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2020-05-09宋立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打击乐器自闭症儿童康复效果

宋立纳

摘 要:在新时代,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特殊教育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前,已有为数不少的音乐治疗师积极投身于特殊教育的发展之中,有助于扩大音乐治疗的应用面,进而给特殊需要群体带来新的福音。作为亟须主动音乐治疗的特殊人群,将主动音乐治疗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之中,应当成为大势所趋,并能挖掘自闭症儿童之潜能,促进其健康 成长。本文结合非洲手鼓等类型的打击乐器,探讨主动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主动音乐治疗 自闭症儿童 康复效果 非洲手鼓 打击乐器

主动音乐治疗主要相对于纯粹地聆听音乐来达到治疗、康复之目的,纯粹地聆听音乐则被称作被动音乐治疗。主动音乐治疗通过营造患者自觉参与、接受音乐的一类治疗手段,侧重患者的身心投入,譬如直接演奏乐器或者歌唱等形式达至康复的效果。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结合其年龄特质和身心特征,主动音乐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资利用的康复手段。[1]

一、通过演奏非洲手鼓以改善患者动作技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在开展非洲手鼓等打击乐训练时,教师可鼓励自闭症儿童患者自由敲打,用一种“即兴创作”的形式,达到自我释放、发泄情绪及自主表现之目的。事实上,这种运用打击乐器来激发自闭症患者参与演奏的策略固然可行,但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熟知非洲手鼓的材料构成、演奏姿势、音色及演奏技巧等基本知识,接着方能带领自闭症儿童开展动作技能方面的規范性练习。[2]

具体地说,教师要了解非洲手鼓通常由牛皮以及木材等原材料制作而成,属于典型的打击乐器。在演奏时,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教师要以倍加关怀的话语赢得患者的信任,使其都能配合教师讲解,进而为患者演示非洲手鼓的正确演奏姿势。每位患者均配备一手鼓,提醒其端坐在椅子上,鼓身略微往前放倾斜,双脚可夹住鼓身,针对有些患者弯腰弓背的现象,教师要注意矫正其坐姿,即演奏时背部要挺直。接下来借助背带将手鼓绑在身上,针对有些患者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教师可手把手地在其身上演示绑缚手鼓的要领,接着演奏者取站立状并将手鼓夹于双腿之间,身体略微往下方倾斜。这一动作比较简单,患者均一步到位地做好。随后就要将鼓身横放置于地板上,坐在上面打击即可。当然,教师在分解手鼓演奏姿势时,要首先检查患儿的手上是否有装饰物,如有则立即取下,以免伤及手部和鼓面,使自闭症儿童从细节中窥见人文关怀,进而使其自尊心得以满足,更好地配合主动音乐治疗。在患者懂得坐姿后,为进一步教会儿童演奏该乐器。教师可示范击打乐器的不同音色,为大家讲解不同的音色:首先是低音,将手指合在一起,以手掌击打鼓身的中间部位,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让患者们跟随演奏;接着是中音,提醒大家将手指合在一起,用手掌的上半截手指部位击打鼓身的边缘;再次是高音,手指可呈分散状,借助手掌底端之冲击力,冲击手指以击打鼓面。在教师边讲边演示后,教师可检查患者是否都能发出相应的音色,进而向大家提问:自己最想听的音色类型,进而激发全体儿童的演奏兴趣。[3]

在演奏该乐器时,因需要左右手指的频繁运动,故需要自闭症儿童要做到更加敏捷地反应。正因如此,患者智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有助于大脑左半球与右半球之间的平衡、协调,并对此施加关键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教师不断地矫正演奏姿势和演奏技巧,儿童们势必与教师达成了密切的互动和沟通,使孩子们的心灵不再闭塞,精神情绪跟着乐器“动”了起来。不同患儿之间也少不了彼此切磋和交流,在密切同学伙伴关系的同时,使大家都能敞开心扉,拥抱音乐,依托这个展示个人艺术才能、参与艺术活动的宝贵机会,通过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给患者带来艺术美的享受,对于其康复是大有裨益的。

二、借助爵士鼓培养患者的感知能力并宣泄情绪情感

有不少自闭症儿童在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存在不正常的状态,有些儿童对于外界反应固然敏感,但有些儿童则反应过于迟钝。运用打击乐器开展主动音乐治疗,就要针对患儿的特征以及个性所需,设计不一样的打击乐器节奏训练。

爵士鼓亦称架子鼓,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十分热门的打击乐器,分为不同类别、不同音色的手击、脚击乐器。假若有喜爱摇滚音乐的患儿,则对此不陌生。爵士鼓在爵士乐中,鼓手尤其需要同其他的乐手时刻保持高度默契的合作状态。与非洲手鼓相类似,爵士鼓既可以与其他乐器合作演奏,亦可独奏,这无疑增加了乐器演奏的灵活性。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由于正处在对新鲜事物极度好奇的童年阶段,对于爵士鼓所发出的节奏和音色势必充满无穷的好奇,这就为主动音乐治疗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要教会患儿运用不同的演奏法来演奏,将爵士鼓摆在患儿面前时,要让儿童们熟知记谱方法,即爵士鼓记谱运用五线谱之低音谱表,即F谱表。这就需要患儿们具备基本的五线谱方面的基础知识,方能演奏得当。教师通过示范爵士鼓,有助于极大地丰富患儿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刺激感官的开发和接收,进而满足感官需求,使儿童们在视、听、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丰富感官刺激,增加感知信息,提高感知能力,通过演奏爵士鼓来充分宣泄、释放情绪情感,随着演奏时间的增加,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回归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4]

结语

主动音乐疗法运用非洲手鼓、爵士鼓等打击乐器,不断地改善患者动作技能、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亦能培养患者的感知能力并宣泄情绪情感,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雪莲.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8,3(22):81-83+110.

[2]姚春晔.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社会工作干预[D].苏州大学,2016,10(13):34-36.

[3]安恒辰,黄敏娇.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策略探析[J].艺术科技,2015,28(12):119.

[4]邓永兴.主动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J].现代特殊教育,2010,7(05):39-40.

猜你喜欢

打击乐器自闭症儿童康复效果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教学措施探讨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我的音乐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