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解决早教课程中幼儿的集体环境适应问题

2020-04-30薛梦瑶

文教资料 2020年5期
关键词:早教

薛梦瑶

摘    要: 本研究以“注意力训练营”项目(3周岁—3.5周岁)共56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扎根理论了解家长对幼儿的干预需求。最终尝试基于现有课程,从幼儿的规则适应、情绪稳定、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四个方面进行引导,促进幼儿顺利完成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过渡的社会化蜕变。

关键词: 校外    早教    集体环境适应

一、问题提出

(一)家长的需求。

笔者发现家长们常讨论幼儿对集体环境的适应问题,为了解这是否是家长们的共性需求,笔者随机选取了“注意力训练营”项目100名幼儿家长,发放自编问卷《家长需求调查问卷》。整理资料发现,回答中常出现集体生活、同伴交往、分离焦虑等词汇,希望对幼儿进行集体环境适应引导共88次,频率最高。

(二)研究意义。

以往研究从未从校外教育角度在集体环境适应方面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本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对集体环境适应这一问题的相关资料。此外,这种尝试既是对家长最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又体现校外教育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

二、相关研究

(一)集体环境适应概念。

朱蓓凌(2007)研究认为集体环境适应是指儿童进入固定人数成班的班级,对这一环境进行适应、接纳、调整以达到平衡的过程[1]。柳阳辉(2015)认为集体环境適应是幼儿对有组织的活动范围及规则逐步习惯的过程[2]。

(二)集体环境适应意义。

邹卓伶(2007)认为全面智能中的社会智能正是幼儿进入新的集体发展的能力[3]。范秀娟(2001)研究认为幼儿能够从以自己为中心的家庭环境顺利过渡到有规则的集体环境中,对其社会性的发展有重大促进意义[4]。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现有课程对幼儿集体环境适应进行引导,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形成科学的家庭教养策略,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干预,帮助幼儿顺利迈出独自成长的重要一步。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注意力训练营”城西分中心2019年暑期中级班全体学员,共6个班,共56人。其中男学员30名,女学员28名,年龄均处于3周岁—3.5周岁,详见表1。

(二)了解家长需求,明确引导角度。

笔者查询梳理相关文献,并对学员家长进行采访,了解家长的需求,明确引导的方向。

1.查阅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文献资料,对幼儿集体环境适应、亲子早期教育、校外教育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为本研究的框架和内容设计提供可靠资料。

2.编制访谈提纲。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访谈提纲,根据专家的意见再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

3.电话访谈。运用访谈法,了解幼儿在集体环境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家长的需求。

4.访谈录音的转录。访谈完,将所有录音以文字形式录入到Excel表格中,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

5.分析访谈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编码,确定干预维度。过程如下:

(1)开放编码。从文本本身、被访者描述语境中抽取意义单元,确定为一级编码。

(2)主轴编码。对一级编码进一步归纳总结,意义提升,确定为二级编码。

(3)核心编码。核心编码是对二级编码的进一步概括提升,抽取出核心概念。

6.确定引导维度。对56名学员家长访谈结果编码分析,并结合文献,得到家长关于幼儿对集体环境适应的四个干预需求:情绪稳定、人际交往、学习活动、规则适应。(表2)

(三)在课堂中对幼儿集体环境适应进行引导的策略。

自2019年7月13日起,对56名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训练。每周3次(周二、四、六),每次1小时,为期5周,共14次。每次上课由一名幼儿的主要抚养者陪同。

在课堂中对幼儿进行集体环境适应引导,分课堂融入和家长交流,分别指向幼儿和家长。

1.课堂融入

课堂融入指在50分钟的“注意力”课程中对影响幼儿集体环境适应的规则适应、情绪稳定、人际交往、学习活动等四个维度进行引导,主要指向幼儿。

(1)规则适应

目标:能够遵守基本常规(排队、整理玩具等),在进行集体游戏时能遵守游戏规则。

*策略1:循序渐进,爸爸妈妈齐上场

案例:规则意识的建立需要循序渐进。每一次活动材料由幼儿排队领取,笔者请家长在旁引导,供幼儿模仿学习。第三次课开始,幼儿已经完全能听教师指令排队领取材料。

*策略2:寓教于乐,规则适应更快乐

案例:规则意识的培养要融入游戏中。在红绿灯游戏中,幼儿扮演司机,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若违反规则就要回到位置上,遵守规则后才能继续游戏。

