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以扬州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

2020-05-10夏莉艳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经通识专业课

夏莉艳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迅速发展而挑战重重的阶段,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各界的关注。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过程中,作为核心环节的课程设置更是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议题。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国内学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国外的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大学身上,期望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以“他山之石”来提升我国的本科教育水平。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多是从总体上对比中美两国高校的本科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1-4],而对具体某一专业的课程对比研究较少,虽然吴迪、秦响应等人、张林等分别对中美大学物理学[5]、金融学[6]和电气信息类[7]本科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但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而且各个学科专业的课程各不相同,现有研究还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选取扬州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比较两校相同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异同,找出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对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以下简称“农经”)专业是介于经济和管理之间的二级学科,专业领域偏窄,在我国多数设在农业院校和少部分综合性大学内。扬州大学农经系最初设在合并之前的江苏农学院内,目前属于扬州大学商学院下的一个专业系科。与商学院的其他系科相比,农经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先天的劣势,随着高校“转专业”政策的不断放开,扬州大学农经专业学生规模不断萎缩,学生逐年减少,近年来,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有两个班,二年级后通过转专业只剩下一个小班的规模(不到30人),专业生存发展形势严峻。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创建于1867年,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之一,该校不少专业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消费经济系是伊利诺伊大学农业、消费和环境科学学院下的一个专业系科,该系成立至今已有75年了,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享誉全球,目前本科生规模有700余人。同样是农业经济系,两校生源规模差距巨大,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培养方案。扬州大学农经专业的课程设置广泛参考了国内其他著名高校农经系的课程体系,选取这两个高校农经专业进行对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找出我国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与美国的差距,为寻求未来改革路径提供借鉴。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扬州大学(以下简称扬大)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下简称伊大)在课程架构上都是由通识课和专业课组成,通识课是针对学生开设的本专业以外的一些课程,目的是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了解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科学等宽广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近年来,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各高校纷纷扩大通识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然而,通识课程的内容比单纯的数字比重更为重要。

(一)扬州大学通识课程设置

从表1可以看出,扬大的通识课是由思政课、英语课、体育和计算机入门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其学分占总需要学分的26.9%。其中,思政课、英语课、体育和计算机入门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学生必须选修的,称之为通修课。真正被学生跨系科、学院自由选修的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由各学院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自愿报名开班,时间安排在晚上,每周有3个晚上公选课时间,之所以开在晚上,是为了避免与白天自然班上课时间冲突。扬大对学生选修公选课的科目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是完全自由选修。

表1 扬州大学农经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系通识课程设置

伊大农经系的通识课是由写作课、外国语言、定量与推理和从各类跨学科选修课及一门学院新生必修课组成。表2中课程名称前的英文缩写表示开课的专业,数字中的百位数(通常是1~4)代表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建议学生修该门课时的年级,如“MATH 124 有限数学”是指数学系开设的有限数学的入门课,建议一年级学生修习。

表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三)两校通识课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伊大的通识课内容与扬大有很大不同。

首先,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写作的训练,他们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写作与演讲中清晰的思维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功所需的高级研究技能。就伊大农经专业来讲,要求学生修完三门难易程度不同的写作演讲课,而且不全是指定修某位教师的课,高级写作要在学校发布的课程中选。扬大农经系也开设经济写作课,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在第七学期开设,由于许多大四学生所需要的学分已修满,很多时候是选课人数太少无法开课。可见,我国高校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如美国高校。

其次,在通识课程内容方面,伊大把定量与数学推理单独列出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强调对学生逻辑推理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农经专业需要很强的数学基础,两校都安排了较多的数学课。扬大的数学课安排在学科基础课内,表明国内大学并未将定量推理作为通识核心课程,与美国高校相比,在对学生定量推理能力培养方面的认识仍显不足。此外,两校数学课学习最大的差异是我们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教室、上指定教师的课,而美国的学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若干课程中自主选修。

