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病情症状的效果分析

2020-05-13张桂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6期
关键词:尿激酶内径左心室

张桂华

(元阳县人民医院,云南红河州661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危急重症,快速开通梗死动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及尿激酶是溶栓常用药物,长期以来尿激酶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起效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可有效再通冠状动脉,受到临床高度注度[1]。本文将两种药物形成对比,重点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症状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2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72.5±2.5)岁,前壁梗死13例,高侧壁梗死11例,下壁、后壁梗死8例;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 50-75岁,平均年龄(72.8±2.2)岁,前壁梗死11例,高侧壁梗死10例,下壁、后壁梗死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 法

溶栓前,使用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药物、阿司匹林、肝素治疗。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150万U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研究组33例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一次用量50mg,20m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3min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mg溶于90mL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注完[2]。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溶栓有效率,溶栓后2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ST段90min内回落≥50%,发病12h内肌钙蛋白(cTn)达峰值,发病 14h内 CK-MB 达峰值,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2)溶栓再通时间。(3)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4)治疗前、治疗 15d后肌酸激酶 MB型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 I(hs-cTnI)水平[5]。(5)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软件SPSS25.0,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有效率对比

如表1所示:两组溶栓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再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有统计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

如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低,有统计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CK-MB、hs-cTnI水平对比

如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 CK-MB、hs-cTnI水平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CK-MB、hs-cTnI水平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4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如表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3.03%,与对照组对比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表1 溶栓有效率对比[n(%)]/(±s)

表1 溶栓有效率对比[n(%)]/(±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2值/t值P值例数(n)33 32溶栓有效率28(84.85)26(81.25)0.15<0.05溶栓再通时间(min)67.77±15.04 80.02±15.22 3.26<0.05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s)

组别 例数(n)LVEF(%) LVESD(mm) LVDd(mm)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33 32治疗前45.05±5.43 45.12±5.48 0.05>0.05治疗后54.40±5.18 50.74±5.24 2.83<0.05治疗前38.98±3.80 38.91±3.73 0.07>0.05治疗后36.65±3.11 38.55±3.32 2.38<0.05治疗前50.84±3.05 50.89±3.08 0.07>0.05治疗后48.00±3.27 49.89±3.44 2.27<0.05

表3 治疗前后CK-MB、hs-cTnI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n)CK-MB(U/L) hs-cTnI(ng/mL)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33 32治疗前70.84±13.22 70.89±13.17 0.02>0.05治疗后21.17±7.66 33.73±7.19 6.81<0.05治疗前1.01±0.18 1.04±0.13 0.77>0.05治疗后0.31±0.03 0.54±0.07 17.31<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生成血栓引发心肌缺血,开展冠脉再通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有助于全面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保护心肌功能,改善疾病预后[6]。尿激酶是基本溶栓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纤溶酶可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及凝血因子,发挥溶栓作用[7]。重组人尿激酶原作用机制是激活尿激酶,产生相应的溶解活性,特异性溶解纤维蛋白,且不会与血纤维结合,溶栓专一性较强[8]。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溶栓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再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P<0.05)。可见两种药物均可发挥良好的溶栓作用,但重组人尿激酶原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疗效。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供血功能丧失,导致出现细胞坏死,促使CK-MB释放进入血液,其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随着病情好转,水平随之下降,因此CKMB可作为心肌梗死疾病的心肌酶谱标志物[9]。hs-cTnI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反映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10]。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低,CK-MB、hs-cTnI水平更优(P<0.05)。可见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可显著改善心肌酶谱,促进病情症状改善,对于心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效用。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3.03%,与对照组对比更低(P<0.05),可见重组人尿激酶原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可有效提升治疗速度,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病症,用药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尿激酶内径左心室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