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

2020-05-06朱莹江洪燕陈任

医学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思政

朱莹 江洪燕 陈任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医学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以医学专业课为主体、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载体、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等对策。从学生角度为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出建议和方向,旨在探索 “课程思政”建设的框架,为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形成长效机制提供建议。

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edical colleges to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o cultivate medical talents with both ethics and compete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ange the stereoty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construction system of medic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iming to explore the framework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medical schools to carry out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constru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政教育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各类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谓“课程思政”即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各门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中蕴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包含着大量科学精神培养、道德价值评判、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等内容,专业课教师把它们精心挖掘出来再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医学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人民健康至上”科学正确的医学价值取向,弘扬“尊重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2]。高等院校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受益者及主要实施对象,从学生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现状和建议对于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很有必要。医学高等院校要迅速融入全国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变革“大会战”,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发展趋势,突出医学教育的办学特色,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履行良医培育的社会责任,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3]。因此,本文以学生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学生 “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1国内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不足

1.1“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这些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还只是局部的尝试,在“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相对薄弱[4]。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尚未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体系,关于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知识教学的学时、学分、考核、评价机制以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改等各项规定都未统一。大部分学生表示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完全没有或仅有少量融合相关思政知识。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但目前教师大多基于自己的责任感、知识阅历和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把合适的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知识点,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个人的知识面和政治素养。同时,由于医学专业课课程较多,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较为薄弱,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导致“课程思政”改革动力不足,教学效果良莠不齐。

1.2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不同  在专业课当中融入思政内容,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養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思政知识是有必要的,对于“课程思政”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于主动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却没有医学专业课高。即使有学生愿意主动去接触思政知识,也是从考研或找工作的需求角度出发,使学习思政知识的目的具有功利性,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思政知识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医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知较为局限,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政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强加在医学专业课中,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1.3“课程思政”辅助专业课教学  “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为主体,提升专业课教学效果,不能本末倒置。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备高超精湛的专业技能是成为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医学院校在重视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使其恪守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单纯的通过思想政治课来传授思政知识,学生会感觉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课程思政”就是教师在专业课或公共课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恰当的涉及体现医学教育特色的思政话题,如医德医风、卫生政策、医患关系、医疗改革等。不能为了讲思政而讲思政,思政内容是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1.4“课程思政”教学方式需完善  目前,在医学高等院校内,除医学实验课外,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课教学通常不够生动,形式单一,基本上是观看专题视频、资料分析等,而课外实践或实地调查活动等比较少。大部分学生表示较喜欢案例探究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医学教育同信息技术相融合。邵雅利[5]认为社会实践注重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往往只能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升是有限的。医学院校要根据专业课教学特点,创新教学载体,将专业课与思政知识有机融合。

2对策与建议

2.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所以从教师意识的提升,到整个课程的体系化设置,都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医学院校去仔细考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政策上的鼓励和激励,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与专业特色,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使专业课教师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课学习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引导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是实现医学院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目标的途径。

2.2转变刻板观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医学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大思政”的理念,转变对传统思想政治内容的保守观念,结合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把思政知识融入其中。比如在卫生法学的课堂中加强医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让医学生在未来职业的过程中,既要时刻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另外,如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学术诚信等许多与医学息息相关的思政理念,都可以与医学专业课有机结合。思政知识的融入,可以使很多在医学中非常严谨的、规范的理论概念,在实际中表达出柔性化的,人文化的色彩。学校和教师只要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自身的需要中找到与课程思政契合点,课程思政建设就会成为补缺医学生思政素质教育短板的良好途径。

2.3“课程思政”需以医学专业课为主体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不断进行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课程思政”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工作。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融入的改革实践证明: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教师在各门医学基层课或专业课中能结合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恰当的引入一些有关国家意识、职业道德、法制意识、文化自信等思政类知识,医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兴趣学习。但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仍应该把医学专业课内容的教学放在主体位置,不能本末倒置。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课,是对专业课教学的一种升华,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强制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中加入思政内容,不同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融合的手段会有所区别。根据具体的课程特色和教师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把思政精神穿插在专业课中,不牵强,不过度,做到“润物细无声”。

2.4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载体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给学生们营造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大胆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传统思政教学的沉闷局面,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从而对医学知识有更深层、更细致的了解,师生共建有效、高效的“课程思政”课堂。学者高德毅,宗爱东谈到上海某高校就采用“1+4”课堂教学模式,由1个多元组合的教学团队轮流走进课堂授课,同时引入“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社会实践、网络教学”4个环节的多课堂教育[6],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也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医疗科普以及卫生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增强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感。让学生们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医学院校应该不断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抽象、晦涩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内容用图像、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增强时代感和教学吸引力。网络更能营造出平等、开放的互动氛围,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如利用QQ群、微信群或微博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讨论社会热点事件,巩固与理解所学知识,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对事件作出理性的判断。

3总结

医学院校如何加强医学教育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挖掘专业课程的价值内涵,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进程,取得立德树人实效,仍面临很多体制机制及具体操作层面的困难,医学院校需要以创新思维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促进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李洁雪,李晓松,江洪燕,等.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5):377-380.

[3]方建宏,刘群英.良醫培育的路径:把医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238-241.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5]邵雅利.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2):70-73.

[6]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收稿日期:2019-12-28;修回日期:2020-03-05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思政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