最后,在公共选修课方面,扬大要求学生至少选修5门,由于对学生选修的科目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很可能会盲目选课、随机选课,甚至仅为了更容易通过、更容易获得好分数而选课,从而导致学生学到的不是丰富的、经过整合的知识,而是零碎杂乱、相互割裂的知识,很难达到通识教育真正的目标。而伊大通识课程标准则非常具体,要求学生在人文科学和艺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社会和行为科学、文化研究方面分别进行选择,这种课程安排既可以防止学生学习领域过于狭窄,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也许还没有发现的有趣的学习领域,从而实现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基础广博三者之间的平衡。

此外,我国高校学生比美国高校学生在思政、英语和体育方面占据较多的时间和学分。

二、专业课的设置比较

(一)扬州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课设置

扬大农经专业课是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采取固定班级的形式上课。在该系开设的26门专业选修课中,学生只需选修10余门课(23.5个学分)即可达到毕业要求。由于目前扬大仍然采取自然班上课形式,加之目前农经学生较少,很多课程由于选课人数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开课,因此,选修课中的部分课程也是要求学生必须选的,如外国农业经济学、专业外语等;而剩下的许多课程由于选课人数少而无法开成。因此,扬大真正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非常有限(见表3)。

表3 扬州大学农经系专业课课程设置

(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业与消费经济系专业课设置

1.伊大农业消费经济系专业基础课

伊大农经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复杂,该校专业课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专业基础课,它是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海外学习或国际化课程组成。其中的必修课相当于扬大的学科基础课,选修课则是在学院和系所提供的课程范围内自主选修,伊大对课程的难易进行了分级,对学生选课的难易有所限定。此外,伊大认为国际视野的培养对本科教育非常重要,提出了学生要有海外学习经历或至少选修一门国际化课程的要求(见表4)。

表4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系专业基础课

注:课程的英文缩写表示开课的系科,数字中的百位数代表课程难度等级或学习的年级。

2.主修方向课

伊大专业课的第二部分我们把它称为集中学习方向课或称“主修方向课”。伊大农业、消费经济系开设的专业课多达56门,这些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涵盖了数学、统计、经济、 会计、管理、法律、环境、农业、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为了避免学生杂乱无章地选课,形不成贯通的知识体系,学校将这些课程划分为9个不同的主修学习方向,学生根据其学术兴趣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聚焦在某一个或几个主修方向选课。

表5是伊大农经系9个不同主修方向所需修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从广度来看,它有9个不同的培养方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有更宽广的职业选择。例如,修“农业会计”方向的学生能够在农业相关企业找到会计师的工作机会;修“农业综合企业市场管理”方向的学生未来可以在农业相关企业里从事初级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技术分析工作;而主修“农业综合企业金融”方向的学生可以在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投资和证券公司、农村评估、财务管理、财务规划、保险、房地产和相关领域工作;主修“消费经济和金融”的学生具有广泛的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和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背景,可以获得政府和公共机构、营销和销售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职业机会。主修“环境经济和政策”的学生在地方、州、国家和国际各级研究机构研究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主修“农场管理”的学生除了学习如何管理农场外,还可以学习如何评估农田和其他资产,而农场(和其他资产)评估本身可以作为一种职业来追求。修“财务规划”方向的学生修习财务和经济学、信贷管理、保险和其他风险管理策略、储蓄和投资、退休规划和房地产规划等问题,在企业部门有广泛的就业岗位。修“政策、国际贸易和发展”领域的学生具有一个全球和社会的视角,非常适合在行政政府、政策分析、社会进程和国际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毕业生可以在具有国际业务的公司、联邦或州政府机构和公共利益团体中任职。粮食、环境和自然资源同属于公共领域,学习“公共政策和法律”专业方向的学生未来有可能成为一般公共政策经济学的专家。农经学生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主修方向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的分流。

伊大农经系的课程不仅具有知识广度,而且每个主修方向的课程体系都有相当的深度。以会计课为例,相比于扬大只开设一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伊大开设的会计相关课程有:会计学Ⅱ、企业业绩计量和披露、定量技术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判断决策、会计信息的监管理论和实践、会计管理制度、粮食与农业管理、电子表格模型和应用程序、金融服务和投资计划、农业会计、农业金融和金融规划的顶石课程、公司财务。这一系列实践性强的应用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获得一份职业的能力,而且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表5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系不同主修方向所需要的课程学分

