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心极度增大利用套索技术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2020-05-09吴钢黄鹤徐伟蒋学俊崔博李莉赵志明朱刚艳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鞘管三尖瓣右室

吴钢 黄鹤 徐伟 蒋学俊 崔博 李莉 赵志明 朱刚艳 江洪 黄从新

自从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1],中国有多家医院都开展了其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4].笔者遇到一例右房、右室极度扩大的患者,利用套索技术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Medtronic,Minneapolis,MN),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83岁,1992年因反复晕厥,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植入单腔心室VVI起搏器;2004年因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脉冲发生器,未更换电极;2006年起搏系统功能故障,经检测为电极断裂,再次植入心室电极,原电极未拔除,剪断后埋置在囊袋内;2014年,再次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2019年,起搏器囊袋部位逐渐红肿,经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红肿部位破溃,起搏器及电极裸露(图1).彩色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56 mm,左室舒张未期内径55 mm,右房内径108 mm,右室舒张内径41 mm,左室射血分数0.50,肺动脉收缩期血流107 cm/s.超声提示:全心大,以右心大为主,三尖瓣瓣环扩张并三尖瓣极重度返流,肺动脉压轻度增高,右房压力重度增高.图2.经心内科、心胸外科和电生理医生讨论,建议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然后拔除原起搏系统.

图1 患者埋置起搏脉冲发生器部位的照片

患者消毒铺巾后,取仰卧位.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7 Fr鞘管.给予肝素3 000 IU.在鞘管处扩大切口,通过交换导丝用18 Fr的鞘管扩张后,置入27 Fr鞘管.Micra递送系统在体外充分冲洗,通过鞘管经下腔静脉送入右房,操作尾端按钮,打弯后跨三尖瓣送入右室.操作递送导管试图把起搏器植入右室低位或中位间隔部.此时,反复操作导管不能到位.具体原因:通常的操作时递送导管打弯进入右室后,形成一定的弧度,导管头端指向心底部,其弧形顶端以三尖瓣环顶端作为支撑,外旋后导管头端转向间隔部,推送起搏器到位.由于患者右房、右室都极度扩大导致三尖瓣环扩张,导管打弯进入右室后,其弧形顶端没有接触到三尖瓣环顶部,失去支撑,使递送导管跨瓣后处于悬空状态,反复旋转导管不能接触间隔部;由于跨瓣后形成的自然弧度,向前推送导管,头端反复移向心底部,不能到达心尖部.经过反复尝试,没有送达合适的植入位置.那么下一步如何处理?我们使用了套索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Seldigger法穿刺左侧股静脉,置入7Fr鞘管,送入一个15 mm Amplatz鹅颈圈套器 (Medtronic,Minneapolis,MN),回撤递送导管,将递送导管穿过圈套器套索,将套索移至递送导管弧形的顶部,推送导管跨三尖瓣(图3A).收紧套索,牵拉圈套器尾端,使递送导管变直,然后外旋,导管相对“变长”,推送输送导管,将起搏器送至间隔部.本例输送起搏器至低位间隔(图3B、C),释放起搏器.套索技术见示意图(图4).X线下观察,起搏器贴附良好.测试起搏阈值(0.75 V)、感知(8 m V)和阻抗(700Ω)均在正常范围.

术中患者无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无新的心律失常发生,X线透视下无心包积液.术后第二天,将原起搏器移除,原电极导线截断后包埋处理.观察1个月.体外程控测试各项参数良好,动态心电图提示全程VVI模式起搏.

图2 患者心脏超声图像

图3 患者X线影像

图4 套索技术示意图

讨论 无导线起搏器没有电极导线,体积小,直接植入心腔,可以避免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引起的囊袋和起搏系统感染的并发症.无导线起搏适用于适合VVI模式起搏的患者,如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心动过缓的患者,也适用于既往起搏系统感染的患者,以及老年、体弱、合并糖尿病等易于发生感染的患者[5].本例患者有两次更换起搏器的历史,近期又出现囊袋感染,是起搏系统移除的指征,加之患者年龄较大,是无导线起搏的适应证.

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方法比较简单,对于心脏结构基本正常的患者,植入成功率较高[6].本例患者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心增大特别明显.该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体会:①递送导管本身有一定的弯度,跨越三尖瓣环比较容易.②递送导管直径较粗,达到24Fr,不如射频消融导管操作灵活,操作时一定要慢.③对于大的右室来说,递送导管弯度太小,其弧形顶部不能接触三尖瓣环,悬浮在心腔里.④递送导管没有可塑性.使用套索技术之前,笔者曾想对导管塑性,撤出递送导管后,手工塑型,让头端弯度更大一些,以便能顶住三尖瓣环上端,由于递送导管很粗,可塑性差,没有成功.⑤对于极度增大的右心系统,尤其是三尖瓣环扩大,返流严重的病例,常规方法植入比较困难,套索技术虽然多穿刺了一个股静脉,多使用一个鹅颈圈套器,仍然是安全的.

猜你喜欢

鞘管三尖瓣右室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后叶缺如1例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经大鼠尾动脉置鞘法建立介入通路的研究
超声诊断右室心尖发育不良并室壁瘤形成1例
下腔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转弯处”
——一种安全简便的房间隔穿刺新方法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加重的超声特点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