*策略3:赏罚分明,规则落实不妥协

案例:教师要赏罚分明,不仅要善用物质奖励,还要善用非物质的奖励方式(口头表扬、大拇指、拥抱等)巩固其良好行为。对违背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当惩罚。

(2)情绪稳定

目标:对集体环境充满期待,出现消极情绪时,能在安抚下快速平复。

*策略1:了解情绪,赶走消极小恶魔

案例:通过绘本让幼儿了解人类有哪些情绪,不好的情绪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以及赶走坏情绪的方法,在“快走开,小恶魔”这一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宣泄情绪。

*策略2:潜移默化,多种熏陶促向往

案例:向幼儿描绘集体环境中有趣的玩具、丰富的环境,激发幼儿对集体的向往。还会借助绘本,引导幼儿了解集体环境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幼儿更有安全感。

(3)人际交往

目标: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友好交往、分享玩具,能够主动和教师打招呼。

*策略1:亲疏过渡,迈出交往第一步

案例:在课程中融入的各种交往活动,无论是语言表达沟通类还是实践操作类都由亲到疏、循序渐进地推进,即采用亲子练习—幼儿与教师的练习—幼儿间自由练习这一流程。

*策略2:爱的抱抱,亲密无间暖心房

案例:第一节课笔者就引导幼儿和老师、同伴抱抱,鼓励幼儿课前抱抱问好,课后抱抱告别。抱抱是最简单的示好方式,能跨过语言阻碍,直接发出善意的信号。

*策略3:交换分享,童年拥有好玩伴

案例:在课程中笔者设计了很多玩具共享、材料交换的环节。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练习交往方法,同时享受交换后得到更多种类物品的喜悦。

*策略4:甜言蜜语,开心快乐共成长

案例:幼儿领取材料时笔者会提醒其表达感谢,对于主动说谢谢的幼儿笔者会回答“不客气”,并表扬他懂礼貌。潜移默化地向幼儿融入“你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4)学习活动

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愿意回答教师的提问。

*策略1:奖励强化,热爱学习好榜样

案例:笔者会对积极参与课堂、上课专心的幼儿进行表扬强化,会对孩子富有创意的答案给予肯定,让他体验表达的快乐和被认可的自信。

*策略2:缤纷展示,学习成果乐分享

案例:笔者在教室里设置了“小舞台”,提供幼儿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在课堂中邀请幼儿上台表演,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良好表现。

*策略3:趣意盎然,学习热情难抵挡

案例:通过玩具、视觉大搜索卡片、绘本故事等有趣的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参与课堂,体会自己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愈发热爱参与。

2.家长交流

家长交流这一模块是指在每节课最后10分钟安排“你问我答”“家长沙龙”等环节,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入园适应顺利进行。

*“家長沙龙”:教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幼儿家长提供相关的引导策略。

*“育儿书籍漂流”:在开学初请家长带一本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育儿书籍,每周交换传阅。

*“专家微课分享会”:教师将相关领域专家的讲座视频剪辑为短视频,供家长观看学习。

*“你问我答”:教师为家长解答育儿困惑,为家长提供方法指导。

在短短的十四节课中,笔者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学习习惯、同伴交往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家长们的口中听到了孩子们可喜的变化。笔者将持续追踪孩子们的表现。最后,希望此次探索能够切实缓解家长的焦虑,帮助幼儿迈出社会化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朱蓓凌.儿童入园适应心理分析[J].幼儿教育,2007(Z1):38-39.

[2]柳阳辉.学前教育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4:162.

[3]邹卓伶.婴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03):57-60.

[5]刘金亚.小班幼儿亲子依恋类型对其入园适应影响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早教
D3C——儿童智慧英语早教点读笔
智能玩具真的适合当成早教工具吗?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早教启蒙,从选对玩具开始——纽约幼儿园必备玩具
基于儿童认知的早教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