(续表5)集中学习方向(主修方向)课 程*共计学分15~27财务规划必修:个人财务规划、小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决策、税收政策和财务计划、不同阶段的个人和家庭财务计划、退休和福利规划、保险介绍25政策、国际贸易和发展必修:世界粮食经济、国际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农业和粮食政策从以下课程选2门:能源经济学、环境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热带非洲经济发展、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等15公共政策和法律必修:公共政策简介、公共部门经济学从以下课程中选1门:环境经济学、世界粮食经济、粮食和环境正义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粮食法从以下课程中选1门:农业法、环境法、粮食法、法律和经济从以下课程中选3门:粮食法、自然资源经济、能源经济、环境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农业、消费者经济政策、农业和粮食政策、食品和农产品贸易21

注:*此处略去课程代码,既有必须选的课程,也有在提供的几门课中选一或两门。

3.辅修专业课程

在美国大学,学生除了自由选择主修专业外,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修一个跨学科的辅修专业。跨学科学习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通过接触多个学科,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知识的整合力和创新能力;跨学科的双专业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继续升学的机会和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作收益。伊大农经系开设了3个跨学科辅修专业,分别是粮食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环境经济学和法律和国际发展经济学(见表6)。

表6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系辅修专业课程

(三)两校专业课的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校虽然开设了一些相同或类似的专业课,但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开课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首先,从课程结构来看,两校专业课都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扬大的必修课包括通修课、学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三者合计占总上课学分(总学分减去实习、实践课学分)的75.8%,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比较有限,该系虽然开设了30余门专业选修课,但由于是固定班级上课,如果班级学生选课分散,课程也就无法开成。因此,对一些专业选修课也是学校指定学生选的。而伊大不论是通识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或是集中学习方向课,需要全系学生必须修习的,完全不需要学生选择的课程只占很小部分,约占全部学分的28%;还有一些课程也属于专业必修的,但学校提供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余下的课程是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自主地选择课程、教师、修课时间以及修课年限,因此在美国大学不能形成固定的上课班级,学生走班上课,只要修满学校要求的学分即可毕业,学分制下的选课制、走班上课,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有利于发现、挖掘自身学习潜力和天赋,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从课程内容来看,扬大的课程虽然涉及面广,但多数课程偏重宏观的知识传输,缺少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化深度不够,学生多浅尝辄止。学农经的学生应该有金融知识背景,扬大只开设一门农村金融学,课程的实用性不强,而农产品期货很多情况下因选课人数少而开不起来。而伊大的农业综合企业的融资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小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决策、电子表格模型和应用程序、金融服务和投资计划、数据管理技术在财务中应用、会计学、公司财务,还有商品价格分析、商品的期货和期权、农业金融和金融规划的顶石课程、金融市场、退休和福利规划等实用课程,学生的专业功底深厚,就业能力强。

再次,从课程体系设置来看,扬大农经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主要是围绕培养涉农管理人才和从事农村工作干部这些岗位设置的,但在现实中农经毕业生绝大多数不会从事这些工作。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扬大农经系开出了数量众多的专业选修课,诸如农村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保险学、公共关系学、货币银行学,还有农产品期货、项目评估、中级微观经济学、公司治理、新制度经济学、电子商务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就业领域。然而,这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虽然广,但整体性不强,课程之间缺少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多数课程仅仅是入门介绍,涉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或实践项目较少,而众多的“农”字头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农经招生每况愈下、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伊大农经系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学生对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获得。专业课不仅数量多(该系共开设56门专业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完全凭兴趣选课造成知识杂乱无章和支离破碎,该系精心设计9个集中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在某个主修方向内进行深度探索,聚焦及深化其学术兴趣。伊大的主修方向课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避免视野的局限,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就业能力。国内许多高校的学生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视野的开拓以及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创新创业课及实践性教学

