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结合探究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困境破局

2020-04-30贺毅刘柏君李瑞

文教资料 2020年5期
关键词:破局困境

贺毅 刘柏君 李瑞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创业”已成为创业孵化的重要模式。而今,经过多年发展,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的硬件设施已较为完备,政府与高校的重视程度与各项政策的扶持程度与日俱增,但大学毕业生创业却面临一些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打破瓶颈,寻求破局方法,是当下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政校结合    创业孵化    困境    破局

一、政校结合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的机遇与现状

有研究指出:“1987年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立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开端。2013年,国家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工作,以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以蓬勃之势广泛开展,形成了政、校、企协同孵化的发展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良好局面。

以某驻烟高校计算机学院为例,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下大力气狠抓科技创新工作和创业培养工作,秉持“理论+实践”“专业+技能”的培养理念,出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开放机房和实验室,打造“实验室+项目+导师+学生”四位一体实训方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逐步建立,不断探索,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重视科创立项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现已有多名学生在校内外注册了公司。

从政府层面而言,当前各级政府都对大学生创业孵化有较大的支持力度,有研究总结出当下我国政府对创业孵化所起到的作用,认为我国的孵化器建设是政府意志的一种体现,表现出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营造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鼓励创新文化的形成,激发创新动机;通过对在孵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实施特别扶持政策再分配创新资源;通过链接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帮助建立广泛的创新关系网络;通过搭建文化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加速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使创新主体的投入得到合理的回报。政府主要提供优惠政策、土地、办公场所、扶持资金以及其他资源。”可以说,当前各级市、区政府及部门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给予一定支持。

无论从政府政策方面还是从高校层面,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提供有利条件,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助推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

然而,在难得的历史机遇、良好的政策扶持、高校的大力培养、企业的配合助推下,当前高校毕业生创业局面未能充分打开,每年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学生人数虽略有上涨,但总体占比仍然较低,一些大学毕业生创业以搁浅、失败告终,这其中必然存在一些因素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二、政校结合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的困境探究

前文指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现状,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所面临的困境成因,继而找到合适的破局方法。

笔者针对此问题走访了政府某部门,了解到当前已有的孵化基地旨在为驻烟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提供包括场所、设备等资源供创业者使用,根据调查,截至目前曾入驻该平台的诸多创业者与创业经历中,失败案例不在少数,各有原因,在此不一一赘述,尽管有诸多失败案例,但也存在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笔者在此通过对这两例难能可贵的成功案例的探究,倒推分析当下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可能面临的困境。

案例一为两位驻烟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创建的广告传媒公司,主要营运范围是为广大驻烟高校提供校园广告版的设计、制作、运营,提供广告服务。该企业初期运营情况良好,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固定的销售市场,这使该创业项目始终有一定的盈利,从而得以维持。不过在创业中期,该项目遇到了挑战,由于创业初期股权分配意识淡薄,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契约思想不够扎实,最终导致创业合伙人产生意见分歧,以分裂告终,目前该项目由剩下的合伙人继续维持。

案例二为大学毕业生经营的微信推广营销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微信上帮助微商进行推广营销服务,目前仍在经营。与案例一相似,案例二中的创业者同样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且同样该项目能够得到一定的盈利,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营。

从以上两个案例当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困境,下面从个人、高校和社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个人角度而言,大学生创业要成功,首先要有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先决条件,创业意识包括创业的冲动、决心和常识,案例一、案例二中的创业者,无疑具备创业的冲动和创业的决心,但案例一中期挫败的教训表现出的是其缺乏创业常识,对于公司运营、股权分配、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便是大学毕业生创业失败所普遍面临的困境之一。没有创业常识的支撑,即便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也难有长远作为。

其次要有技术支持,“互联网+”时代,创业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无論哪个领域,过硬的技术都是打开创业成功大门的敲门砖,创业者自身或创业团队必须具有过硬的技术支持,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上述两个案例能够坚持至今,都因为创业团队拥有与行业相关的技术手段,从而获得市场价值。当下大学毕业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创业而言,仍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知识技能能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二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与当前社会的真正需要相契合,当书本知识无法为创业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创业帮助之时,边创业边学习的现状往往会让创业学生群体应接不暇。

