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要融入课内阅读教学中

2020-05-09江丽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融入课外阅读

摘 要:随着校园大阅读的深入推广,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仅靠一本语文书。然而,仍旧有不少语文教师,轻课外重课内。把课外阅读与阅读教学相脱离。仅仅是布置了课外阅读,对学生情况也是不闻不问。这种现象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相关指导。因此,把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当中,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 融入 课内阅读

当今社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崔峦先生曾强调指出,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里的“儿童阅读”指的就是课外阅读,它同课内阅读是同等重要的,就像是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一对翅膀,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我们决不能厚此薄彼。那要怎样做才能使课外阅读恰到好处落到实处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反思,如果能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够明确阅读目的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最终,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真正的落实。

一、良好的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外阅读绽放光彩

如果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课外阅读,平时,也没有对学生情况作出相应的反馈与回应。那么,课外阅读的成效就无从得知。也没有展示成果,就会导致学生兴趣大减。因此,在没有专门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效率,让课外阅读绽放美丽光彩。

1.成果展示,感受乐趣

当课外阅读融入课堂预习时,学生在课前收集的资料能够在课堂上得以展示。让学生体验到巨大乐趣。从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学习《带刺的朋友》时,预习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刺猬的资料。课前进行资料交流、分享。让孩子们加深对刺猬的印象。在学习《三顾茅庐》时,让学生交流收集到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当学生获得交流的愉悦感,发现对课文学习有帮助,尝到阅读甜头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1]

2.丰富课堂,彰显魅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如何把“例子”作为“引子”延伸到课外,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呢?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语文课本。需要引入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

在学习《燕子》时,适当的呈现郑振铎《海燕》中那段关于燕子外形特点的描写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在学习张之路的《在牛肚子里旅行》孩子们不仅知道了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跟随红头进行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来了解童话。感受童话王国里的动人故事。我就在课堂上推荐孩子们阅读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和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让孩子们去漫游,去发现童话王国中的爱与美[2]

3.答疑解惑,感受价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在不断地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这时,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课外阅读资料。他们就会像久旱逢甘霖,一口气将材料读完,让心中的种种疑惑得到解答。

在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讲樟树最后会说是写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物写人。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了宋庆龄作为国母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阅读《宋庆龄传》。通过这些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答疑解惑。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价值。让孩子们懂得一个道理:遇到问题产生疑惑,其实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解答。

良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融合。通过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不仅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卓有成效。

二、课后习题,有利于课外阅读开拓空间

开放的课堂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也是每个教师崇尚的课堂理念。其实,一篇课文教完,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而是真正阅读的开始。课堂上,当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常常会觉得意犹未尽。兴趣只增未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课内阅读中产生的这份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更丰富更广阔的,能够提高课内阅读教学的课外阅读活动资料。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相融合。[3]

1.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拓展

课文内容大部分节选自名家名篇的作品。因此,我们在课外能找到很多跟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如何利用这种相关性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肥皂泡》后,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冰心的文章。推荐阅读《冰心散文集》。学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可以把学生引向整本书的阅读,去体会其他生动有趣的故事。

2.以单元主题为线索的拓展

现行的统编本教材,是按照主题来设计编排每个单元的。我们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来教学。因此,课外阅读的融入也要围绕单元主题,让课外阅读与单元教学共融共通。例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教材选择了四篇关于寓言的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脚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伊索寓言》,让孩子们从不同的寓言故事中,明白不同的道理。这就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相辅相成。

3.以文章作者为导体的拓展

每當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学生就会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手法有所了解。对该作者相关作品就会产生期待感。然后,借此机会及时推荐学生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例如,学完宗介华《带刺的朋友》后。我不仅让孩子们阅读了《带刺的朋友》的整本书,还推荐学生阅读本文的同系列篇目《雪地追踪》《奇妙的田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宗介华文字的朴实与有趣。感受农村孩子童年生活中的美好。学习《人之初》之后,我让孩子们去读整本书《三字经》。朗朗上口,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吴静玉.课本读本结缘巧延伸课内课外读写两相宜[J].成才之路,2017.

[2]康巧兰.探析语文教学要以阅读教学为基础[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雷倩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江丽云(1990.09—),女,宁德人,汉族,本科,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融入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链接课内阅读推开习作表达之门的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