扬州大学农经系本科课程所需学分共计169个,除了要修满上述要求的通识课和专业课以外,还有部分创新创业类课、集中实践性教学(主要指毕业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和第二课堂(主要指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艺体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伊大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他们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源自多年来的素质教育、多学科知识的交融和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难以通过课堂传授的。美国大学对学生实习没有要求,也不计入学分,但学生必须在毕业前至少有过一次寒暑假期间实习,否则毕业时很难顺利找到工作。实际上,伊大对学生实践性训练是融入课程之中的,比如农经系的Issues & Careers in Applied Econ课程是学生们研究与农业与消费经济系各种集中相关的当代问题和职业机会,与行业专业人士的深入对话,了解并讨论各种不同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组合。Intl Business Immersion(国际商务的深入了解)课程让学生深入体验国际营销渠道和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制约因素。该课程以特定行业为背景和主题,结合了校园讲座并深入欧洲、亚洲或拉丁美洲的国际化企业去沉浸体验,了解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完整营销渠道,使学生获得了在当今全球商业环境下成功运作国际化企业所需的必要管理决策技能的第一手知识[8]。

四、启示与借鉴

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既给学生提供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又能保证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共同价值的传递。伊利诺伊大学农经系突破“农业经济管理”这一狭窄的专业领域,开设了大量的通识课、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为学生自由选课、多样化的选课提供条件。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完全凭兴趣选课造成知识杂乱无章和支离破碎;或避难就易,放弃了富有价值而难度较大的科目,又规定了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限制选修课;并对大量的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进行细分,使学生在某个主修方向内集中选课,保证了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和知识结构的完整,使学生既可以接触广博的知识领域,又通过专业化达至知识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获取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对比中美两国大学农经系课程设置的差异,笔者认为,我国大学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相对单薄,如果除去通修的思政课、英语课、体育课,真正跨学科的公选课课时很少,并且在通识课程配置上没能将多学科、跨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课程整体性较弱,与美国大学差距较大。为此,建议高校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设计和研究通识课程,增加写作和推理定量作为通识核心课程,提高我国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以及逻辑分析推理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尝试多样化的课程与知识领域,公共选修课要限定学生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分别选修,以防止学生学习领域过于狭窄,达不到拓展学生知识广度,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目的。

(二)减少必修课的课时,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修的机会

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一些高校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课时太多,选修课时太少,如扬大农经系的通修课、专业必修课时要占学生全部课堂学分的70%~80%,这样的课程结构,把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限定在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范围内,不但限制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扩展,减少了学生接触其他学科、其他课程学习的机会,也切断了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激发各种学习兴趣的途径。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大学不论是通识课还是专业课,都有大量的任选课和限制选修课,使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各类课程,开发兴趣,寻找特长,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及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此,建议高校应该减少必修课的课时,增加选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自主权,给予学生自由探索、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投身专业领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按照自身需求自主设计学习计划,更合理地自我规划。

(三)打破固定班级的上课模式

为了确保学生自主选课,打破固定班级的上课模式,实现选课走班制教学,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课,以此避免固定班级选课人数少而无法开课的状况。

(四)增加专业拓展课并对专业课进行细分,使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我国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严格围绕着专业来组织的,如扬大农经系的诸多“农”字头课程都是围绕培养农村工作干部和涉农企业管理人才展开的,但现实中农经毕业生很少从事那些工作,因为今天农村工作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都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才有机会获取,笔者学校举办多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进修班,学员多是大学生村官或农村基层公务员,他们的本科专业五花八门,农经专业出身的很少;农经毕业的学生去向最多的单位是银行或企业(多数是非农企业)从事营销工作。面对农经毕业生跨专业就业趋势的加剧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现实,我们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应更多关注传授普通大众生产生活技能,满足个体兴趣发展的需要。因此,当今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仅要考虑学科划分,而且要通过一种柔性化的课程组织,使专业设置更好地满足个人兴趣的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的需求[9]。像伊大农经系那样,开发设置一系列专业拓展课程和应用课程,把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学习方向,通过学习方向的设置与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增加实践性较强、专业程度较高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

(五)设立辅修专业,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

学生在学分制、选课走班的制度下,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能力,修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通过各种跨学科的学术体验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为学生未来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可能性。

猜你喜欢

农经通识专业课
浅谈基层农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农经》杂志2018 征订函
《农经》形象
农经2017征订函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