既往多采用切开复位方式,但容易导致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2]。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临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故本研究选择了本院在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2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旨在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2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与联合组,每组36 例。一般组中男8 例,女28 例;年龄43~75 岁,平均年龄(58.63±5.46)岁;就诊时间1~7 h,平均就诊时间(3.84±1.07)h。联合组中男6 例,女30 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59.36±6.18)岁;就诊时间2~9 h,平均就诊时间(4.51±1.5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骨折部位存在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类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无法与医生交流的患者。

1.3 方法

1.3.1 一般组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操作如下:给予患者麻醉处理,让其保持仰卧位,切开桡骨远端骨折部位,将骨折端显露出来,通过复位钳及牵引行复位处理,若患者病情较轻,可通过医用螺丝钉固定骨折端;若病情较重,可通过加压钢板锁定骨折端,达到预期复位效果后缝合伤口。

1.3.2 联合组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操作如下:通过X 线片确定患者骨折情况,给予麻醉处理后,让其保持仰卧位,患肢近端由助手紧握,术者则紧握患者手掌,在骨折远端背面并列放置两个拇指,其他手指则放置在患者腕掌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后,按照移动方向牵拉3 min,矫正重叠移位后,对患者骨折远端向背侧进行按压,尺偏腕关节。若患者出现旋后移位,则先行旋前矫正至肘部恢复正常,后行小夹板外固定,将方形棉垫放置骨折处的背侧及掌侧,对于伸直性的桡骨远端骨折,背侧方垫应当放在骨折线远端,掌侧垫放在骨折线的近端,屈曲性骨折反之放垫。对患者前臂中下段进行绷带捆扎。前臂保持中立位屈肘悬吊,手腕部自然下垂,保持尺偏。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恢复情况从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优:腕关节骨折对位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良:腕关节骨折对位基本较好,存在轻微功能障碍;可:腕关节骨折对位差,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差:未达到上述指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联合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一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s,d)

注:与一般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n(%)]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松质骨折,桡骨下端3 cm 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连接处,在生理结构中非常薄弱,故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高的骨折发生率[3]。当人体向后或向前跌倒时,会出现腕关节背身、前壁旋前等情况,导致伸直型骨折的发生,更甚者会出现重叠移位,疼痛感强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此过程中需将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切开并分离,粉碎的骨折块没有依托,较大程度上会出现碎块移位,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5]。此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较大的创伤口,会延长术后愈合时间,产生强烈的疼痛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相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优势更为明显,手法复位能通过骨折部位周围组织进行骨折块塑形,预后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其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患者在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时,不会影响到骨折部位血流循环及软组织,达到缩短恢复时间的效果。小夹板外固定则实现了优异的骨折端牵拉力,减少了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帮助患者尽早活动腕关节,降低腕关节僵硬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一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能显著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实现较高的治疗优良率,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还能显著缓解疼痛感,提升治疗优良率,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建议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