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做好高校资产处置工作的思考

2020-04-30董海伦余美丽于晓舟王小军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高校

董海伦 余美丽 于晓舟 王小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部属高校资产处置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查找部属高校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点和问题,进而为规范高校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供建议,努力把高校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全国财政“过紧日子”的要求下稳定持续地建设一流大学。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资产处置

一、背景

自“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在财政经费投入方面,2011―2016年,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就从2738.12亿元增长到4118.3亿元,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兴学科的日益增多和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高校固定资产在种类和形态上也逐步丰富。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扩大,许多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这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数量倍增。上述变化在给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为体量庞大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资产管理包括从资产的配置、使用到最后的处置报废的全过程,其中资产处置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追根溯源能一定程度上窥探到资产管理前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曾在《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7〕9号)(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以后参与审核部属高校固定资产处置材料审核工作,在审核过程及后续与高校沟通中发现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存在的问题将能更好地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同时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

二、部属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处置过程不规范。按照《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教财函〔2013〕55号)和《意见》的要求,“直属高校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1500万元以下的未达最低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由高校审批后10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备案”,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设备及车辆等固定资产处置均需有相应的支撑材料,但部分单位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省略其事,未完整执行规定流程,缺少相应材料,因此在报送时未提供后续材料也未能补充。

(2)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岗位流动性较大。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频繁,或者由财务教学等其他岗位人员兼任,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能力薄弱。比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概念理解模糊,不了解固定资产的入库标准,将很多廉价材料及家具分条(未按批次)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导致处置时备案材料较多,但是实际金额较小,形式重于实质,增加了处置工作量;因资产管理人员变动,部分高校未及时在资产处置完成后将需要备案的处置材料报送,有的甚至滞后了一年以上才进行报送,对于审核提出的问题,新接手人员也不能及时准确反馈。

(3)《意见》出台后,常见的固定资产中办公家具的使用年限长(15年),导致报送的备案材料99%以上都含有家具处置,单批次仅报送家具处置的情况占总审核批次的90%以上,而家具通常来说金额较低,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级部门监管的意义。

(4)部属高校现行资产管理制度普遍缺少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机制。部分单位处置资产报废的原因可能仅仅是搬迁办公场所等,而不是因为资产无法使用,有些被大批处置的资产购置年限在三年以内,单位内部及单位间缺少调剂、共享等资产管理使用制度。有些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网站上的资产调剂信息还是几年前的,资产调剂有制度无措施无落实。单位需要配置资产时第一选择是购新而不是调旧,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5)部属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内容多为事后监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新增资产配置指导等事前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由不同部门负责,预算审批部门与资产购置使用部门信息不通,资产配置看预算、看经费余額,而较少关注资产存量,缺乏全局计划和意识,导致资产的重复购置及低效使用现象较多。

三、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建议

在“放管服”的背景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被赋予更大权力和责任。同时,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财政投入已基本趋于稳定且增量很小,加之中央又提出了“过紧日子”的要求,所以高校资产管理应适应这一变化,进一步加强资产全过程管理。

1.深化体制改革,向资产管理要效益

一直以来,高校资产管理自上而下都是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投入轻后续管理,近年来各个高校普遍建立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多数学校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但随着高校国有资产体量不断增大,国有资产监管水平却未及时全面有效跟进,各项资产使用管理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是三个独立部门,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所管理的资产带来的使用效益并不清楚,缺乏相应使用阶段绩效考评。而对资产管理绩效的考评是考评分管领导还是考评具体某件资产的投入产出,短期来看在缺少强有力的牵头的校级国有资产监管组织的情况下都不容易开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问题主要还在于归口有余,统筹不足。资产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各个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规则,各部门缺乏相应的资源信息共享制度,不利于整体进行管理和分配,资产交叉、盲目管理也偶有发生。因此将国有资产的管理纳入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立权责对等、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应该贯穿国有资产的前期中期后期等管理的全过程,从配置到使用处置全程把控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合理设置配置前提,重资产管理的事前监督控制

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的起点,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国有资产的配置申报时,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提前对资产配置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进行合理分析。各高校要从顶层设计上推动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将资产管理嵌入预算管理过程中,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且动态的信息,逐步扩大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范围,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减少现有资产的低效使用,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资产与预算相结合管理总量,盘活存量,严控增量,改资产配置时“有申请必通过”为“有合理申请才通过”,审核部门要根据资产存量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综合考虑现有的资产是否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否有可从其他部门调剂或者共享共用的资产,严格按照履职的范围配置资产。同时,资产配置标准是科学合理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依据,也是能否配置资产的硬性参考条件,各单位要结合财力情况按厉行节约原则设置合理的标准,使配置有准可依,减少盲目、重复配置。

3.建立校内校际资产共享制度,更大程度盘活存量

高校或多或少均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但是大家共享或调剂资产的意识不强,资产闲置方与资产需求方无法互通信息,不能信息共享,目前来看不论是各个高校内部还是高校之间均缺乏完善的资产共享制度及有力的共享平台。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建立全校资产数据平台,利用信息化途径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资产在学校内部进行调剂,前期应加大对于调剂共享资产的事项予以鼓励。同时,各高校之间也应加强沟通交流,主管部门可牵头建立相应校际资产共享平台,对大型或者专用仪器设备可在报告上级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实行校际调剂。

4.加强资产管理相关培训与交流,提升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受到的重视与资产体量极度不匹配,各高校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自上而下普遍认为资产管理工作简单机械,没有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投入足够的重视,缺乏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但国有资产又是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管好用好国有资产,让每一分财政投入都能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高校主管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分管资产的校领导或处领导的培训,形成自上而下重视资产管理工作的局面,普遍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进而推动解决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进一步解决其他衍生问题。同时要对资产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宣讲,专业知識和资产管理系统培训等,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部分资产管理水平落后的高校针对性地给予工作指导。

四、结语

《意见》出台后上级部门扩大了部属高校资产处置的权限,给了高校资产处置更大的自主权,这种情况下高校更应该严把出口,厉行节约,盘活存量,对于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发掘资产的剩余价值,物尽其用,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对于实在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尽可能多地回收资产残值。

参考文献

1.万安军.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探析.财会学习,2017(18).

2.张艳梅,郑国军.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赤峰学院学报,2013(19).

3.葛玉林.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体系监管构建探究.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4).

4.周龙英.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思考.纳税,2019,13(12).(责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高校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