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

2020-05-16司徒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抗菌血清药物

司徒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感染是导致疾病急性加重的关键因素。及早给予AECOPD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病情进展。但若药物应用不合理,则易诱发多重耐药,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指出,以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指导,对AECOPD 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可有效明确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对药物种类、用法用量等处方内容进行调整,改善临床应用效果[1-3]。为提高AECOPD 患者的抗菌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本院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80 例AECOPD 患者作为样本,对PCT 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80 例AECOPD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16;平均年龄(55.59±14.10)岁;平均COPD 病程(5.22±0.48)年;平均急性发病时间(85.69±28.51)min。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5;平均年龄(56.17±13.18)岁;平均COPD 病程(5.35±0.59)年;平均急性发病时间(86.98±20.14)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两组患者符合AECOPD 的诊断标准;②两组患者均无抗菌药物使用禁忌证;③患者用药依从性强;④自愿参与研究;⑤两组入院当日PCT>0.25 μg/L;⑥分组方式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1.3 方法

1.3.1 用药方法 两组所用药物均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酶抑制剂。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入院时需根据其临床症状、痰细菌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给药。用药期间需监测PCT 水平,但未根据PCT 水平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观察组以PCT 水平为指导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药物处方,具体方法:①PCT<0.1 μg/L 时避免使用抗生素;②PCT 为0.1~0.25 μg/L时不提倡使用抗生素;③PCT 为0.25~0.5 μg/L 时提示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抗生素;④PCT≥0.5 μg/L 时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

1.3.2 检测方法 于抗菌药物使用第1、5 及10 天对PCT 水平进行检测,于清晨6:30 空腹抽取健侧上肢肘前静脉血3 ml 送检,分离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指示操作,检测方法以免疫色谱法为主。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抗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参考文献[3]将抗菌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及无效,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 实验室指标,包括PCT、WBC、FEV1。③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死亡率(1 年内)、再入院率(1 年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 实验室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CT、WBC、FEV1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 d,观察组PCT、WBC、FEV1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再入院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s,n(%)]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s,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 实验室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 实验室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5、10 d 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s,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b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COPD 的发病率显著提升。AECOPD 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后,及早确诊并给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AECOPD 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肺功能检查时通常可见FEV1 指标下降现象。此外,患者同样多伴有细菌感染,机体存在炎性反应。实验室检查可见WBC、CRP 以及PCT 水平异常升高[4,5]。因此,临床提倡通过给予抗菌药物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AECOPD 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中,PCT 为糖蛋白的一种,为降钙素前肽。健康人群血清PCT 含量极低,细菌感染后PCT 水平则显著上升[6]。临床研究发现,机体血清PCT 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2]。

AECOPD 治疗期间,常规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法对PCT 水平监测问题缺乏重视。临床虽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对病情的评估,但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且难以实现对抗菌药物应用效果的监测。因此,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显著存在,疾病治疗有效率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病情好转速度缓慢。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应用抗菌药物治疗AECOPD,药物使用时间(21.41±0.96)d、有效率77.5%、不良反应发生率15.0%。为提高AECOPD 的抗菌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本院尝试将PCT 应用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效果的评估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于抗菌药物使用第1、5 及10 天,对PCT 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考虑是否继续给予抗菌药物。上述用药方式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缩短用药时间,且可使药物的临床疗效有效发挥,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此外,以PCT 水平为指导给药,同样可避免AECOPD 患者因药物剂量过高而发生不良反应,对疾病治疗安全性的提升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血清PCT 水平对AECOPD 抗菌药物管理的指导作用。陈效强等[3]在研究中同样选取AECOPD 患者作为样本,对血清PCT 检测在抗感染中的意义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以血清PCT 检测结果为指导给药,可将抗感染的有效率自75%提升至95%,将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自13%降低至2%,且能够将患者的住院时间自(23.5±1.8)d 缩短至(12.5±2.6)d。该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根据血清PCT 水平指导AECOPD 抗菌药物管理,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抗菌血清药物
什么是抗菌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