再次要有行之有效的盈利手段,笔者从政府某部门了解到,大学毕业生普遍能够带着自己的技术和项目进驻,但由于缺乏运营经验及经济意识,缺乏充足的市场调研,导致在社会上立稳脚跟的项目少之又少,学生团队本就缺乏资金,维持一段时间后资金链断裂,项目便随之破产。行之有效的盈利手段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高校角度而言,个人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是教育困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投入较大的资金和资源,在技术培养和团队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两大困境。

首先是在创业常识的教育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创业知识是成体系的、复杂的、专业的知识结构,当前高校的创业相关课程的开设大部分局限于部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接受创业课程教育的渠道,缺少上文所说的对于公司运营、股权分配、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了解,以及盈利概念的缺失。诚然对于当前高校而言,不能将创业教育作为全校必修内容,但将创业课程以慕课、网课的形式供学生自由学习,或开设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传授则是可行之策。由于创业教育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开发一批有创业潜能和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进行单独的课程开设亦可以作为有效教育途径。

其次是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与时俱进,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要结合当下社会各领域的实践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创新,将学生真正需要的,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那些被社会所淘汰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也应当被教育所淘汰。需要认识到,当下的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存在教育与社会两张皮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在接受四年的高等教育之后,其专业技术并不能成为其创业的砝码,在进入创业阶段后还需要继续学习,这无疑给其创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从社会角度而言,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创业观念、创业风气和创业氛围的欠缺上。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修旧动能转化,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对相关产业和孵化基地的建设投入较大,在高校相关教育改革中做出了巨大努力,这使我省创新创业整体向好,产生上述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应当追溯到历史文化原因。

山东省文化历史悠久,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齐鲁文化的摇篮,因此山东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深,在传统思想观念中,有“重农抑商”的因素,这种风气会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家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老一辈更多的人在子女教育上也会灌输这种思想,更多的父母愿意子女毕业后选择就业而非创业。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反复提倡的今天,我省民众的创业氛围、创业精神和创业认同度的提升较为缓慢,相对于自古经济、商业繁荣的南方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是需要认识到,这种差距和困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我们目前所尝试的扶持政策本身并不存在明显缺陷,思想文化所导致的问题终究要通过思想文化的方式来解决,但思想文化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巧妙转化利用齐鲁文化所带给齐鲁大地的性格,将文化传统转化为文化推进力,在政府的统一牵引下,以各地方政府为龙头和先到,大力发展文化相关产业创新,亦不失为一条合理化建议。

三、多措并举,因势利导,实现困境破局

针对上述困境,应当多措并举,因势利导,在当前发展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破局。

首先,高校要形成“专业融合”“师生共创”的教育新局面。所谓“专业融合”,是指对于创业教育而言,高校要打破专业间的藩篱,促进各专业、各领域学生的融合,完善创业园建设,将创业园打造成产教结合的创业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平台,另一方面定期对创业园中具有创业理念和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调研、风险防范、商业模式、营销手段、人力资源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信用体制教育等内容,让学生真正具备创业能力。通过“专业融合”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合理化的创业团队,为学生日后创业积累人脉资源。

所谓“师生共创”指的是高校老师与学生一起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方式。具体来说,高校老师主要进行科研创作,学生负责将这些科研成果或者教学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化。有研究指出:师生共创是高校科研成果“活”起来的有效方式,使学校资产变为产业力量,保留科研力量的同时,也弥补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不足。在越来越多师生共创项目显现优势时,更多师生势必将被这种模式吸引“共谋发展”,从而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能量。对于社会而言,师生共创所产生的创业成果更容易被社会认同,也更具有竞争力。

其次,政府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更加统筹得规划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工程,形成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当地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实体经济为主要抓手,以专业孵化器为重要载体,以接地气、有科技含量、经济实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为着力点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链条,围绕该链条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以此为中心向外不断辐射,利用庞大产业链带来的资源与机遇,实现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全面苏醒。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下,在服务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的要求下,在政教结合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工作还将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培养,都要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指引着广大学子投身创业人潮,也同样应当指引着政府未来扶持的道路和高校教育培養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增栩.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对比分析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14):38-41.

[2]何岚.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混合式建设模式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25-32,122.

[3]陈璐.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3):170-171.

[4]汪志林.“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0):247-249.

[5]谢红桂.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28-30.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018第二期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破局困境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破局
认清自己 创新破局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福建 为医改“破局、破冰”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