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对心率的影响分析

2020-05-13傅佳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6期
关键词:射血静息左室

傅佳栋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心力衰竭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存在生活质量下降、预后差等特点。心率增快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2],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心率的控制。伊伐布雷定为新型的降心率药物,本文对其应用于该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心率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纳入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分别以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参照;(2)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确诊;(3)入院后均行急诊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知情本次研究内容且愿意配合者。

排除标准:(1)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者;(2)存在心动过缓、心源性休克、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存在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4)对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

对照组34例中,男27例,女7例;年龄为42-80 岁,年龄平均值(63.50±4.3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6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7例。

观察组34例中,男28例,女6例;年龄为43-81岁,年龄平均值(63.62±4.3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13例,Ⅳ级7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

组间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予以血管活性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药物治疗以及抗凝、调脂治疗。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组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伊伐布雷定2.5mg/次口服,一日两次,根据心率调整剂量,当静息心率>60次/min时,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7.5mg以内,一天两次:当静息心率<50次/min时,每日总剂量为2.5mg,一天两次;静息心率处于50-60次/min时,维持初始剂量。在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后停止用药。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3]: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且心功能分级改善超过2级;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稍有缓解,心功能分级下降1-2级;③无效:临床症状、心功能在治疗后无改变。临床总有效率=(34例-无效例数)/34例×100%。

(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患者平卧15min后,采用心电机检测静息状态下的心率。

(3)观察统计治疗期间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比对照组高出20.59%(P<0.05)。见表1所示。

2.2 左室射血分数和静息心率

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左室射血分数和静息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静息心率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2所示。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n(%)]

表2 对比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静息心率(±s)

表2 对比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静息心率(±s)

组别 例数(n) 左室射血分数(%) 静息心率(次/min)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4 34治疗前35.20±4.89 35.24±4.93 0.034 0.973治疗后41.75±1.85 48.39±2.77 11.623 0.001治疗前101.56±11.85 101.65±11.90 0.031 0.975治疗后86.80±8.71 73.09±5.02 7.952 0.001

表3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心率增快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存在显著关系,其会导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促使冠状动脉灌注量、心肌顺应性降低[4],进而导致心肌重构、心脏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为降低死亡率,应积极控制患者的心率。

以往临床上采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虽可促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改善,但存在负性肌力作用且会影响血压水平[5]。伊伐布雷定能够对特异性If电流进行选择性抑制,促使窦房结节律降低,对连续动作电位间隔进行控制[6],进而起到减缓心率的作用;另外其有助于窦房结舒张充盈时间、冠状动脉灌注的改善,能够使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减少,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增加每搏输出量[7],起到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治疗后的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得到了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充分说明了伊伐布雷定的优越性,分析原因在于,伊伐布雷定通过控制心率能够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心功能,且根据患者的心率变化调整用药剂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而言之,伊伐布雷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减缓心率及改善心功能。

猜你喜欢

射血静息左室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更 正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