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术中应用盐酸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探讨

2020-05-16徐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感染性白内障

徐铭

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呈上涨趋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若是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进展为失明,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方式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即为感染性眼内炎[1]。白内障不仅会导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还会损害患者眼球的内部结构,致使手术失败,甚至导致失明或是摘除眼球[2]。因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一直是白内障手术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眼科150 例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探讨盐酸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详细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本院眼科150 例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观察组中男39 例,女36 例;年龄38~70 岁,平均年龄(56.7±7.6)岁;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5 例,老年白内障39 例,外伤性白内障13 例,并发白内障8 例。对照组中男40 例,女35 例;年龄39~70 岁,平均年龄(57.1±7.3)岁;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7 例,老年白内障36 例,外伤性白内障12 例,并发白内障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术中采用盐酸万古霉素治疗,具体方法为: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前对眼周进行了常规消毒,并进行表面麻醉处理,在麻醉时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滴眼3 次,并将2~3 滴滴入结膜囊中,30~40 s后采用平衡液冲洗,之后开展白内障手术治疗,植入人工晶体,灌洗处理完毕后在前房注入0.2~0.4 mg 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1.2.2 对照组 患者术中给予患者庆大霉素治疗,术前处理及手术方法与观察组一致,待植入人工晶体,灌洗完毕后在前房注入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感染性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包括玻璃体混浊、前房积脓、睫状充血、视力下降、疼痛、球结膜水肿。②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变化情况。③治疗后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评分表对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评估分值为5 分制,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1.33%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1.00±0.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8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手术治疗为白内障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从患者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到术后处理,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因此要保证手术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减少术中感染,进而达到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4]。该并发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严重下降,偶尔会出现光感、咽部疼痛等症状,另外还有可能引发睫状充血、球结膜水肿、前房积脓、玻璃体纤维素样渗出等并发症[5],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水平,甚至是威胁患者的眼球,对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治疗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早期发现、治疗是预防该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有研究表明[6],早期应用敏感性高、毒性小的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是白内障手术中的首选药物。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难辨型梭型芽孢杆菌等都对万古霉素十分敏感,并且该药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临床抗感染效果显著[7]。

有研究发现[8],白内障手术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前房,因为其后囊膜以及人工晶状体作为保护屏障,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小,因此加强对前房及时、有效的清理,尽可能的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对于预防眼内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前房注入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方法进行预防,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有效预防眼内炎的发生,还能进一步减少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1.33%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1.00±0.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8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中,在前房内注入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也能有效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感染性白内障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局部应用硫酸钙+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配置浓度与患者基础肾功能对万古霉素用药安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